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解酶是厌氧消化水解过程中最为关键酶,对底物的水解及后继的甲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文章以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为原料,采用批量中温消化工艺,探索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α-淀粉酶酶活变化与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随消化过程中,α-淀粉酶酶活变化往往先于日产气量的变化,并且随着酶活的增加,日产气量也增加,当酶活水平处于高峰期时,日产气量也处于高峰期,此后酶活降低日产气量也降低。  相似文献   
72.
餐厨垃圾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对其资源化利用有一定影响。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储存时餐厨垃圾pH和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室温以及5℃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的餐厨垃圾的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结果表明:随储存温度的降低,餐厨垃圾pH值的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在5℃条件下,8 h内可使餐厨垃圾的pH维持在6.0以上;15℃下餐厨垃圾储存8 h以内,细菌总数小于1.0×10~6cfu/g。室温(30℃)新鲜垃圾的累积产气量最高,达到1 422 mL。在5℃下储存4 h内的餐厨垃圾,其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与新鲜餐厨垃圾的产气结果相当,而在5℃下储存8 h时,产气量与新鲜垃圾相比下降了3%,之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累积产气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3.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产气率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填埋气体的产生过程可分为需氧分解、需氧/酸性分解、向厌氧分解过渡、厌氧分解和稳定阶段5个.填埋场产气率的估算是填埋场气体收集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填埋场气体和集气井产气量的估算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2种较简单的填埋场气体量的估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一个三角形布置的集气井的产气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这2组公式可用于填埋场的产气率的估算.  相似文献   
7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气规律及污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武汉市垃圾成分的调查,分析了年气温变化对CH4 产生速率的影响,对产气速率模型进行探索性的改进,希望能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7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律。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上海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气量最大不超过96.31L/kg;填埋后1~5a内,产气速率为1.7~247.2mL/kg·d;填埋后2a的产气速率为4.6mL/kg·d;填埋气体中CH_4和CO_2的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55%~60%和25%~35%。  相似文献   
76.
微量金属元素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厌氧发酵过程中,向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分别连续投加Fe,Co,Ni等微量金属元素,研究其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微量金属元素可以提高COD去除率及产气量,加速反应器的启动,但当加入微量金属元素过多时,将对微生物产生毒害,抑制微生物活性及对基质的代谢,造成产气量降低。  相似文献   
77.
渗滤液循环对填埋气体产生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组成为依据,通过填埋模拟柱实验研究了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新鲜垃圾填埋层填埋气体(LFG)产生的影响.渗滤液循环方式包括:原液循环、厌氧预处理后循环、好氧预处理后循环、原液与陈垃圾柱出水混合后循环.结果表明,原液循环抑制了甲烷化进程,产气速率小,产气期分散.渗滤液经适当预处理后循环均能改善LFG的各项气量指标,表现为产气速率显著提高、产气期集中(本实验条件下约1a);Qt(实际累积产气量)增加,Q有效 Qt值(甲烷浓度大于50%的填埋气体量与实际累积产气量的比值)大于0 80,Qt Qp值(实际累积产气量与计算总产气量的比值)大于0 4.但渗滤液经不同预处理后循环对LFG各项气量指标的优化效果不同,排序为厌氧预处理后循环>原液与陈垃圾柱出水混合后循环>好氧预处理后循环.优化LFG各项气量指标的关键是:①缩短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的时间;②减少垃圾中有机物的场外去除量.而渗滤液的预处理程度和方式对这两个因素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填埋气中甲烷的成分占40%~60%,可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利用填埋气首先确定其产生速率和产生量,建立准确预测填埋气产气量、产气周期、产气速率的估算模型非常重要。本文论述计算甲烷气体产生量和产气速率模型(动力学模型、统计学模型与经验模型)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使用条件,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经验模型。应用国外成熟模型对北京市填埋场进行填埋气估算,需要调整模型中相关参数,关键参数的确定需要实验数据作支撑。  相似文献   
79.
剩余污泥与废弃油脂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缓滞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静  杨殿海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5):1088-1094
通过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反应研究了底物中添加30%(以VS计)的厨余提取物,且底物与接种物的VS比为1.87时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迟滞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氨氮含量小于500 mg·L-1时,游离氨对比甲烷累积产气率基本没有影响.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富集及反应器酸化是影响产气缓滞的直接因素,VFAs中乙酸的大量累积使得反应器酸化严重,pH降至6.4,产生了10~15 d的产气迟滞,之后随着VFAs的降解和碱度的缓冲,产气恢复正常.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在各个阶段出现的不同污泥颗粒体现了反应进行的不同阶段和反应的酸化情况.  相似文献   
80.
分别在pH为6.0和9.0的冲击条件下,对降解五氯酚(PCP)微氧颗粒污泥系统的产气及代谢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pH=6.0的条件下冲击8d,污泥系统的产气量降至400mL·d-1以下,甲烷含量为0.而后将pH调至7.0并经过6d的恢复实验,产气情况基本恢复正常.而在pH=9.0的冲击下,污泥系统的产气量及甲烷含量急剧下降至0,经过6d的恢复过程仍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在不同pH冲击的第8d,对PCP和COD去除率及脱氯中间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P及COD降解率均在较低的水平,且发生了PCP及其脱氯中间产物的严重积累.与pH=9.0相比,pH=6.0的冲击对系统代谢的影响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