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28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61.
基于“碳排”和“碳汇”核算中国海洋渔业碳排放量,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80-2019年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其区域差异,最后测算中国海洋渔业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海洋渔业碳排放量整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平均水平较高,整体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中国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数理统计分析法测算变动趋势一致性较高,整体呈波动扩大的演变格局;中国海洋渔业碳减排潜力水平相对稳定,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分为3个波动期,碳减排潜力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462.
减排增汇目标下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测度及分布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粮食生产中的净碳汇和面源污染排放,构建全局EBM模型测算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及三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借助分布动态模型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样本期间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三大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分布动态存在差异,主产区由“多级分化”趋向于“两级分化”,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主销区分化程度有所加剧;产销平衡区“多级分化”逐渐加强。(3)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上存在向中高水平聚集的趋势。相比高效率省份分布流动性较强,低效率省份存在明显的“贫困陷阱”,粮食低水平发展的恶性循环不易突破。  相似文献   
46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省植被碳汇提质增效优先区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陆地植被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为有效识别植被碳汇服务功能提质增效的优先区,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陕西省植被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分布格局,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林草生态建设碳汇增长空间差异,确定林草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对象区域。结果表明:(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也主要发生在三者之间;(2)1980― 2020年陕西省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增加91.88×106 t,增幅3.16%,呈现出“总体上南高北低、局部地区明显过高或过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3)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碳汇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一定的空间趋同集聚现象;(4)陕北地区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极优先区和优先区,陕南地区为中等优先区,关中地区为一般优先区。研究基于不同区县生态系统碳汇年均增长率的差异,确定生态治理优先区域,可为实现生态修复工程主导模式的分区管理以及碳汇能力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4.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硫化法处理铅锌冶炼废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65.
城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单元,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着最直接根本的意义.为评估当前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表现,基于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影响因素确定、指标遴选与赋分原则确定和指标赋权等步骤,开发了一套由3个准则层、7个要素层和14个具体指标层构成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数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相对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估方法,全面评估城市在实现达峰中和目标中的政府态度和能力建设,在社会经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色出行等方面的低碳状态及在减排效率与减排趋势上的实际成效.经对中心城市的评估应用结果发现,一线经济发达、低碳试点城市达峰中和综合表现更为突出,北京、深圳、武汉、上海、青岛、广州、成都、厦门、昆明和兰州综合得分均超过60分.各城市在双碳行动上各具特点,北京、厦门、宁波、深圳和青岛气候雄心显著,海口、广州、成都、南宁和北京低碳状态表现较好;昆明、兰州、洛阳、大庆和吉林等城市减排趋势表现显著.多数城市仍存在达峰意愿不足,统计信息披露制度欠缺等问题.未来可从完善指标体系、更新赋权和形成年度评估机制等方面优化评估方法.建议地方统筹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制定双碳工作方案,完善城市能源与温室气体统计与信息披露制度,组织有条件地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66.
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渐演变为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严重危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将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陆续出台“1+N”“双碳”政策体系。该研究通过两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和制度语法学,对23份共计16万余字,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和省份颁布的“双碳”政策文本进行解码与分析,廓析中国“双碳”政策路径的要素结构和功能轮廓,厘定不同政策路径下的组态结构和规制强度。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中国“双碳”政策路径已然十分全面完整,其中:行政机制下的政策路径包括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管控、法规与标准体系、重点行业降碳治理、能耗总量与强度控制(双控)、生态碳汇;市场机制下的政策路径包括循环经济发展、能源转型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金融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制度语法学分析结果表明:“双碳”政策路径以ADIC规范性陈述为主(177个,占比52%),其次是AIC策略性陈述(130个,占比38%),而ADICO规则性陈述最少,仅33个,占比10%。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ADICO的制度语法结构是最理想的政策陈述范式,因为该结构的政策规制强度更大,也更容易实现其治理效能。毫无疑问,政策规制是有效缓解“双碳”治理压力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实现“双碳”治理效能的确证性手段。政策规制主要面向高耗能高排放为代表的工业领域,依托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组织,以政治动员和行政法令为手段,推进高碳领域的“双碳”治理。通过进一步构建“双碳”政策规制机制的理论框架,按照规制强度将“双碳”治理分为“强制性治理”和“柔性治理”,提出两种“双碳”治理范式背后的底层逻辑正是行政机制下的科层动员和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同时,随着未来“双碳”目标的逐步实现及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逐渐脱钩,治理逻辑需要从“强制性治理”逐步转向“柔性治理”,从“行政科层制动员”转为“市场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67.
翁智雄 《环境保护》2021,49(3):66-69
本研究结合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阐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推进碳减排、推动能源与产业变革以及构建全球可持续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外部性理论表明碳排放带来外部不经济引起市场失灵,庇古和科斯理论分别通过补贴(或税收)与产权交易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正从试点地区逐步走向重点行业开展的...  相似文献   
468.
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目标,提出以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碳中和目标实现是一个复杂系统科学问题,涉及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等多圈层耦合过程与作用机制,需要跨学科交叉、综合与协同研究。简要梳理碳中和提出的气候变化和温控目标缘起,归纳碳中和实现的碳源、碳汇的多元路径,强调从碳源的需求侧推动可持续城市化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成本低、潜力大、更直接有效的方案途径。提出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下碳中和与可持续城市化研究领域8个方面的科学问题:气候变化—碳中和—可持续城市化关联关系、中国及各地区碳中和实现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城市区域尺度碳排放的精准核算、绿色生活方式与低碳社会、绿色生产方式与低碳经济、能源结构优化、风险与不确定性和碳中和长效机制的治理创新等,以及该领域当前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69.
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在碳中和目标下,废弃资源高值化回收利用将会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从废弃利乐包资源化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废弃利乐包回收再利用的情况,介绍废弃利乐包回收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研发智能分类设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两网融合、强化宣传力度、提升运营模式以及发展回收技术等方面的建议,并通过对比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的气候变化指标,指出回收利用利乐包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未来40年,高值化回收利用利乐包将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助力。  相似文献   
470.
根据混凝土徐变规律,推导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徐变计算公式,分析混凝土徐变对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中和轴的影响,建立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计算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