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76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Carrousel氧化沟系统出水COD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漯河市污水净化中心的氧化沟系统为考察对象,针对该系统进水水质复杂,控制滞后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氧化沟系统出水COD预报模型。模型性能检验和灵敏度检验表明,建成的模型准确度高,适应性强,可直接用于该系统出水COD预报。这为氧化沟工艺在线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2.
奥伯尔(Orbal)氧化沟呈椭园形,有2条或多条同心曝气沟.我厂氧化沟尺寸为60 m×50 m×4.5 m,每条沟宽7 m,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为19.24 h,设计处理量为500 t/h.废水从外沟进入,然后依次流入中沟、内沟,曝气池混合液出水流入二沉池,回流污泥打入氧化沟外沟.  相似文献   
563.
氧化沟工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静平  柴立民 《四川环境》2004,23(4):57-60,74
本文从氧化沟的构筑形式、曝气设备、处理深度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其发展情况,并就氧化沟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64.
以上海某郊区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工艺调试为例,采用自然培菌和间歇培养相接合的方式进行调试,为尽快实现出水稳定达标,投加生物填料进行挂膜辅助调试,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在进水水质浓度较低、波动较大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均能达到设计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65.
566.
本文概述了氧化沟技术的工艺流程、特征、设计要素及沟体布置形式和曝气装置,剖析了煤矿生活污水的特点、现有处理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根据煤矿企业现有条件、污水特点,采用氧化沟技术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7.
天山阿拉沟泥石流运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天山阿拉沟地区泥石流运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沟谷环境特征,讨论了降雨对泥石流起动的激发作用。探讨了泥石流的运动机理,推导了泥石流起动的地表临界倾角范围,并从泥石流运动的物理机制上探讨了泥石流悬浮质的运动规律以及推移质的挟沙力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力学的角度深入讨论了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及运动阻力,对其物理性态进行了机理性模拟,为泥石流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8.
以保定市城区水系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16日公布的黑臭水体河流中的黄花沟14.4公里的黑臭水体段为参考进行了勘查、取样与COD实验工作,重点从河水不同位置COD的变化角度对黄花沟水体、两岸环境、河道状态以及污染段的点源与面源污染因素等进行概述与浅析,以整体角度概括了以污染累积为主的污染原因,而应对此类河流污染,实施河道修复、生态修复、点源与非点源的控制等多方面的治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69.
于家沟遗址作为泥河湾盆地中唯一具有新旧石器工业过渡的典型遗址,为研究东亚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本文通过于家沟遗址剖面沉积物(厚约550 cm)的加速器质谱法(AMS-~(14)C)年代测定,确定了于家沟剖面的年代跨度为16.19?—?2.43 ka BP,其中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化时限为9.35 ka BP。该遗址中发现的最早陶器经同层位地层推测,其年代为13.60 ka BP,是目前中国北方发现的最早陶器。陶器的使用可能改善了古人类的生活条件;大量细石器反映出泥河湾盆地中采猎经济高度繁荣。因此,在晚更新世末期气候开始变暖的背景下陶器和细石器的出现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570.
地处张家界、长江三峡、重庆市三角带之间的武陵山脉腹地,有个多民族聚居地——黔江。其城北32公里处有一个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地震堰塞湖,她就是享有“深山明珠”美誉的小南海。 小南海具有奇、怪、大、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