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737篇
安全科学   558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691篇
综合类   2902篇
基础理论   521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210篇
社会与环境   380篇
灾害及防治   21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水稻是中国及全球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食物系统视角研究其生命周期碳足迹对实现水稻食物系统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2018年22个水稻主产省份的统计数据,结合生命周期评估(LCA)法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开发的CF-Rice水稻碳足迹计算工具,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水稻食物系统“从摇篮到销售”的碳足迹及其结构组成、地区差异和水稻类型差异。结果表明:1)以单位产量碳足迹进行比较(以CO2 eq计),晚籼稻(2.31 kg·kg-1)>中籼稻(1.32 kg·kg-1)>粳稻(1.13 kg·kg-1)>早籼稻(1.08 kg·kg-1);以单位面积碳足迹进行比较(以CO2 eq计),晚籼稻(9.15×103kg·hm-2)>中籼稻(6.34×103 kg·hm-2)>粳稻(5.56×103 kg·...  相似文献   
992.
以聚丙烯酸(PAA)和壳聚糖(CTS)作为络合剂,耦合孔径200 nm的陶瓷膜处理模拟低浓度含铜废水,采用ICP-MS、TOC、SEM表征与Darcy膜污染模型对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情况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不同络合剂对Cu~(2+)截留效果与资源化回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对应的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溶液pH通过影响聚合物络合活性位点对Cu~(2+)截留率起决定性作用;在pH=6、P/M≥5或C/M=10的优化条件下,Cu~(2+)截留率接近100%;PAA相对于CTS对Cu~(2+)的络合效率更高,而CTS具备更好的抗杂质离子干扰能力;酸解、循环回用的PAA与CTS对Cu~(2+)截留率稳定在99%以上。膜污染阻力分布计算和SEM、EDX微观表征表明,滤饼污染为膜污染主要形式,CTS更易造成不可逆的膜孔堵塞污染。  相似文献   
993.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梳理长三角地区工业园区实际发展现状,总结出了目前区域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土地开发粗放、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化工布局与人居环境存在冲突,整体规范化发展不足及个别开发模式下存在管理漏洞等问题,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提出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实体开发边界,加强工业用地挖潜提升,调优调绿区域化工石化产业,解决人居环境安全隐患,加强园区专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环境影响评价》2018,(6):29-29
作者:李天成,任景明,金凤君,刘毅,李彦武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书号:978—7—5111—2897—3定价:160.00元出版日期:2018年5月为确保中部地区中长期的生态环境安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原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95.
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相关政府部门已有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级行政单元组成的区域和流域,是当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应用领域亟待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压力,将珠三角21个地级市划分为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包括特大型中心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热点城市、沿海经济带城市和生态屏障功能城市,结合各级政府中长期规划体系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的分区管控相关思路和要求,提出了针对区域总体和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对应的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环境质量底线、生态风险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相应的产业退出和准入建议。研究重点强化了优化发展区的发展规模管控要求,探讨了土地更新过程的产业退出负面清单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环境人居风险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现状与战略问题,研判了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广东省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面临的中长期挑战。分析表明,广东省要继续引领全国绿色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包括深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实施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加强环境人居安全保障等。  相似文献   
997.
以重金属铜离子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包含黏土防护层、壤土运移层、竹炭(碳粉)净化层组成的复杂室内大土柱(直径Φ=280 mm)模型。在重金属铜离子运移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铜离子在具有复杂分层结构土柱模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黏土对铜离子的吸附阻滞作用显著高于壤土,阻滞效率在91%左右。经黏土阻滞后,碳粉净化层与壤土层自净效率约占7.5%,显著降低了模型出口铜离子残余量(可降至总量的0.45%)。对设计研究模型,试验结果充分体现出黏土吸附阻滞作用为主、碳粉净化作用为辅的显著特性。因此,如将此理念推广至地下水环境保护实践,则可简称之为"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998.
以离子液体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SO_3HMIm]OTf)为浸出剂,初步研究了WPCBs浸铜过程中锌和铅浸出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铜、锌的浸出率随着WPCBs粒径的减小、H_2O_2溶液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铜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锌的浸出率受浸出温度影响不大;铅的浸出率受5种因素影响不大,且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在WPCBs粒径为0.100~0.250 mm、离子液体加入量为60.0%(φ)、H_2O_2溶液加入量为7.5%(φ)、固液比为1∶15、浸出温度为50℃的条件下,铜、锌、铅的浸出率分别为99.84%,93.25%,22.46%。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油气回收装置安装和运行情况进行现状调研,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油气回收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分析建议:规范加油站相关标准,强调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重要性,加大对油气回收设施的巡检力度,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标准、要求的加油站应处罚,以保证油气回收系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京津冀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模型及归因分析(LMDI-Attribution)方法,基于1996—2014年数据从细分行业角度进行研究。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作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排放因子三因素LMDI乘法分解,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效应作归因分析,量化4个行业对分解因素影响效应的贡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996—2014年京津冀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主要呈现下降趋势,累计下降23.05%。其中,能源强度是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其影响效应为-61.18%,对这一影响效应贡献最大的是工业,并且四大经济部门均通过能源强度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所减小,可见"阶梯电价"、"千家企业节能项目"、"十大重点节能项目"等相关政策在工业发展中对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明显。产业结构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加23.53%,其主要贡献者是工业,说明"工业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效果不明显;然而农业则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贡献值为3.09%。碳排放因子在1996—2014年间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为60.47%,是京津冀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说明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工业对这一效应的贡献最大为55.97%。可见,工业在京津冀地区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