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558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北京市典型绿地花卉植物BVOCs释放成分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式采样-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于2011年3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对夹竹桃(Allemanda cathartica)、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var.pictum)、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3种典型花卉的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的释放成分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花卉所释放的BVOCs都以烷烃、烯类、芳香烃类和酯类物质为主,含有少量的醇类、醛类、卤代烃和含氮类化合物;进入夏季后3种花卉烷烃、烯烃、芳香烃和酯类的释放都有明显的增加。3种花卉释放出的3种代表性有毒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苯和苯乙烯的释放量均为夏季最高,3种花卉有害物质释放量由高到低分别为广东万年青、变叶木和夹竹桃。研究结果对于实施对流层臭氧控制和城市绿地植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2.
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出发,构建了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定量评估了丽江市漾弓江流域现状(2008)、近期(2020)和中期(2030)水资源脆弱性,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流域3个时期的水资源脆弱性分别为极脆弱、强脆弱和中脆弱,丽江坝区水资源脆弱性随着水资源综合规划措施的落实在近期和中期一定程度得到改善,但脆弱性仍然较大,揭示了流域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933.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三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平原地下水氮元素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鲜有报道,本文结合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从山前平原至中部平原选取两个剖面,四次采集地下水样品并测定三氮含量,调查评价典型剖面上三氮污染状况并深入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典型剖面上地下水的三氮中超标最为严重的是氨氮;三氮总量整体上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硝态氮、氨氮、亚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尽相同,前两者在山前平原的含量高于中部平原;第三者则呈相反趋势;从垂直方向上看,三氮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的水井类型中,灌溉井和监测井中三氮的含量普遍较高,而在饮用水井中氨氮污染相对严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934.
典型材料屋面积尘重金属形态分布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敦柱  管运涛  刘安  李思远 《环境科学》2015,36(9):3269-3277
以华南地区4种典型材料屋面(瓷砖、混凝土、金属和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式BCR连续提取法对其屋面积尘中10种重金属(Ba、Co、Cr、Cu、Mn、Ni、Pb、Sb、Sr和Zn)进行形态分析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屋面积尘重金属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道路积尘.形态分析表明,Zn的酸溶态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Pb和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其余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屋面积尘重金属可移动态比例表现为PbZnCuMnCoSrSbNiBaCr,其中Pb、Zn、Cu、Mn和Co可移动态比例均超过50%.环境风险评估发现,污染指数(Cf)与风险评价编码指数(RAC)最大值均为Zn,其生态风险较高.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屋面积尘重金属对成人与儿童非致癌风险均表现为:PbCrSbZnMnCuBaNiCoSr,其对成人非致癌风险均小于安全限值,不构成威胁,但Pb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高于安全限值,形成威胁;屋面积尘中Cr、Co和Ni低于致癌风险阈值,对人体无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35.
脱甲河农业流域土壤沉积物氮素时空分布与N2O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脱甲河农业小流域氮素输出特性,运用流动注射仪法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4月—2016年1月对流域内4级河段(S1、S2、S3和S4)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及水体溶存氧化亚氮(N_2O)浓度进行了连续10个月的监测,并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对水系N_2O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脱甲河流域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NH_4~+-N含量逐渐升高,NO_3~--N含量逐渐降低,其中,岸坡及河底沉积物土壤中的氮主要以NH_4~+-N形式为主,均值分别为(7.38±0.62)mg·kg-1和(16.49±1.70)mg·kg~(-1);稻田土壤和脱甲河水体中的氮主要以NO_3~--N为主,均值分别为(7.40±0.81)mg·kg~(-1)和(1.55±0.03)mg·L~(-1).水体溶存N_2O浓度范围在0.005~7.37μmol·L~(-1)之间,均值为(0.54±0.05)μmol·L~(-1);扩散通量在-1.11~1811.29μg·m~(-2)·h~(-1)之间,均值为(130.10±12.04)μg·m~(-2)·h~(-1),每年向大气输出的N_2O量为11.40 kg·hm-2.其中,在早稻生长初期和早晚稻收割、栽种交替时段N_2O输出量达到高峰.空间上,N_2O扩散通量表现为S1S4S3S2,S1级河段显著低于其他3级河段(p0.01).相关分析表明,脱甲河表层水体N_2O扩散通量与NH_4~+-N(r=0.87,p0.01)、NO_3~--N(r=0.80,p0.01)和水温(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流域内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及水体NH_4~+-N和NO_3~--N浓度间相关性不显著.脱甲河农业小流域氮素流失主要包括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中铵态氮、硝态氮及水体中N_2O,在水稻栽种期间出现高峰,存在较大氮素流失风险,因此,开展农业小流域氮素流失研究对区域氮素周转及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6.
汞矿资源开采利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当前中国汞矿开采典型区域贵州省万山区的历史遗留汞污染问题已给汞矿区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文章概括了万山区的汞污染现状,分析了万山区汞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万山区和中国其他典型区域历史遗留汞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7.
为了探讨浙江主要港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典型污染物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环境影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2015年8月浙江主要港湾沉积物中PCB、Hg、Cd、As、Pb、Cu、Cr和Z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为:乐清湾(12.14)>温州湾(11.90)>台州湾(11.36)>三门湾(10.53)>象山港(9.90)>杭州湾(9.87),均属于中污染程度,各港湾的主要污染物为Cd和Cu;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杭州湾(157.04)>温州湾(154.86)>象山港(148.09)>三门湾(146.24)>台州湾(145.86)>乐清湾(145.56),典型污染物在杭州湾和温州湾为中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和温州湾海域沉积物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为Cd和Hg,乐清湾海域沉积物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为Cd和Cu,台州湾海域沉积物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为Cd和PCB。  相似文献   
938.
基于广东省空气质量监测和天气形势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广东省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中的空气质量污染特征,识别了主导天气形势及气象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空气污染与气团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全省共发生13次大气污染事件,呈现冬季(12~2月)主要为高浓度PM_(2.5)污染、春夏秋季(4~10月)高浓度O_3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的时间特征和重污染区集中于珠三角地区的空间特征;从主导天气形势看,广东省大气污染事件可分为高压出海型、热带低压型、弱槽弱脊型和高压控制型4个类型;通过典型地区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偏南和偏北方向的污染气团输送与珠三角地区O_3污染关系密切相关,东南和偏西方向的污染气团对PM_(2.5)污染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本地区大气污染演变趋势预测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3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3):175-183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江三角洲砂体的沉积时代;下蜀土物源为黄土,后期经气候和水流冲积改造而成;长江三角洲主体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物源沉积而成。下蜀土沉积厚度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和南部较薄;长江三角洲砂体沉积厚度为西部薄,向东逐渐增厚,北岸厚,南岸薄。  相似文献   
940.
为阐明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后寨河流域2755个详细调查的剖面信息,定量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变异性强。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5.07g/kg,变幅为1.61~119.11g/kg。全流域整个剖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0.71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变幅为52.68%~75.28%,呈中等强度变异;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91.7%的样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11.6g/kg;石砾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性关系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坡度、海拔、岩石裸露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土壤类型是影响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主导因子,在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时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