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产绿脓菌素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浓度达到5.0mg.L-1时,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裸甲藻而言,当其浓度增加至15.0mg.L-1时,裸甲藻的生长才开始受到较明显的抑制。8.0和15.0mg.L-1的绿脓菌素在实验初期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不能持久。对绿藻而言,即使浓度增加至15.0mg.L-1,绿藻的生长受其影响也很弱。本文首次探讨了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类物质可以选择性的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42.
挥发性卤代烃(VHCs)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和臭氧破坏者。于2017年5月对东海海水及大气中CFC-11(CC13F)、CFC-12(CC12F2)、CFC-113(CC12FCC1F2)和CH3I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定,讨论了4种VHCs浓度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估算了CFC-11、CFC-12和CH3I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CFC-11、CFC-12、CFC-113和CH3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1±5.1)、(3.9±1.6)、(10.4±2.3)和(6.3±2.7)pmol/L。VHCs浓度高值出现在东海东北部和闽浙沿岸海域,显著受水团、生物活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海水中CH3I浓度与Chl 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r=0.403,p < 0.01),说明CH3I浓度分布可能主要受浮游植物生产释放的影响。大气中CFC-11、CFC-12、CFC-113和CH3I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8±1.0)、(21.1±2.4)、(3.0±0.9)和(0.2±0.2)pmol/L。结合气象参数(风速和风向)和后向轨迹模拟计算分析可得,陆源污染气团的输送、外海气团的扩散和海-气交换是影响大气中VHCs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气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CFC-11和CFC-12的汇,是CH3I的源。  相似文献   
43.
以东海近岸海域为研究区,结合2005年—2016年月均海水温度卫星遥感产品,根据比生长率的温度响应关系,模拟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并与赤潮发生频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在每年4月—6月间的比生长率较高,相应的赤潮高发时段也出现在该时段;其中,5月份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频次约占全年的69%,这与藻种比生长率月际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赤潮一般发生在月度增温阶段,且赤潮发生频次与增温幅度呈正相关;此外,赤潮发生频次与比生长率年际变化趋势总体有一定相关性,但个别年份有所出入。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定量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评价技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溶藻菌Halomona Sp.DH-e无菌滤液对东海原甲藻的作用机制及其发酵产物安全性,测定了在该菌作用下东海原甲藻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同时对发酵产物进行了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东海原甲藻细胞在受到溶藻菌DH-e的无菌滤液处理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会急剧上升,随着藻细胞抗氧化系统激活,藻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增强;溶藻菌发酵产物在96 h内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 > 100 mg/L,发酵产物最大剂量5 000 mg/kg·bw下小鼠14 d的死亡率为0,半致死剂量LD50 > 5 000 mg/kg·bw,由实验结果看见溶藻菌Halomona Sp.DH-e发酵产物属低毒或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45.
基于2017年春季黄-东海航次,在我国南黄海和东海海域开展了海表大气中六氟化硫离散采样和测定工作。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黄-东海海表大气中六氟化硫摩尔分数范围为(9.5~14.0)×10-12,平均值为(10.5±1.3)×10-12,总体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结合现场风速和风向数据及后向轨迹模拟计算分析可得,受短距离和低空陆源气团输送的主导影响,东海东北部和西南部六氟化硫摩尔分数较高。受长距离或来自太平洋地区气团输送的主导影响,南黄海和东海西北部及东南部海表大气六氟化硫摩尔分数较低且分布均匀。本研究所获数据和结论将有助于更深入准确地研究本海域其他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6.
南黄海西部陆架的浅表层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年代地层框架的构建是古环境与气候研究的基础,年代地层框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准确程度。本项研究通过分析沉积岩芯的粒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研究区域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处于连续不间断的稳定沉积状态;并根据有孔虫的14C同位素获取本岩芯的沉积速率为0.0 164 cm/a,从而获取岩芯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的沉积年代为(309~5 248)cal.aBP;并进一步根据岩芯沉积物中元素的年代记录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信息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获取的沉积年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
结合大面调查,典型断面剖析及关键站位连续观测结果,研究了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铋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探讨其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溶解铋含量在0~0.029μg·L-1之间,平均值为0.008μg·L-1;底层海水浓度稍高,介于0.001~0.189μg·L-1之间,平均值为0.016μg·L-1.水平方向上,溶解铋低值分布与盐度所示长江冲淡水双支扩散特征吻合,表明其可示踪长江冲淡水路径;高值出现在黄海暖流和苏北沿岸流途经之处及长江冲淡水与沿浙闽沿岸水交汇之处,表明其分布受控于海流系统循环.垂直方向上,水体对流和涡动混合使近岸海水均匀混合,陆架区强潮混合锋面将近岸垂向混合区和离岸层化海水区分隔,阻挡了溶解铋向外输运,使锋区内溶解铋含量明显高于外海.周日内,溶解铋变化主要与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等海域特定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与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波动尚未呈现明显关系.溶解铋与悬浮颗粒物显著正相关,表明其易从固相释放至水体,并确定由颗粒态转化为溶解态的最佳温度(22~27℃)、盐度(28~31)和pH(7.9~8.1).  相似文献   
48.
<正>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渤海莱州湾南畔的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内,是于1995年8月由原潍坊纯碱厂和山东羊口盐场联合组建而成,是山东海化集团的母  相似文献   
49.
东海特定海区沉积物-水界面附近P释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长江口外东海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在模拟海水环境中进行了释P实验。研究表明,在静态条件下,沉积物释P量的高点出现在摇晃后10min左右,大约3h后基本趋于平衡。释P动力学可用Elovich公式与双常数速率公式进行拟合。最大释P量与沉积物的组成密切相关,以粉砂、粘土为主的沉积物释P量高,而砂质为主者释P量低。在释P实验中,铁磷(Fe-P)最为活跃,释放比例最高,其次是吸附态磷(Ad-P)和有机态磷(OP)。它们均属于生物可获得P的范畴。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中的P可以迅速释放到水体.并影响水体的营养状杰和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50.
致命瞬间     
陆译 《劳动保护》2009,(1):90-93
1937年5月3日下午17点,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兴登堡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正缓缓驶出机库。兴登堡号此次航行的目的地是美国新泽西州雷克赫斯特海军基地。飞艇将取道荷兰,经英吉利海峡,穿越大西洋,到达美国的东海岸。6500km的航程,这艘造型优美的庞然大物只需2.5天就可以完成,比乘船跨越大西洋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