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34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250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adaptation of Nitraria sphaervcarpa to blown sand at the edge of a desert oasis with regard to the aspects of soil seed banks, seedlings, and population. Horizontally, the total number of seeds per unit area decreased from the shrub canopy center to intershrub areas, and most seeds were found under shrub canopies. Vertically,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eeds was found at depths of 5-10 cm. The emergence percentage, seedling mass, and seedling height,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oth burial depth and seed size, were highest at the optimal burial depth of 2 cm,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urial depth in each seed size-class. Although seedling mass was usually greatest for large seeds and least for small seeds at each burial depth, little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seedling height at shallow burial depths of 0-3 cm. The population shows a patchy and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pattern. Population heigh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and depth. Also the dens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of sand in the desert; however, there is a steady decrease when the depth of sand is more than 100 cm.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epth of sand that is most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Nitraria sphaervcarpa is 100 cm.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nd depth, which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in the desert.  相似文献   
952.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迁移差别指数对马沟泉村移民主体的家庭贫富、家庭规模、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富裕和规模大、有固定职业、年龄在0~14岁和60岁、受教育程度高的移民主体迁移差别指数高,更倾向于迁移。同时探讨了移民主体差异性对移民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摆脱贫困;从业种类越多的家庭、富裕的家庭收入越多,移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53.
对晋冀鲁豫接壤区一些环境经济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冀鲁豫接壤区一些环境经济政策的思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李洪伟我随中科院经济、环境考察组对晋冀鲁豫接壤区的区域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此区域地处中原腹地,可谓中国的“中部之中部”,其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带动西部相当重要,在考察过程中,觉...  相似文献   
954.
崔树军 《能源环境保护》2002,16(1):41-42,44
“破坏性建设”是煤矿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应采取适当的生态环境政策与评价分析,来规划、设计、建筑煤矿区的景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55.
循环经济与生态园区建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园区的内在机理与特征,指出了生态园区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56.
试论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并对之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当前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略。  相似文献   
957.
马祖毅 《交通环保》2004,25(5):26-28
针对港口化工区的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隐患及风险,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防范环境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58.
以下扬子区44个代表性剖面的资料为基础,求导佩尔特提出的D函数和熵函数,编制出早石炭世各时期的沉积厚度趋势图和佩尔特岩相图,研究其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对阐明该区地质发展史和地层控矿条件提供空间分布上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59.
煤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状为基础,以实现煤矿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论述煤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主要的指标类型,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实现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本文在分析我国采煤塌陷土地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煤塌陷土地可持续的含义,目标以及主要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