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7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558篇
安全科学   4878篇
废物处理   466篇
环保管理   4065篇
综合类   9166篇
基础理论   815篇
污染及防治   233篇
评价与监测   241篇
社会与环境   1658篇
灾害及防治   58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1562篇
  2013年   840篇
  2012年   1330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1186篇
  2009年   1151篇
  2008年   1314篇
  2007年   1192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1185篇
  2004年   1380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1078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理论(RBT)。探讨了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文章依据资源状况特征。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瓷源缺乏型两类.分别提出和分析了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资源丰富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同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发展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2.
现行财税体制下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屡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巴固-德洛(中国)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最近向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捐赠了价值30余万元人民币的个体防护装备、器材,用于该中心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74.
事件     
《环境》2007,(6):9-9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出炉;我国一季度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三部门联合实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泛珠合作圈定七大重点;  相似文献   
75.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s efficient to overcome situations of a scarcity of goods. From a techn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resource efficiency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has been permanently improved during the last 200 years. In addition, cleaner processe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from an ecologic point of view, an increasing world population with increasing consumption has produced a "global footprint" which approache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lanet. A circular economy and its high-value spin-offs-a lake economy and a performance or functional service economy-can fulfil customers' needs with considerably less resource consumption, less environmental impairment in production and considerably less end-of-life product waste, especially in situations of affluence, when a considerable stock of physical goods and infrastructures exists. Also, in situations of a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both energy and materials, often characterised by rapidly rising resource prices, the economic actors of a circular economy have a high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the 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due to much lower procurement costs for materials and energy. From a social point of view, a circular econom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skilled jobs in regional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shift from a linear manufacturing economy to a circular or service economy means a change in economic thinking from flow (throughput) management to stock (asset) management: in a manufacturing economy with largely unsaturated markets, total wealth increases through accumulation as resource throughput (flow) is transformed into a higher stock of goods of better quality (but in a manufacturing economy with largely saturated markets, wealth represented by the stock of goods will no longer increase); in a circular or service economy, total wealth increases through a smart management of existing physical assets (stock) that are adapted to changes in both technology and customer demand. This second approach not only applies to physical capital but equally to social capital, such as health and education and green GDP. To measure the social wealth of a population, it is not the amount of money spent on schools and hospitals that matters, butif this expenditure has led to a better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a better health of the people.  相似文献   
76.
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一个森林资源稀缺的区域,在面临森林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浙江木材产业发展却位居全国前列.论文首先从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集聚三方面总续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浙江木材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诸如木材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木材产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分割等.问题分析表明,木材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瓶颈,经营成本的上涨影响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外市场分割限制了浙江木材产业的竞争范围,这直接影响到浙江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表明,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最后,论文分别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1):62-63
重点发展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50条产品链,建设260多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构建环渤海地区最完善的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8.
黑龙江省肇东市南靠省城哈尔滨,北接油域大庆,位于松嫩平原南部,1914年建县,1986年晋为县级市,是一座交通发达的新兴城市。面对这座年轻城市,如何在加速开发的同时不蹈复辙,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动荡、风气败坏等“发展病”,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一直关心与思考的问题。1990年3月,在一些社会学家倡议帮助下,经黑龙江省委批准,我市建立了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验区,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年7月份,国家批准我们建  相似文献   
79.
80.
3月底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会议。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