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635篇
安全科学   319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1466篇
基础理论   264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153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将硫酸铝和壳聚糖复配作为微絮凝助滤剂(AS-CTS),考察其强化过滤性能.利用分子量分级、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有机物的去除特性,通过Zeta电位、絮体粒径、分形维数的变化分析其强化过滤机理.结果表明:AS-CTS较AS、CTS强化过滤效果明显,在AS/CTS复配比为2:1、CTS投加量0.3mg/L,转速300r/min,搅拌时间2min的条件下,砂滤出水浊度能达到0.1NTU、颗粒物125个/mL,残余铝浓度0.02mg/L;浊度和颗粒物去除率较未加AS-CTS分别提高了58%、61.7%.AS-CTS强化过滤可有效去除分子量>30KDa的腐殖酸和1~3KDa间的色氨酸类蛋白、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AS-CTS主要靠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和界面化学作用,增加胶体颗粒在滤料表面的粘附;通过形成较大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微絮体,增强絮体向滤料表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532.
2,4-二硝基酚的超声波及协同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 2 ,4 二硝基酚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超声功率、氧化剂H2 O2 与Fenton试剂等因素对其超声降解效率的影响 .2 ,4 二硝基酚在超声波 (US)、US H2 O2 和US Fe2 H2 O2 体系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超声波和Fe2 H2 O2 体系在 2 ,4 二硝基酚的降解过程中存在着协同效应 ,而在Cu2 H2 O2 和超声波体系中未观察到相似的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533.
O3/UV降解喹啉过程中不同氧化剂的相对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O3/UV降解自配喹啉水溶液时水体中存在的不同氧化剂对喹啉降解的相对重要性的结果表明,O3和·OH是喹啉降解过程的主要氧化剂.通过靛蓝二磺酸钠法和·OH探针化合物(对氯苯甲酸)法分别测定了水体中的O3浓度和·OH浓度,定量地计算了O3和·OH在降解喹啉时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喹啉与·OH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6.65×109mol·(L·s)-1.在本试验条件下,由·OH引起的喹啉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88%,而由O3引起的喹啉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12%.提高水体中·OH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喹啉的总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534.
结合2008年11月18~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中两种SOA化学机制——VBS(volatile basis set)和SORGAM(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model)对珠三角SOA的模拟效果.VBS机制考虑了更为广泛的SOA前体物和化学老化过程,SOA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合理反映SOA观测值的逐天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关性分别是-4.88μg·m-3和0.91,而SORGAM机制的分别为-5.32μg·m-3和0.18.利用VBS机制模拟区域内SOA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SOA浓度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受到输送和臭氧区域分布的影响,各城市SOA浓度差异显著,下风向的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SOA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535.
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源逐渐成为城市大气非甲烷碳氢(NMHCs)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餐饮源NMHCs的排放特征是餐饮业科学减排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采集了深圳市6类典型餐馆(西式快餐、茶餐厅、职工食堂、湘菜馆、浙菜馆和家常菜馆)排放的NMHCs,并分析了其相应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EF)、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显示,6类餐馆排放NMHCs中,茶餐厅、家常菜馆和浙菜馆排放的烷烃浓度最高,而西式快餐和职工食堂排放的烯烃浓度最高,湘菜馆油烟中烷烃和烯烃浓度相近.采用灶台数及用油量作为EF的核算基准,结果显示西式快餐和职工食堂的EF较高.餐饮排放的NMCHs中乙烯、丙烯、1,3-丁二烯、间/对二甲苯、甲苯及癸烷的OFP最高,而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癸烷则具有较高的SOA生成潜势.此外,甲苯和苯不仅具有高的O3生成潜势,还对SOA的生成有明显贡献,是油烟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536.
小城镇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大小城镇的水污染形势正日益突出,为了我国的水环境建设和确保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地概述了我国小城镇现状,根据小城镇水质水量、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特点,分析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几种易于在小城镇推广的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37.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型菌种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北京焦化厂实际土壤PAHs污染进行修复,研究了该菌种在Tween 80和HPCD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对北京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强化修复效果,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酶活动态变化及其与PAHs降解关系.结果表明,在L.theobromae作用下,焦化厂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第70 d达到45.3%,比控制组提高了30个百分点;当Tween 80和HPCD在最佳含量(2 g.kg-1和1 g.kg-1)时,土壤中PAHs降解率达65.8%和63.9%,比控制组提高约50个百分点.因此,研究证实L.theobromae是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的可选菌种,表面活性剂与L.theobromae联合修复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是一种可选技术.在单一L.theobromae修复组和表面活性剂强化L.theobromae修复组中,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酶活性比控制组土壤中酶活性均提高2倍左右,表明L.theobromae可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或者该菌种与土著微生物有协同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值与PAHs降解率相关系数分别是0.781和0.837,转化酶活性与降解率的相关性高于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538.
零价铁还原降解2,4-二硝基甲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零价铁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还原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4-DNT的还原降解率与溶液初始pH值、初始浓度、溶解氧含量和铁粉投加量等因素有关。2,4-DNT在还原过程中先生成2-氨基-4-硝基甲苯(2A4NT)和4-氨基-2-硝基甲苯(4A2NT),最后被还原成2,4-二氨基甲苯(2,4-DAT)。  相似文献   
539.
陈卓  刘峻峰  陶玮  陶澍 《环境科学》2016,37(8):2815-2822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由于其在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是我国大气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确定中国SOA分布规律以及产生来源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提.利用全球化学传输模型(Model for Ozone and Related Chemical Tracers,Version 4,MOZART4)并集成多相SOA参数化方案,模拟了中国地区SOA的时空分布,并按前体物分区域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受SOA前体物排放分布的影响,中国地区的SOA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并且夏季SOA产量是冬季产量的2.5倍.中国地区分布的SOA由人为源排放产生占55%,高于自然源(45%);并且境内排放贡献了我国SOA产量的77%,主要影响东部近地面大气的浓度分布.境外排放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对高空SOA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40.
以我国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掺烧10%市政污泥的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对前/后口废气、飞灰、炉渣及用于掺烧的污泥中17种二(口恶)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指纹分布特征.结合焚烧工况及处理设施,从生成机理角度探讨了二(口恶)英的排放特征、毒性当量浓度主成分特征及主要单体的排放因子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掺烧10%的市政污泥后,废气中二(口恶)英的去除率为99.4%,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固体废物中二(口恶)英含量为飞灰 > 炉渣 > 污泥.这说明采用高温焚烧和"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装置不会影响掺烧10%污泥的达标排放.指纹分布特征表明,前口废气以1,2,3,4,6,7,8-HpCDF和OCDD为主,后口废气以OCDD和OCDF为主;飞灰、炉渣及污泥中的主要单体为OCDD、1,2,3,4,6,7,8-HpCDD、OCDF、1,2,3,4,6,7,8-HpCDF.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口废气和飞灰中的二(口恶)英毒性分布特征相似;炉渣和污泥的毒性分布特征相似;后口废气有自身的特征.这说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经同一设施处理的废物中二(口恶)英排放特征相似.排放因子分析表明,2,3,4,7,8-PeCDF和1,2,3,6,7,8-HxCDF、1,2,3,6,7,8-HxCDD和1,2,3,7,8,9-HxCDD与总毒性排放因子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且呋喃类(PCDFs)强于二(口恶)英类(PCD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