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28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512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71.
为可靠评估铀尾矿坝的稳定性,以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坝为例,采用基于COMSOL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坝体内温度、渗流和应力耦合进行建模分析,分别研究了自重应力、流-固耦合及热-流-固耦合作用下铀尾矿坝的稳定性,分析比较了安全系数、等效塑性及位移。结果表明,耦合降雨会使尾矿坝的安全系数下降4.7%,耦合温度后则进一步降低5.9%;单独改变降雨强度和温度,安全系数都会随之增大而减小,等效塑性应变随之增大而增大。总体而言,在强降雨和高温耦合天气下,该铀尾矿坝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但长时间的强降雨和高温会降低铀尾矿库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72.
科学认知河流生态退化的突变过程一直是水生态学科的研究难点.该文面向汉江河流水华的演变规律和成因,建立基于拐点分析(Mutation Test)的河流水华诊断与归因分析方法.综合采用STL趋势分解法(Seasonal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SS)、MK突变检验法(Mann-Kendall...  相似文献   
673.
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以辽西北风沙地24、38、49a等3种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holica)人工林与对照组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优先流的形态特征及根系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优先流入渗深度在26—38 cm,24、38、49 a樟子松林地与对照样地土壤优先流最大染色深度依次为26.66、32.07、35.38、37.31 cm,优先流入渗深度随着林龄的增长明显加深,缺乏良好土壤结构且干燥的荒草地土壤更容易出现优先流现象。并且入渗深度与土壤自然含水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随着樟子松林林龄的增加,根长密度也增加,染色面积比也增加,其中根系所产生的土壤大孔隙和根系死亡所产生的孔隙有决定性的影响效果;植物根系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优先流,且不同根系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根长密度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樟子松林龄增长,到一定年限则生长缓慢,甚至会出现早衰现象,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地根系特征指标间差异显著,这也直接影响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辽西北风沙地樟...  相似文献   
674.
MBR膜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推广使用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MBR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膜通透性能降低及工艺运行成本增加的主要污染因素是膜孔的堵塞和凝胶层的形成,在膜过滤过程中,采用优化选择膜组件及运行操作条件、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生化特性、确定临界污泥浓度、膜清洗等方法可减少膜孔的堵塞,抑制凝胶层的形成,有效的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675.
目前实验室对化感物质抑藻效应的研究多在EC50水平上进行,而水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具有微量、持续性的特征。本研究试图探索在化感物质暴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全剂量一次性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在抑藻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以便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实验以能够诱导藻细胞产生活性氧进而引发氧化损伤的化感物质焦性没食子酸作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密度、细胞内O2·ˉ、H2O2及OH·的产生水平和细胞膜损伤情况作为指标,比较了低剂量多次暴露(0.25 mg/L×4次×5 d,间隔4 h)与单次暴露(5 mg/L)对铜绿微囊藻的致毒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就生长速度而言:单次暴露组<低剂量多次暴露组<对照组;而低剂量多次暴露下样品藻细胞内的O2·ˉ、H2O2及OH·水平则呈逐步升高趋势(P<0.01),且当累计暴露量仅为设计暴露总量的一半时就超过了单次暴露下的相应水平,到实验的第5天分别达到相应单次暴露组的1.10(O2·ˉ)和1.06(H2O2及OH·)倍;而膜损伤的情况,单次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均能造成藻细胞膜的损伤,且相对膜损伤水平(%)实验后期还维持在160%上下。从上述实验结果看出,低剂量多次暴露的方式很可能具有比单次暴露更强的持续抑藻能力,因而开展对低剂量多次暴露条件下化感抑藻效应的研究十分重要,其结果将更接近水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的低剂量、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676.
水稻生长影响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及其各组分中的分布,是关系土壤有机质储量的重要因子.为量化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不同粒径和密度组分中的分布,进而为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持续机制与固碳潜力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应用14C连续标记示踪技术,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中优169"为供试作物,分别选取亚热带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方法探讨了水稻根际输入的光合碳在土壤物理组分(粒径、密度)中的含量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标记种植80 d后,250~2 000μm粒径的SOC14含量范围为118.23~309.94 mg.kg-1,SOC14/SOC的比例范围为0.52%~1.55%,均大于20~250μm、<20μm这2个粒径的SOC14含量和SOC14/SOC的比例,250~2 000μm、20~250μm这2个粒径的轻组组分的SOC14含量均显著大于相应的重组组分的SOC14含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通过水稻的根际沉积作用将有机碳(水稻光合同化碳)主要固定在大粒径的轻组组分中,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分析表明,250~2 000μm粒径与其轻、重组组分、<20μm粒径、20~250μm粒径的SOC14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20μm、20~250μm粒径的轻组组分的SOC14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7.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促进次生铁矿物形成的现象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的治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了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在酸性硫酸盐环境(9K培养基)中对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矿物产生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矿物合成体系矿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体系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为0.27×106~5.40×107 cells·mL-1时,溶液中Fe2+需60~12 h氧化完全.培养至60 h,上述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达到10.7%~35.9%.不同接种体系Fe2+同时氧化完全时,沉淀单位质量Fe而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例如,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分别为1.35×106、2.70×106、8.10×106和1.62×107 cells·mL-1的处理在Fe2+同时完全氧化时刻,Fe沉淀率分别为17.6%、20.0%、24.1% 和26.5%,且沉淀1 g Fe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分别为2.04、2.10、2.17与2.27 g.结晶度较差的施氏矿物是次生铁矿物合成初期产生的唯一矿相,Fe2+完全氧化时,矿物相为施氏矿物与结晶度好的黄铁矾矿物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78.
不同曝气密度对CANON工艺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室温(25℃)下采用3组反应器R1、R2、R3,接种成熟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在总曝气量一定,曝停比为1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曝气密度(3、6、12)对CANON工艺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分别经过32、29、23 d实现了CANON工艺成功的启动,较大的曝气密度有利于CANON工艺的启动; R1、R2、R3在周期实验中p H分别下降了0. 4、0. 55、1. 06,即在总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R3因其较大的曝气密度和合适的时间间隔,更有利于抑制NOB活性,使得系统对DO的利用率更高,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性能;通过脱氮路径分析可得,系统中存在着ANA和SNA两种脱氮路径,SNA所占比重分别为19. 3%、24. 5%、33. 6%,随着曝气密度的提高,SNA贡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79.
再生水灌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进行草坪灌溉的可行性,采集了北京市市政再生水草坪灌区及自来水对照区根际、根系层和非根系层土壤样品,通过可培养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数量的变化,研究再生水对草坪根部不同空间微生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对根际层LB培养基10-4稀释度平板上分离的细菌单菌落提取基因组DNA,扩增16SrDNA片段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对PCR产物进行扩增rDNA限制性分析(ARDRA),并采用综合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R2)和均匀性指数(E1)等指标评价再生水灌溉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再生水草坪灌溉有利于草坪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有利于芽孢杆菌的增加,但对根系及非根系层微生物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使得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优势类群及亚优势类群多度增加,对再生水敏感的非优势类群失去原有的地位,另外一部分偶见类群出现或消失,群落多样性最终增加.  相似文献   
680.
云南省阳宗海湖心浮游藻类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阳宗海湖心浮游藻类进行19次定性、定量采样的基础上,分析了藻类组成及优势种,共观察到藻类8门67属;研究了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及其与总磷、总氮、叶绿素a的关系,探索了阳宗海湖心全年的优势种——蓝藻细胞密度与TN/TP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