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489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政策发布     
中国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国新办近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白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乌鲁木齐市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特点,研究了干旱气候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根据2002-2011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利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2002-2011年的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隶属度结果表明好转的速度较慢,乌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与空间。随后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确定乌市城市生态系统水平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从而为乌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干旱地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废铅蓄电池是再生铅主要原料,铅蓄电池产量、进出口量、社会消费保有量,以及铅蓄电池消费使用领域与废铅蓄电池产生量有关。预测2015年废铅蓄电池产生量,并讨论我国再生铅产能规模,供再生铅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调整作参考。  相似文献   
44.
以上海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为总目标,构建三系统四层次DSR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科学的指标筛选,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但在发展中应重视过渡时期出现的可持续性指数增长的平台期及其可能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环境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分析中,不能只关注可持续性指数的增长率,要紧紧依靠国家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优势地位,抓住机遇和国际大形势,努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世界钢铁工业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我国钢铁工业向沿海布局的必然性,进而从产能转移、土地利用、海洋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钢铁工业沿海布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沿海布局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法治框架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途径:首先需建立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清理有关法规和规章;其次需建立健全统一的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评、总量控制、生态补偿、预警应急等制度和机制。此外,还需从环境保护产业一体化、环境信息公开一体化、公众参与一体化以及监督执法一体化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环境共治平台,促进各方协同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日益凸显。在经济新常态下,环境规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环境规制的概念、类型和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交互关系、传导路径和生态效应等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现有研究需进一步优化之处,提出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阶段和行业污染特征制定针对性环境规制政策,建立科学、客观、统一、可操作的产业结构优化测算方法,开展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动态协调研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8.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投资失调所导致的就业-产业结构失衡是工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中国2002—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影响工业产能过剩的直接效应及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并分析了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化解效应,但呈现“倒U型”的影响路径。②调节效应的结果显示,非效率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有偏的技术进步升级抑制了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效应,而人力资本升级不仅促进了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效应,还能有效改善了就业-产业结构对化解工业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③门槛效应的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呈现“先促后抑”的影响路径,而技术进步升级在跨过经济发展门槛值前后,则呈现出“先抑后促”的影响路径。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现阶段促进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与加快人力资本升级,可以成为化解工业产能过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
研究以各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山地小城市各区域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首先,通过风险值=危险性*脆弱性/抗灾救灾能力机理表达式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灾害风险评估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目标选址优化模型来构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优化模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影响布局的权重因素纳入其中。最后,以东川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固定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研究,结果表明:东川区城区固定避灾场所数量可在接近最优解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0.
桑绮  翟国庆  张邦俊 《环境科学》2006,27(4):815-819
针对城市居住区2种典型的建筑布局,结合随机点声源模型,对居住区内地下车库噪声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实测值和预测值的比较,该预测模型精度较好.运用该模型预测规划与新建的居住区地下车库的噪声的影响,可为城市小区建设规划中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