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5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0篇 |
废物处理 | 47篇 |
环保管理 | 142篇 |
综合类 | 522篇 |
基础理论 | 42篇 |
污染及防治 | 74篇 |
评价与监测 | 29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城镇化不是建城化,不是城市的蔓延,不是简单的农民市民化,更不能把城乡二元结构转化为城内贫富二元结构。山区城镇化不可丢失民族文化与地域特点。山区城镇化作为城镇化一盘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不可或缺的板块。没有山区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就是不完整的。中国是山地大国,70%的陆域国土是山地。山区城镇化面临着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种制约因素,城镇化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山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城镇化过程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03.
2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挟裹着海潮卷席了胜利油田桩西油区,引发了桩斜139稠油热采站的风暴潮,职工们不畏暴风雪,奋力抢险,在抗击风暴潮的战斗中演出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让女工们先撤早上6:40,风大雪猛,道路不通,油区不断出现险情。上午8:40,采四线等多条线路闪停,各处油水井、注水站等均告瘫痪。海油陆采平台桩斜139稠油热采站海潮已上井台 相似文献
104.
105.
107.
赵国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6):50-50
早上白班刚接班不久,河南油田精蜡厂催化车间操作室,当班的工人们正忙碌着. "党海峰,你的汽油线流程改对没有?可千万不能马虎啊!"稳定岗位主操党海峰干完活刚回到操作室,就听到班长姜涛这样来了一句."没错,我改完后特地又检查了一遍."听了党海峰的回答,姜班长并不放心,他自言自语地说:"汽油线流程复杂,改造过的跨线又多,十几个阀哪个搞错都不得了,不行,我得再去瞅瞅."说完,他一转身出了操作室. 相似文献
108.
中原城市群区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评估中原城市群碳储量,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获取动态碳密度数据,结合Dyna-CLUE模型和InVEST模型,动态评估200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不同情景的碳储量演变特征,以及城市发展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原城市群碳储量分别为1689.59×106t、2035.36×106t、2066.34×106t和2093.05×106t,呈现持续增加趋势;2030年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为2162.45×106t、2179.39×106t和2174.28×106t,经济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最高.碳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的下降导致其碳储量减少约250×106t,林地面积的扩张导致其碳储量增加约103.4×106t,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其碳储量增加约87.77×106t;耕地和草地面积与总碳储量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与总碳储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005~203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碳储量分别为11.38×106t~214.24×106t,碳储量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土地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已经达到峰值,且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可能更适合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9.
油沙豆(Cyperus esculentus)是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高利用价值新兴经济作物,在我国沙区调整种植结构及沙化土地改良中有重要作用. 油沙豆茎块在采收过程中易破坏表层土壤、引发风蚀,因此,探究油沙豆防风阻沙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是实现油沙豆在沙区种植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乌兰布和沙漠油沙豆农田现有间作模式,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探究不同风速下6种间作模式(2种间作作物×3种带间距)的防风蚀效果. 结果表明:①不同带间距模式在各风速下的风速廓线均呈对数形式,粗糙度随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②间作作物对垂直流场结构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间作玉米各带间距模式近地表风速均低于当地起沙风速(6 m/s);间作向日葵各带间距模式近地表风速均高于起沙风速,约为9 m/s. ③风速对各间作模式的防风效能具有显著影响,防风效能随风速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④间作带的防风效能随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带间距8 m>带间距16 m>带间距24 m. 间作玉米模式的防风效能大于间作向日葵模式,其中,玉米带间距8 m及16 m的模式其近地表防风效能均大于50%,是油沙豆农田防风阻沙的最优模式. 研究显示,考虑到农田的经济效益,带间距16 m的间作玉米模式是油沙豆农田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0.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又让我们揪起了心:汉江发生污染,20万人没了水喝,山西临汾村民为了摆脱污染的危害集体向污染企业下跪;黄河兰州段油污水冒起气泡;广州市流花湖蓝藻暴发,为50年来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