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48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介绍保险柜的发展历程及文化溯源,同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探讨保险柜未来的发展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42.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投资失调所导致的就业-产业结构失衡是工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中国2002—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影响工业产能过剩的直接效应及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并分析了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化解效应,但呈现“倒U型”的影响路径。②调节效应的结果显示,非效率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有偏的技术进步升级抑制了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效应,而人力资本升级不仅促进了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效应,还能有效改善了就业-产业结构对化解工业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③门槛效应的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呈现“先促后抑”的影响路径,而技术进步升级在跨过经济发展门槛值前后,则呈现出“先抑后促”的影响路径。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现阶段促进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与加快人力资本升级,可以成为化解工业产能过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3.
朱斌 《中国安防》2020,(3):18-21
一、引言中国市场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向平稳缓慢增长过渡的阵痛期。近年来,欧盟、美国多次对中国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2018年特朗普政府持续发力,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通过对中国输美货物加征惩罚性关税,并在知识产权转移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近20年的发展红利离不开WTO框架内对外贸易的优惠待遇,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促使中国进行新一轮的经济策略的改革。得益于中产阶级规模的的迅速扩大,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第十三轮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形势转好的基本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4.
《中国环保产业》2010,(12):6-10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和发展。为贯彻国务院的决定,促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使环保产业早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制完成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供各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发展环保产业时参考。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5.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相似文献   
46.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我国经济与环境耦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曼菲  关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80-882,879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其组合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从产业结构视角研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可从根本上阐释经济—环境—资源的矛盾。从产业结构的角度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含义,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以1996年以来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整体处于较低层次。产业结构发展程度与资源环境利用的有效性存在密切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7.
罗芳  程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95-898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小城镇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好小城镇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问题,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调研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江苏苏中通州二甲镇产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48.
以1999—2009年为考察期,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在产业结构与区位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的组合情况,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定位,有助于调整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缩小城市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49.
张利 《环境教育》2010,(4):80-81
<正>2009年,我们紧紧抓住济南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园博会的契机,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强力推进,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平时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环保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随着全运会的结束,济南进入了后全运时代。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今年要着眼于推进济南的跨越提升、转型升级和全面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相似文献   
50.
蔡仲黎 《青海环境》2010,20(3):122-124,128
"十一五"以来,海东地区环境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因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全区环保工作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根据工业污染调查资料和数据表明,该区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有直接的关系。改善环境质量,就必须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同时推行和推广企业清洁生产,采取点上治理、产业结构优化辅以末端治理,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