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营养盐对东海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现场培养实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5年6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NO3-N和PO4-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初始浓度NO3-N 11.98 μmol·L-1,PO4-P 0.16 μmol·L-1以上时,总细胞数可以达到赤潮数量.培养期间主要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NO3-N和PO4-P的初始浓度为23.82 μmol·L-1及 0.41 μmol·L-1以上时,东海原甲藻最大细胞数可以达到106·L-1,当NO3-N和PO4-P浓度分别增至50.34 μmol·L-1和2.32 μmol·L-1时,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最大细胞数也可达到106·L-1.初步判定几种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需求不同,其中中肋骨条藻与米氏凯伦藻要求较高,东海原甲藻次之,双角多甲藻要求最低.  相似文献   
82.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赤潮藻种生长和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 MJ/m2·d,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23 MJ/m2·d.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SZM站,各光照条件下优势种的演替规律相似,由实验初期的米氏凯伦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共存,中肋骨条藻的相对含量随着光照增强而逐渐增大,培养末期东海原甲藻居绝对优势地位.RB12站,光照低于4.4 MJ/m2·d时,绿藻的竞争力较硅藻强,光照10.4 MJ/m2·d时,由角毛藻最终演替为拟菱形藻,光照继续增强,浮游植物在角毛藻、拟菱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硅藻之间演替.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优势种生长和演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3.
84.
于2017年3~4月首次对东海表层海水及大气中3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分布进行观测,研究了海水中3种主要VSCs的相关性,并估算了3种VSC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0±0.4)、(6.8±6.8)和(0.6±0.4)nmol/L,总体来看东海表层水中3种VSCs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DMS与Chl-a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东海海水中DMS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DMS与CS2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2种物质的来源有着一定的共性.大气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94.7±158.8)、(22.7±18.0)和(108.8±88.1)×10-12,分布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等陆源输入的影响.此外春季东海COS、DMS和CS2的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0±3.4)、(25.8±33.8)和(2.6±2.9)μmol/(m2⋅d),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重要的源.  相似文献   
85.
交通灯方法是用来诊断并评价渔业种群的资源现状和风险水平的技术程序,有助于资源管理和养护。本文介绍了交通灯方法的构建过程,应用模糊逻辑处理阈值和观测值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交通灯中的红灯、黄灯和绿灯定义为超载、临界超载和可载。以2000年~2015年东海小黄鱼种群为示例对象,从表征资源禀赋的丰度和生产力两个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种群补充量、亲体量和开捕期资源丰度的年际变化和承载状态,并集成为复合交通灯体系,以红灯比例超过30%为"严重"强度划分标准。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和2011年,补充量的红灯比例超过30%,呈严重超载状态;亲体量严重超载年份为2002年、2003年和2012年;开捕期资源丰度严重超载年份为2002~2004、2006年。对各指标评价结果集成为复合交通灯,12个年份存在超载状态,2002年~2004年、2006年为严重超载;9个年份出现可载状态;临界超载在各年份均有出现,且占据主导地位,变化幅度在29.14%~91.56%。本文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以丰富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东海大桥附近海域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组成部分,在渔业上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经济水域。本文以其为研究区域,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样4次,采集样品35个。分析了沉积物中Cu、Pb、Cd、Cr、Hg和As 6种重金属的时空含量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时空条件下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海大桥附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空间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整体来看,东海大桥附近海域沉积物基本未受重金属的污染,属于清洁状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Cr>Pb>Cu>As>Hg>Cd。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主要风险因子为Hg,应成为下一步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87.
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海域发生溢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影响,对其进行溢油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及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将溢油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极小,小,中等,大,极大)分别用(1分,2分,3分,4分,5分)代表。研究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在1.59~3.06之间,平均值为2.28,总体风险等级为中等偏低。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1.59~2.00之间的概率11.37%;风险等级在2.00~2.50之间为69.92%;风险等级在2.50~3.00之间为18.74%;风险等级在3.00以上为0.06%。一级指标地质性溢油风险等级最高,二级指标中平台疲劳老化情况是影响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的最主要细分因素,敏感度达64.60%。该评价方法对海上平台的整体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期能够丰富我国的海上石油平台管理决策办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种群生长过程中光合系统Ⅱ荧光参数(最大量子产额,有效量子产额和活性叶绿素比例)的变化。在高营养盐组中,东海原甲藻种群生长曲线具有明显的前滞期和指数期。在前滞期,荧光参数稳定升高;在生长曲线拐点前,荧光参数基本保持稳定。在低营养盐组中,生长曲线具有明显的前滞期,但指数期不明显。荧光参数(有效量子产额和活性叶绿素比例)在生长前滞期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营养盐浓度和种群生长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海水透明度是描述水体光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海洋水质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2个航次的黄东海透明度数据和MODIS遥感反射率数据,进行了黄东海透明度的遥感反演研究,建立了透明度单波段模型、波段比值模型、三波段模型以及基于固有光学特性的半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三波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9%、决定系数为0.719、均方根误差为1.47m。黄东海透明度估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利用遥感影像对黄东海透明度进行全面估测,对于监测黄东海水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02~2003年东海赤潮高发区(122~12330E、29~32N)及东海122~125E、29~32N海域4季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东海近海春季赤潮爆发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动物(网目孔径0.505mm)总生物量4季平均为170.75mg/m3,春季略低于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种类数及优势种种数(3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78)的特征.随着冬季到春季水温逐渐升高,该水域生物量迅速上升,优势种种数却没有同步升高,仅有个别优势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种群数量得到迅速的增长(平均丰度142.10mg/m3,占总丰度68.09%).这种生物量与群落变化的不同步、不对称性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形成了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的生物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