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3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1231篇
安全科学   4686篇
废物处理   211篇
环保管理   2206篇
综合类   6712篇
基础理论   654篇
污染及防治   475篇
评价与监测   204篇
社会与环境   746篇
灾害及防治   55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1172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1011篇
  2011年   946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879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1173篇
  2003年   923篇
  2002年   839篇
  2001年   671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61.
纤维干燥尾气中的飞灰含有大量的木质纤维、砂光粉和其他粉尘。从形状来看,木质纤维属细长颗粒,和研究较为成熟的球形颗粒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多差异。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对细长颗粒在多相流中的悬浮、沉降及流化方面开展了大量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木质纤维的运动特征、推导出其在换热器表面的碰撞沉积模型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62.
在整理分析2011—2015年近五年间我国发生的958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础上,从事故发生起数、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场所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起数明显减少,2012—2015年年均事故起数约为2006—2011年的52%;在事故类型上,危险化学品泄漏与爆炸是风险最高的事故类型,分别体现在频率及后果上;在事故发生场所上,固定式场所泄漏与爆炸事故类型发生比例相当,移动式场所泄漏事故更加频发,所占比例高达68%;在事故发生时间上,春夏交际(5~7月)和秋冬交际(10~11月)是事故发生的两个高峰时节;在事故发生时段上,固定式场所10~12时和16时是事故高发时段,移动式场所整体上0~12时要高于12~24时。最后,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控能力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63.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自诞生伊始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温室气体控排始终是这套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围绕控排这一主线,气候国际法经历了初创期、深度推进期和自我调整期三个主要阶段,并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缔结和实施为主要代表。在气候国际法正式确立"自下而上"贡献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排放国,其对国际减排进程的参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国内层面积极推动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自主进行温室气体控排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64.
李琦路  李军  刘向  徐维海  张干 《环境科学》2012,33(8):2533-2537
通过"实验三号"开放航次在南海北部采集了32个大气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样品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同系物,并对其含量、组成特征、空间分布及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大气中7种PBDEs总浓度为0.07~35.9 pg.m-3,四溴(BDE-47)和五溴(BDE-99和-100)化合物为主要组成,分别约占PBDEs总量的51.5%和36.9%,显示工业五溴联苯醚的使用是其主要来源;中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附近PBDEs浓度较高,南海靠近越南中部海域大气PBDEs含量较低.后推气流轨迹分析指出: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以及我国台湾和菲律宾等地区陆源污染物的外溢是引起南海北部地区PBDEs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5.
在R1、R2和R3共3组气提式内循环序批式反应器中启动好氧颗粒污泥工艺,探讨在无选择压作用下有机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其中,R1、R2分别以7 kg.(m3.d)-1和3 kg.(m3.d)-1的目标COD负荷直接启动,R3以1.5kg.(m3.d)-1逐步增加至3 kg.(m3.d)-1的递增COD负荷方式启动.结果表明,3组反应器在启动期中均能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但以目标负荷启动方式易使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通过对颗粒形成过程、粒径、性质以及胞外多聚物等指标分析,认为递增负荷的启动方式可有效抑制启动初期丝状菌污泥膨胀,且形成的颗粒更为稳定,生物降解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66.
一种厌氧微观定量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良  吴静  蒋剑凯  姜洁  李怀志 《环境科学》2012,33(11):4052-4056
厌氧消化由于低成本和能源回收等优点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为克服现有方法研究动态厌氧过程的不足,基于微反应器和定量图像分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污泥层面的微观定量方法.试验首次展示了静态下颗粒污泥产气的动态过程和特点.试验结果重复性好.静态产气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高速线性增加阶段、减速增加阶段和低速线性增加阶段.初始有机负荷较高时,高速线性增加阶段比较长,产气速率也比较高.结果表明,微反应器中进行厌氧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该方法可靠,能够在微观层面直观地展示厌氧反应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增进对厌氧过程理解.  相似文献   
867.
况烨  周琰  王清萍  陈祖亮 《环境科学》2012,33(9):3160-3166
研究不同pH(8.0、6.0和3.0)下金属纳米颗粒(Fe和Fe/Ni)对纺锤芽孢杆菌(BFN)降解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pH在8.0和6.0时投加2种金属纳米颗粒(Fe和Fe/Ni)对BFN降解苯酚有促进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纳米颗粒在水中持续腐蚀产生H2,为BFN降解苯酚提供电子,促进BFN的生长.但在pH=3.0时,只有BFN-纳米Fe耦合体系才使苯酚得到部分降解,主要是因为纳米Fe颗粒与水反应产生OH-,使pH值有所升高,更适宜BFN的生长,同时提供电子供体H2促进BFN对苯酚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数据证实金属纳米颗粒(Fe和Fe/Ni)在反应后附着在微生物表面,但微生物的表面形态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因此,纳米金属颗粒虽然通过附着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但其在腐蚀过程中产生的H2将作为电子供体而被BFN所利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有利于BFN的生长进而提高苯酚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68.
植物对纳米颗粒的吸收、转运及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新萍  赵方杰 《环境科学》2013,34(11):4495-4502
随着工程纳米颗粒的广泛使用,这些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未知影响.植物是高等生物暴露于纳米颗粒的一条主要途径,工程纳米颗粒可能通过食物链使其在高营养水平生物中积累.植物与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已有的文献表明纳米颗粒能被植物选择性地吸收并引起植物毒性,但纳米颗粒进入植物体内的机制仍不明确.多数关于植物吸收纳米颗粒的研究是在理想条件如水培实验下开展,并且集中在植物的种子发芽或是幼苗生长阶段.描述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和在植物体内分配的报道较少,而且这方面的机制没有阐述清楚.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关注纳米颗粒的植物毒性效应,但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69.
《环境科学》2013,(11):4375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7.8,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489,影响因子1.156.  相似文献   
870.
《环境科学》2013,(8):3063
2012年12月7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公布了"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名单.《环境科学》连续11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