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31.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高寒牧区的聚落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FM)对青藏高原藏北地区那曲县展开聚落布局适宜性评价,并评估其现状聚落布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其聚落未来重构的思路。结果表明:(1)那曲县对于聚落布局的适宜性整体较低,适宜性水平高于一般适宜的区域零散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低缓的河谷地区,仅占全县面积的12%。其他适宜性较低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8%,分布相对集中。不同乡镇对于聚落布局的适宜性差异显著。(2)那曲县现有的聚落空间占全县总面积的0.47%,为7594 hm2,其中分布在一般适宜及以上等级区的面积占聚落总面积的86.47%,而较不适宜、不适宜和禁建区内的聚落占比高达13.53%。那曲县聚落空间布局倾向于较高级别的适宜区,聚落用地适宜性条件较好的乡镇其布局合理性越高。那曲县局部聚落布局不合理的原因包括:缺失空间布局指引、村级行政区划欠佳、藏民对神山的宗教信仰和历史遗存的地域环境认同。(3)聚落的空间重构可推动生态移民、适度“村庄化”等要素的整合来实现。聚落的经济重构要建设由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村镇系统、充分利用“点—轴”结构的辐射效应等结构要素的重组来实现。聚落的社会重构需要通过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增强藏族社会关系组织程度、提倡藏区优秀文化传承等优化功能的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432.
顾及空间自相关性的高分遥感影像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建设用地常常连片分布,其开发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这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中更加明显。基于2016年、2017年两期南京市域内的北京2号3.2 m多光谱遥感图像,对比分析了引入变化向量的空间自相关指数作为图像特征后建设用地遥感变化检测的性能。首先提取遥感图像光谱变化向量的局部G指数、Moran's I和Geary's C三个典型空间自相关指数,然后确定适用于变化检测的最优空间间隔(Lag)范围和最优自相关指数。结果表明:(1)光谱变化向量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全局Moran's I和半方差函数相结合可以确定最优的Lag范围。(3)在光谱变化向量的基础上加入局部G指数和局部Moran's I能够提高检测精度,F1分数表明前者优于后者。(4)在光谱变化向量的基础上加入最优Lag范围内的局部G指数作为附加图像特征,F1分数比只使用光谱变化向量提高了20%以上。融合空间自相关信息,特别是多尺度局部G指数作为遥感图像特征可有效地提高连片区域建设用地的变化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33.
郑涛  陈爽  张童  徐丽婷  马丽雅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2980-2994
从中微观尺度对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流失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尤其将政策规划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可为生态用地开发与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综合考虑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的邻域因子、自然因子和政策规划因子,以良好的图形描述方法较为清晰地展示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之间的过程关系。以南京滨江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区,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南京滨江地区约11.0%的生态用地发生流失,维持稳定的生态用地占比89.0%;(2)政策规划保护力是影响南京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城镇扩张惯性力次之,二者对生态用地流失的敏感性分别为9.37%和2.53%,而开发阻力的敏感性仅为0.21%;(3)在政策规划因子中,沿江岸线规划对维持生态用地稳定性的作用效果高于土地利用规划,表明要使生态空间得以长期存在,应制定基于生态用地功能目标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434.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及节约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耕地日趋减少,城市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用地矛盾加剧。通过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指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提出了节约用地的措施,指出平原地区是今后土地利用的重点;采取合理的经济措施,是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流转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35.
每年的5月至7月,正值春夏交替季节,由于雨水多。空气湿度较大,建筑施工中,往往是各种触电伤害事故的多发性季节,笔者为了探索预防触电伤害事故的规律,搜集和整理了从1980年至1999年.近十九年全国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发生的152起触电死亡事故案例。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综合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国家建设部198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和国务院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提出预防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36.
芜湖市近30年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2年的统计资料,通过计算递减率的方法分析了芜湖市近3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过程及空间差异.根据1990~2001年的详细统计资料,从国家建设用地、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个人建房三个方面阐述了耕地流失的方向,得出耕地流失的主要流向是建设用地占用,揭示了耕地流失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点对策,从而为研究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为芜湖市制定科学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7.
对建设用地的破坏现状、造成的危害,及保护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38.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是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实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首先必须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均存在着如设计不合理、不经济、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对施工现场  相似文献   
439.
林琪 《环境》2014,(10)
正国际环境科学界将"棕地"作为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而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棕地"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改造方式。"棕地"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Brown Field,也译作"棕色地块",是指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再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因此变得复杂。如今,国际环境科学界将它作为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而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棕地"也有着不同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440.
正公元10000年,地球。我是一名十二岁的克隆人少年,诺诺。我正躺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望着漆黑如墨的夜空叹息。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石油、煤炭等资源早在几千年前就用完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还有各种工业产生的毒气,致使现在只剩不到百万的人类,因为地球环境已不适宜生存终日带着防毒面具。这样的空气,吸入一口都让人感觉到窒息。绿色植物已很难在地球上看到了,我们唯一能指望的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