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1,2-二氯乙烷(1,2-DCA)是一类地下水中常见的难降解饱和氯代烃,为探究厌氧条件下零价铁(ZVI)协同生物作用对其降解规律,采集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及含水层土壤,利用微宇宙实验体系,通过添加由微米级零价铁(mZVI)、生物碳源及营养组成的复合药剂,考察不同条件下1,2-DCA的去除效果,并对地下水理化参数的变化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复合药剂添加量为3%时,恒温、避光、匀速振荡的反应条件下,15 d内地下水中的1,2-DCA即可降至低于检出限.中性pH及SO_4~(2-)的存在更有利于1,2-DCA的脱氯降解. 30 d后仅检测到体系中明显的乙烯产生,推测双脱氯消除为1,2-DCA在该体系内的主要降解途径.此外,复合药剂加入后,地下水可长时间维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100~-300 m V)、溶解氧(0. 5 mg·L~(-1))以及适宜的pH值(6. 5~7. 5),利于厌氧微生物活性的维持及脱氯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32.
33.
原位热脱附技术通常要求对土壤加热温度高于300℃,修复能耗较高,因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本研究以1,2-二氯乙烷为对象,在加热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低于100℃)研究通过共沸共溶原理去除土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①加热至95℃,单一共沸处理能有效地加速去除土壤中的1,2-二氯乙烷,在2 h内使其含量降至1.36 mg·kg-1,去除率达到99.98%;②添加Triton X-100并加热至95℃进行共沸共溶处理,在1 h内可将土壤中的1,2-二氯乙烷含量降至1.07 mg·kg-1,处理效果显著优于2 h单一共沸处理;③先将温度加热至95℃共沸后再添加Triton X-100进行共沸共溶处理,无法在共沸极限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土壤中1,2-二氯乙烷的含量,共沸共溶2 h后其含量反而上升至4.05 mg·kg-1.研究表明,合理地使用基于共沸共溶原理的低温热脱附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1,2-二氯乙烷污染物.  相似文献   
34.
对于地下水中的1,2-DCA(1,2-dichloroethane,1,2-二氯乙烷),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复技术.为明确表面活性剂浓度、介质粒径及抽出速率等因素对1,2-DCA修复效果的影响,选取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1,2-DCA作为DNAPLs(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重质非水相液体)代表,SDBS(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代表,在二维可视化砂箱中采用染色示踪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汇于凹陷弱透水层上的1,2-DCA开展SDBS强化抽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SDBS对1,2-DCA具有显著增溶作用.4组纯水试验的抽出液中ρ(1,2-DCA)最大值为219.15 mg/L,加入1倍CMC和3倍CMC(CMC为临界胶束浓度)的SDBS后,ρ(1,2-DCA)最大值分别升至650.95和800.44 mg/L.1,2-DCA去除总量随ρ(SDBS)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加入3倍CMC的SDBS条件下1,2-DCA的去除总量是纯水试验条件下的1.44~2.06倍.细粒径中的毛细力比粗粒径中更大,并且1,2-DCA的最大污染面积是粗粒径条件下的2.18~3.14倍,1,2-DCA与SDBS溶液接触面积的增大有利于提高SDBS对1,2-DCA的去除效果.同时增加抽出-回注流量可以扩大1,2-DCA与SDBS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1,2-DCA向溶液中的传质效率,进而提高1,2-DCA的去除效果.研究显示,SDBS强化抽出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地下水中1,2-DCA的去除总量和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3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过渡金属掺杂的MOx-CeO2/HZSM-5(M分别表示Cr、Mn、Fe、Co、Ni和Cu)催化剂,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掺杂后,MOx-12%CeO2/HZSM-5催化剂催化氧化1,2-二氯乙烷(DCE)的活性明显提高.各催化剂(记为M-CeO...  相似文献   
36.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Al2O3负载金属Pd、Cu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ICP)、氮气吸脱附(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1,2-二氯乙烷气相加氢脱氯为探针反应,考察了Pd-Cu/Al2O3催化剂的钯铜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活性以及反应产物乙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Cu负载量可在催化剂中形成Pd-Cu合金,并促进催化剂对乙烯的选择性.此外,当温度为250℃,Pd、Cu负载量分别为0.78%和1.9%时的Pd-Cu/Al2O3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的催化加氢脱氯效果最佳,最终产物乙烯的选择性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7.
<正>近来,职业病防治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统计,目前东莞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超过6000家,主要分布在制鞋、电子、玩具、家具、建筑、五金、化工等20多个行业,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则达百万人以上。噪声危害、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二氯乙烷中毒、苯中毒、尘肺病等是东莞最常见的职业病,多发生在鞋厂、玩具厂、印刷厂、电子厂等类型的企业。从2009年开始,东莞市每年免费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不过,相对于覆盖面较大的职业健  相似文献   
38.
通过添加电子供体进行原位生物刺激可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接种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强化这一降解过程,鲜见仅利用实际污染场地含水层土著菌开展的生物降解试验.从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仅接种场地含水层沉积物,利用微宇宙实验体系,初步探讨了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对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①同时添加初级生长基质和电子供体对反应体系进行生物刺激可显著降解地下水中的1,2-二氯乙烷.60 d后,添加1 g/L醋酸钠的反应体系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3.9%;添加1 g/L的乳酸钠反应体系次之,去除率为82.2%;添加1 g/L的乳酸的反应体系去除率最低,为61.8%.并且添加醋酸钠的试验体系可长时间维持中性pH及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②相同条件下,对同种电子供体来说,添加量为1 g/L的试验组中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 g/L的试验组,推测较高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可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③对反应体系中间产物进行监测,仅监测到了乙烯的产生,表明在试验周期内无明显毒副产物积累,1,2-二氯乙烷的降解较为彻底.研究显示,醋酸钠为该试验体系中最适电子供体,添加适宜质量浓度醋酸钠对土著菌进行生物刺激可实现对1,2-二氯乙烷的绿色降解.   相似文献   
39.
连续几个月以来,广州市有30多名鞋厂、皮包厂的打工人员被陆续送进了医院。他们目光呆滞,大小便失禁,双手发抖,记忆模糊,被确诊为二氯乙烷中毒,也就是胶水中毒。据披露,胶水中毒事件曝光后,广州市白云区实施了地毯式专项整治,将辖区内无证照皮革类企业予以取缔,同时要求有证照的企业严格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饱和含水层中1,2-DCA(1,2-二氯乙烷)的自然衰减过程及该过程中含水层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室内连续水流土柱模拟饱和含水层,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对1,2-DCA自然衰减的贡献以及饱和含水层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规律. 初始ρ(1,2-DCA)为50 mg/L,模拟地下水流速为450 μL/min,模拟试验连续进行30 d,分别监测ρ(1,2-DCA)和水环境指标. 结果表明,1,2-DCA自然衰减的一级速率常数为0.068 9 d-1,其中生物降解作用的贡献率为6.34%. 1,2-DCA自然衰减过程中,NO3-首先充当生物降解的电子受体,随后Fe3+、SO42-依次发生反应,土柱内部不同高度出现了氧化还原分带,分别是硫酸盐还原带、铁盐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