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广西西江沿岸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算和评价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论文在建立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多要素分步式算法及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 空间分析技术,利用1:5 万DEM数据、1:10 万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各类保护区分布图,测算和评价了广西西江沿岸20 km 范围内及沿江主要城市周边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62.6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82%;来宾和柳州接壤的柳江东岸存在一个后备适宜建设用地富集区域,具有成片集中开发利用的前景。南宁和柳州2 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较为丰富,具备进一步规模性开发和建设的用地条件;百色、崇左、来宾、贵港和梧州5 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相对较为有限,未来建成区规模的拓展应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372.
为从理论上科学合理地配置各子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以江苏省为例, 初步选取了影响 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13 项指标, 为避免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 指标综合归并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城镇发展3 个综合因子。在此基础上, 采用AHP-GEM模型对 江苏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了理论上的配置, 结果表明: 江苏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值可以 分为4 个层次: ①苏州、无锡和南京, 理论上所应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均大 于10%, 其中, 苏州最多, 为18.80%, 无锡、南京次之, 分别为16.78%和11.20%; ②南通和常州, 分 别为7.93%和7.81%, 其比例在7.5%至8%之间; ③扬州、镇江、盐城、泰州和徐州, 分别为6.03%、 5.91%、5.51%、5.33%和5.00%, 其比例占全省的5.5%左右; ④淮安、连云港和宿迁, 分别为3.65%、 3.03%和3.01%, 其比例在3%左右。通过比较, 理论上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分配情况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373.
水资源约束下北京地区2004-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 ics,SD)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基于北京1980-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情景变化SD模型,对2004-2020年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有助于正确理解自然资源对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深远影响。模型模拟结果显示,2004-2020年无约束情景下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量为40.42~63.38km2,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22%~25%;约束情景下年均增长量为21.21~51.3km2,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20%~24%,远低于无约束情景;水资源强约束情景下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仅为弱约束情景的37.6%,为无约束情景C的33%。可见,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对北京区域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土地系统的影响也将更为直观和深刻。  相似文献   
374.
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怀勇  仙巍  杨武年 《生态环境》2008,17(2):792-797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1∶5万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年和2000年TM图像为信息源,分1955-1972年、1972-1986年和1986-2000年三个时段,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0.60%,目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江中下游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13%和0.54%;后者草地面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16.89%、-8.27%、-3.70%.前者耕地面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变幅分别为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持续增加,前者三个时段增幅分别为1.85%、1.02%和10.34%,后者则为7.27%、5.16%和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用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5.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是土壤详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布点方案编制环节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不仅要把前期信息采集的成果客观准确的体现到布点方案中,同时方案还要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将采样位置、深度、数量、样品运输、仪器工具、质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进行明确,方案的质量高低决定着后续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的准确性.作为省级质控单...  相似文献   
376.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创新矿山修复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保障矿山生态产业链发展。矿山修复规划的目标由土地复垦走向生态修复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趋势决定的,更是“双碳”目标任务中明确实施生态修复提升固碳功能的重要性引导的。以生态修复为目标来编制矿山修复规划,规划内容不限于将土地复垦到采矿塌陷前的可用状态,而是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将生态产业链纳入矿山修复规划内容。对生态产业链进行专章规划,将生态修复目标融入“双碳”目标体系中,沿着“减法”的制度路径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沿着“加法”的制度路径规划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矿山生态修复将自然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修复相结合,矿山修复规划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变更修复后的土地类型与利用性质,增加生态用地、补充建设用地,保障生态产业链对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的需求。在保障措施规划方面就矿山修复技术创新、生态产业链技术创新、第三方技术与资金引入等进行规划;就采矿塌陷前后农民与采矿企业关于矿山修复土地流转模式,生态修复及生态产业链建设后的验收移交方案进行统一规划。构建包容性的矿山修复规划制度,在各级政府编制矿山修复规划的制度下,积极引导在建和生产...  相似文献   
377.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s rapidly in China, and has resulted in a series of socio-economic problem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ajor points of controlling the unchecked and rash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academic circle,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regulating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 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expan- 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which will be surely appea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ace. Second, the authors utilized two-sector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academic angles. At last, the authors utilize four-quadrant model and bidrent curve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that brought by the stric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Through analysis, this article drew some conclusions. First,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a phenomenon which will surely appear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impossible to accomplish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dualistic structu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econd, under the function of rent gradient gap, stric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will not only obtain the anticipated effects, but also cause a series of socio-economic problems, such as land-levying contradiction, the appearance of limited property right house, and being dependant on lease instead of expropriation. Third, unreasonable policies and governmental behaviors are the roots of the unchecked and rash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these conclusio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three transformations should be realized to regulate the unchecked and rash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s from quantity regulation to quality regulation, from direct regulation to indirect regulation, and from single-measure regulation to multi-measures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378.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出现以来,政府垄断一直是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垄断构想显然已经不能维持,各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大量流转以及地方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昭示着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迅速演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内在逻辑,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建立一个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分析框架,讨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条件,得出帕累托最优流转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讨论各变量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并对一些实际问题作出解释.最后提出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规律,明确了市场演化方向,并指出其中的政策含义: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流转均衡,在不同的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也将造成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不同状态."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地区市场混乱或者给流转后的集体经济造成负担,尊重规律、区别对待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79.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亦是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96 - 2007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变化,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基于LMDI分解法,探讨了12年间中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省份间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的碳排放以2001年为拐点,呈现稳中有降到快速增长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则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环渤海地区为全国碳排放高值地区.LMDI分解结果显示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且省际间差异突出,影响较为显著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新疆和青海也较为明显,其他地区普遍较弱;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的正向作用和能源强度的负向作用之间存在贡献程度的强弱差异及抵消效应.从建设用地控制角度开展碳减排,不同地区将存在效率差异,对于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相对饱和的省份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380.
随着我国旺盛用地需求与有限土地供给矛盾的日益尖锐,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ARCGIS9.2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维数相关分析模型,对1990 - 2005年间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形态特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探讨了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迅速,但仍低于同期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最快,农村建设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基本相当;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亦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农村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区域差异最大,城镇建设用地最小;各地市间,滨州市扩展强度最高,东营市最低;全省建设用地稳定性指数较低,并总体形态趋于复杂化,稳定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建设用地稳定性指数最高,城镇建设用地最低;期内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主要为非农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