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氯酚类化合物(C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这类化合物具有环境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因而其在水环境中的生态毒理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水体中存在最普遍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本文对近几年来这3种典型氯酚类化合物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氧化损伤、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以及复合毒性的效应和机制,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2.
对吉林西部退化草原六种常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0~20 cm)盐渍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碱化度(ESP)和pH分别表征土壤的盐度、钠质化和酸碱程度。土壤盐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四个等级,对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4~8、8~16、>16 dS m-1;土壤钠质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四个等级,对应的ESP范围分别为:5~10%、10~20%、20~40%、>40%;土壤酸碱性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对应pH范围分别为<6.5,6.5~8.5、>8.5。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盐度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按土壤盐度由高到低排列,植被类型的顺序依次为:无植被(碱斑)、碱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碱斑地、碱蓬地、碱茅地和虎尾草地的盐渍土类型均为盐化钠质土(ECe>2 dS m-1,ESP>5%),其中碱斑地和碱蓬地土壤盐化程度为极度(26.54≤ECe≤176.80 dS/m)、钠质化程度为极度(50.22≤ESP≤94.54%);碱茅和虎尾草植被下土壤盐度分别为10.70≤ECe≤27.62 dS m-1和6.86≤ECe≤13.88 dS m-1,钠质化程度分别为30.97≤ESP≤60.26%和16.21≤ESP≤58.11%;芦苇地的盐化程度为1.56≤ECe≤3.37 dS/m,钠质化程度为轻度(7.82≤ESP≤15.88%);羊草地的土壤盐度和钠质化程度分别2.43≤ECe≤6.66 dS m-1和1.43≤ESP≤8.34%。就土壤pH而言,羊草地为中性(7.44≤pH≤8.23),芦苇地为中性和/或碱性(8.18≤pH≤10.02),虎尾草地、碱茅地、碱蓬地和碱斑地均为碱性(8.83≤pH≤10.63)。  相似文献   
143.
目前,大多数自来水的消毒主要是采用氯消毒法,该法便捷、经济,目的是控制水中致病菌,使其满足人类的健康要求,然而,氯消毒会产生副产物,如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等.这使得饮用水的致癌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饮用氯消毒水使患膀胱癌、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危险增加,早期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学研究偏重于三卤甲烷类,最近对卤乙酸的致癌性研究逐渐增加,目前,消毒副产物问题是国际给水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4.
为研发经济、高效的有机废物与烟气NOx协同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丙烯酸钠、工业酒精和萘磺酸钠高浓度有机废水替代氨水、尿素等常用脱硝剂,在热态燃煤试验炉上,研究了T(烟气温度)、φ(O2)、停留时间和废水与烟气混合方式等参数对烟气脱硝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烟气温度为1 190 K时,丙烯酸钠、酒精和萘磺酸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脱硝效率分别为12.7%、14.2%和9.1%;烟气温度为1 360 K时,三者的脱硝效率分别达到37.6%、39.8%和35.9%;烟气温度高于 1360 K后,脱硝效率下降. φ(O2)从4.1%增至5.2%时,脱硝效率降低了约21.5%、13.1%和15.7%;而φ(O2)升至6.8%时,脱硝效率降至11.2%~13.6%. 丙烯酸钠废水喷射入温度分别为1 185和1 303 K的烟气时,逆向喷入比正向喷入的脱硝效率分别提高30.4%和19.3%;停留时间从0.67 s升至0.82 s时,3类废水脱硝效率分别提高16.0%、18.8%和16.6%.   相似文献   
145.
为发展废水中氯代酚的处理技术和保护水环境安全,采用"浸渍-干燥-电沉积"法制备钯-多壁碳纳米管-泡沫镍电极,研究电极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去除能力和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2,4-DCP的脱氯机理.结果表明,在MWCNTs和Pd负载量分别为0.7 mg·cm-2和0.01 mmol·cm-2时制备的电极对2,4-DCP去除效果最好;掺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可增大电极的表面积,提高Pd的分散性,增强电极的催化效率.当Na2SO4浓度为0.05 mol·L-1,工作电压为-1 V,反应液初始pH为7时,50 mg·L-1的2,4-DCP降解90 min的去除率达到99.74%,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0667 min-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2,4-DCP的降解产物,发现苯酚为2,4-DCP还原的最终产物,降解途径包括直接脱去2个氯原子转化为苯酚和分步脱去2个氯原子再转化为苯酚,但以直接脱去2个氯原子为主要途径.活性基淬灭实验证明,电极通过产生的吸附态氢原子(Hads)对2,4-DCP进行加氢脱氯.  相似文献   
146.
研究了基于Fe(Ⅲ)活化亚硫酸氢盐(HSO3,BS)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降解,考察了pH、Fe3+用量、BS用量、DCF初始浓度、溶解氧、温度、Cl-及黄腐酸(FA)对Fe(Ⅲ)/BS降解DCF的影响,探讨了DCF的降解机理.结果 表明,Fe(Ⅲ)/BS可实现Fe(Ⅲ/Ⅱ)自循环,快速高效地降解DCF,...  相似文献   
147.
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蒙脱石的提纯、人工钠化、有机改性及改性蒙脱石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了改性蒙脱石对垃圾渗沥液的色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6%,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4%,且处理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48.
研究了高锰酸钠去除水中苯胺的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钠能快速去除水中的苯胺,其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0.453C_AC_B~(1/2)。反应的速率常数κ与温度T成正相关,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9.136kJ·mol~(-1),指前因子为1165.34mmol~(-1/2)·L~(1/2)·min~(-1)。水中苯胺是被高锰酸根和新生态的氧氧化而去除的。  相似文献   
149.
陈笛  唐玉露  干志伟  苏仕军  丁桑岚 《环境化学》2019,38(11):2519-2525
在微宇宙尺度下探究上覆水生物锦鲤、底栖生物泥鳅不同器官对硫双二氯酚的富集和代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锦鲤可通过水相富集硫双二氯酚,在鱼肉、鱼鳃和内脏中浓度顺序为内脏鱼肉鱼鳃,脂重标化动力学生物富集系数BCF_(kl)分别为内脏623,鱼肉228和鱼鳃116;代谢速率顺序为内脏鱼鳃鱼肉,对应的净化半衰期分别为内脏19.3 d,鱼鳃33 d和鱼肉38.5 d,且生物扰动会增加锦鲤对硫双二氯酚的富集.锦鲤和泥鳅水相富集硫双二氯酚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上覆水生物锦鲤与底栖生物泥鳅富集硫双二氯酚的能力相似.在泥鳅的鱼籽中检测出硫双二氯酚,说明硫双二氯酚有可能残留在泥鳅的受精卵中.  相似文献   
150.
提取七叶皂苷钠废水中含有七叶皂苷钠、淀粉、色素、胶质。其中七叶皂苷钠易起泡,不易回收和处理,本文采用加抑泡剂(YP1),深度处理回收釜残液,使综合废水浓度降低,经水解酸化3h,好氧生物处理6h,出水CODCr<100mgL,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