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采用超声辅助-水热法将聚乙烯亚胺(PEI)成功接枝到玉米芯生物炭表面,制备了PEI改性生物炭材料(PBC),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方法对其表征.结果表明,虽然PEI通过CN、C-N和离子键与生物炭表面的活性基团链接,但制备的PBC材料仍保持原生炭的无定型结构和形貌,且比表面积高达928.1 m2·g-1.同时,还研究了PBC的吸附性能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机制,属于微孔单层吸附过程,而且随温度的降低,吸附量增大,在10、20和30℃时,饱和吸附量(Qm)分别为6.47、4.75和2.64 mmol·g-1.此外,PBC重复利用性能良好,容易实现热再生,即使循环利用10次,吸附性能也无显著变化(p>0.05),且穿透吸附量(QB)保持在2.6~2.7 mmol·g-1.  相似文献   
242.
Cross-linked Fe(III)-chitosan composite (Fe-CB) was used as the adsorbent for removing perchlorate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varying contact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s, pH, and the presence of co-existing anions. The morphology of the adsorbent was discussed using FT-IR and SEM with X-EDS analysis. The pH ranging from 3.0-10.2 exhibited very little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The perchlorate uptake onto Fe-CB obeye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rapid and the kinetics data obeyed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well. The eluent of 2.5% (W/V) NaC1 could regenerate the exhausted adsorbent efficiently.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43.
本实验将阳离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PEI)和重金属络合剂巯基乙酸(TGA)进行复配,以达到既能除重金属又能除浊的目的.确定了PEI和TGA的最佳投药范围,研究了其对Cu(II)和浊度去除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含Cu(II)50mg·L-1的废水,TGA和PEI最佳投药范围分别为80mg·L-1-120mg·L-1和5mg·L-1-20mg·L-1,Cu(II)去除率可达80%以上;在pH2.0-4.0的范围内,Cu(II)去除率随pH升高而升高,在pH>4.0后达最大值并基本稳定;当Cu(II)和致浊物质同时存在时,二者会促进彼此的去除率,并使最佳投药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244.
安全卫士(1)     
春天到了,早春三月,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田野里,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悄悄的,草绵软软的,离老远就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山上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湿润的空气中,花里都带着甜味.  相似文献   
245.
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壳聚糖树脂,用环氧氯丙烷对树脂进行交联,制备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了交联树脂对Cr(Ⅵ)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Cr(Ⅵ)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H值对壳聚糖交联树脂吸附Cr(Ⅵ)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的Cr(Ⅵ)溶液,壳聚糖交联树脂投加量为1 g/L,pH=3,温度为25℃,吸附2h时可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 mg/g).用Langmuir 等温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73.53 mg/g)和平衡吸附量qe(29.23mg/g)与试验结果(72.10 mg/g和27.73 mg/g)基本吻合.Fick扩散模型表明,树脂对Cr(Ⅵ)的吸附可分为3个阶段,说明Cr(Ⅵ)的去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6.
废水处理用聚乙烯生物填料表面改性与表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和化学氧化-表面接枝2种方法对聚乙烯生物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并使用接触角、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填料表面进行表征,同时还考察其在废水处理中的挂膜速度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都能使填料表面形成腐蚀坑而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并引入基团使填料表面呈正电性,使得填料的亲水性与生物亲和性增强,有利于微生物的粘附。2种改性方法可将挂膜时间分别缩短37.5%和60%,挂膜量分别提高54.8%和76.1%,COD的去除率也分别提高10.63%和8.64%。  相似文献   
247.
阻燃聚乙烯热解燃烧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宗龙  胡源 《火灾科学》1998,7(1):39-43
本文通过六氯环三磷腈三聚体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三邻苯二胺基环三磷腈,六酚氧基环三磷腈阻燃剂。选用磷腈类化合物与氢氧化镁配合作为阻燃剂添加到聚乙烯中,通过锥形量热计和热分析等研究其燃烧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加入合适的磷腈化合物和氢氧化镁可得到无卤低毒的聚乙烯电缆料。  相似文献   
248.
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磺酸钠交联聚合物(SLCP),并将其用于水中有机染料的吸附。表征结果显示:SLCP基本保留了木质素磺酸钠的骨架和官能团,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SLCP对亚甲基蓝(MB)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在加入量为0.5 g/L时就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在溶液p H2~6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p H增大而迅速提高,溶液p H6后吸附量趋于稳定;最佳吸附温度为35℃;在SLCP加入量0.5 g/L、溶液p H 6.5、吸附温度25℃、初始MB质量浓度100.5 mg/L的条件下,吸附150 min基本可达平衡,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和MB去除率分别为191.2 mg/g和95.1%;SLCP对MB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49.
250.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进行改性得到PEI-PANI/GO,通过XRD、FTIR、BET和SEM技术对PEI-PANI/GO进行表征,并考察了PEI-PANI/GO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PEI-PANI/GO材料以介孔为主,比表面积为35.12 m2/g,孔体积为0.098 24 cm3/g。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 ℃、体系pH为3、溶液中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条件下,PEI-PANI/GO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达117.63 mg/g。PEI-PANI/GO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经过循环吸附再生后第4次使用,PEI-PANI/GO对Cr(Ⅵ)的吸附量从117.63 mg/g降至84.27 mg/g,仍能保持71.64%的吸附量,说明其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