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611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149篇
基础理论   198篇
污染及防治   27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多氯联苯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归趋备受关注.在厌氧条件下,多氯联苯可以通过微生物脱氯进行降解,该降解方式虽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受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较大,调控较为复杂.本文对多氯联苯的厌氧微生物脱氯降解进行综述,讨论了脱氯路径和自然界中8种主要脱氯历程;脱氯微生物及相关的微生物还原脱卤酶;影响脱氯速率、程度和历程的主要物理和地球化学因素(温度、pH和氧化还原水平、碳源、电子受体、电子供体及抑制物).最后分析了多氯联苯厌氧脱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国Ⅳ公交车实际道路排放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满足国Ⅳ标准的公交车已被广泛用于北京等大城市,为了评价其相对于国Ⅲ公交车的实际减排效果,使用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4辆装有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国Ⅳ公交车和1辆国Ⅲ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并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相对于国Ⅲ公交车,装有SCR系统的国Ⅳ公交车在实际运行工况下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CO、THC和PM分别比国Ⅲ限值降低了60.8%、94.2%和86.2%;但由于实际运行工况中排气温度较低,致使SCR系统效率偏低,只有一辆国Ⅳ公交车NOx排放低于国Ⅲ限值,其他3辆车的NOx排放分别比国Ⅲ限值高187.3%、228.7%和157.3%. 国Ⅳ混合动力车的CO2、CO和PM排放比常规动力车分别降低了42.9%、48.8%和89.5%,但NOx排放反而增加了112.1%. 实际运行工况下,测试车辆只有12.7%的工况点分布在A转速(1478r/min)以上;而ETC工况中在A转速以上的工况点占整个循环的80.5%, 造成了满足ETC等型式认证的车辆在实际工况下NOx排放偏高. 因此,需要对公交车的实际排放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993.
腐殖质氧化还原和电子转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腐殖质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其氧化还原能力与氧化还原电势有关,而腐殖质的氧化还原电势受芳香度、取代基类型、取代位置等因素影响.除氧化还原能力外,腐殖质还能介导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能力受腐殖质结构和所处环境两大因素影响.水体腐殖酸比土壤和沉积物腐殖酸具有相对较小的电子接受能力(EAC)和较大的提供电子能力(EDC);p H、温度、光照、氧气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均对腐殖质氧化能力和电子转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腐殖质可以介导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还原降解,不同重金属还原反应效率差异较大,其中Fe(Ⅲ)盐还原速率最高;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从大到小为六氯乙烷(HCE)>四氯化碳>三溴甲烷.目前在腐殖质氧化还原特性和电子转移能力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广大学者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94.
The effect of Zr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d/y-A1203 for the methane combus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Zr can improve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Pd/γ-Al2O3 catalyst, which, based on the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N2 adsorption, XRD, CO- Chemisorption, XPS, CHa-TPR and O2-TPO), is ascrib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d and Zr. The active phase of methane combustion over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 is the Pd^0/Pd^2+ mixture. Zr addition inhibits Pd aggregation and enhances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active phase Pd^0/ Pd^2+. H2 reduction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xidation degree of Pd species and regenerate the active sites (Pd^0/ pd^2+).  相似文献   
995.
探讨了在SCR脱硝系统经济运行中氨氮摩尔比分布均匀的重要性,阐述了通过热态下测量SCR反应器进出口NO和NH3浓度分布,进行喷氨优化调整的4个步骤:①试调喷氨阀;②喷氨支管间粗调;③深度方向细调;④不同效率和负荷下的喷氨优化。最后指出,喷氨优化调平后应注意防止过量喷氨,脱硝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大效率可通过最大效率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模式物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富集醌呼吸微生物,考察了富集产物厌氧消化同步醌呼吸的产气特性和对有毒物质的转化.结果发现,富集产物具有较强的腐殖质还原能力,CO2:CH4为1.7,高于未富集污泥;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因其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醌功能基团数量,对污泥的醌呼吸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别,而可从还原性腐殖质接受电子的Fe(III)可显著加强醌呼吸速率;醌呼吸微生物在pH4.5~6条件下获得较高活性,说明此时醌呼吸对厌氧消化贡献较大;富集产物以乙酸为电子供体时可快速转化苯和三氯乙烯, 27h的转化率分为85.9%和82.2%,并可以苯为电子供体以三氯乙烯为电子受体同时降解苯和还原三氯乙烯,30h内的转化率分别为81.7%和68.8%.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动力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和六价铬初始浓度等条件对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分别建立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氢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pH值 为2.0~5.0时,没食子酸与六价铬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而pH值为6时,因[H+]不足,二者的反应不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在pH值为2.0~5.0时,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103kobs)分别是是951.6、103.6、17.3和7.5h-1.pH值 为2.5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快速增加;温度为30℃时,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温度为20℃和10℃时反应速率常数的1.61倍和3.68倍.不同初始浓度六价铬的反应体系中,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六价铬与没食子酸初始浓度比值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和阿伦尼乌斯公式分别建立了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氢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方程,为预测和分析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过程中六价铬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浓度变化情况提供动力学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催化还原法深度处理污水中硝态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硝态氮的含量,减轻氮素污染,依次进行了基础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基础性试验以Fe0为还原剂,以配置的KNO3溶液为试验用水对分别添加H+、Fe2+、Cu2+、Pd/Al2O3等后的脱氮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pH值为2.1,Fe2+、Cu2+投加量分别为1000mg/L时,系统均可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分别为92%、41%、61%,产物均以氨氮为主;当投加10g/L催化剂Pd/Al2O3,调节系统pH值为3.02时,系统脱氮率可达48%,且其产物以氮气为主,副产物较少.在此基础上,验证性试验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为试验用水,对上述各方法的脱氮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各方法均可达到理想的脱氮效果,其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36%、50%、46%.但综合脱氮效果、产物分析、出水水质等考虑,相比较而言,添加催化剂的化学催化还原法在去除污水中的硝态氮时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