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几种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生素在不同的暴露时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毒性变化规律。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为受试生物,96孔微板为暴露实验载体,5种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氯霉素、双氢链霉素、硫酸新霉素和硫酸链霉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C.pyrenoidosa生长周期内选取6个暴露时间节点(即0、12、24、48、72和96 h),建立了抗生素在不同暴露时间对C.pyrenoidosa生长抑制毒性的微板测试方法(简称T-MTA),并应用T-MTA方法系统测定了5种抗生素对C.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抗生素对C.pyrenoidosa生长抑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特征,即在开始的时候基本无毒性,而后毒性迅速增加,然后毒性增加速度减慢;不同抗生素的毒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增加速率不同;同一暴露时间内,5种抗生素对C.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不同;且毒性顺序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硝基苯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选择了6种代表性硝基苯化合物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黑鲷(Sparus macrocep)幼鱼和螠蛏(Siliqua minima)幼体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获得了这些化合物对这些生物体的急性毒性数据及环境安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硝基苯和邻二硝基苯对小球藻48h半数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50、0.21、2.44和0.10mg·L-1,毒性顺序为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硝基甲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氯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对硝基苯胺和硝基苯对黑鲷幼鱼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0.15、4.45、1.37、11.52和5.71mg·L-1,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0.002、0.04、0.01、0.12、0.06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高毒)>硝基苯(高毒)>对硝基苯胺(中毒).2,4-二硝基氯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邻二硝基苯、硝基苯和对硝基苯胺对幼蛏的96h LC50分别为0.39、13.20、3.45、15.56、86.90和148.87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04、0.13、0.03、0.16、0.87、1.49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中毒)>邻二硝基苯(中毒)>硝基苯(中毒)>对硝基苯胺(低毒).  相似文献   
83.
普通小球藻与DBP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但生物降解作用并不显著,6d的藻富集率和藻降解率分别为42.0%和11.0%。富集量和富集系数在1h达最大,分别为 85.94mg/g.dwc和 4.83 104mL/g。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通小球藻对DBP的一级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C=1.82e-0.0008t,用此方程计算 DBP浓度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51%。  相似文献   
84.
柴油和燃料油对小球藻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0#柴油、0#船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在不同时间对海产小球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发现在低浓度时对小球藻有刺激作用,在高浓度时能抑制小球藻的生长。本文通过机率单位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三种油品对小球藻的毒性顺序为0#柴油大于03船用柴油大于船用重质燃料油。研究还发现在24-144 h之间三种油品对小球藻的抑制率(EC50值)随时间变化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5.
为分析环境污染物二苯甲酮对淡水藻类的毒性效应,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对象进行了染毒和生理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二苯甲酮会抑制该种藻类的增殖,96hEC50值为3.98mg/L。染毒8天后,二苯甲酮达到或超过3.9mg/L剂量会影响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等,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各种抗氧化酶类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p<0.05)。  相似文献   
86.
微藻固碳已经成为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研究热点。利用静态吸收方法,考查了通人纯CO2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特点、固定CO2效率以及藻液pH值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纯CO2使小球藻生长延滞期显著延长,比普通培养延长10~12d,对其他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小球藻固定CO2速率可分为2个过程,即物理固碳过程和生物固碳过程,前者在藻细胞延滞期发生,峰值由CO。溶解于培养液造成,后者在藻细胞生长的指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发生,峰值由藻细胞指数生长造成,2个过程中,固定CO2速率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降低;纯CO2条件下,藻液pH值变化速率高,4d内,藻液即被酸化,随后藻液pH值变化速率逐渐降低,且pH值稳定在适宜水平。因此,采用小球藻固定高浓度CO2时,建议提高接种量并加强培养前期的pH值监测和调控,以保证藻液保持适宜的pH值,并缩短培养时间,提高生物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87.
预处理对小球藻吸附Cd(Ⅱ)、Pb(Ⅱ)和Cu(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小球藻藻体吸附Cd2+、Pb2+和Cu2+的影响,文章将经过高温灭菌、Ca(NO3)2溶液浸泡和HNO3溶液浸泡预处理的小球藻藻体冷冻干燥,然后在单、两和三组份重金属离子溶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系统中,经过Ca(NO3)2溶液浸泡过的藻体吸附效果较好;在混合系统中,冷冻干燥的藻体吸附效果较好。小球藻藻体对重金属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在单一或混合系统中,高温灭菌的藻体对Cd2+、Pb2+的吸附于3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Ca(NO3)2或HNO3溶液浸泡过的藻体对Cd2+、Cu2+的吸附于3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运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吸附重金属离子前的藻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藻体细胞的功能性基团和形态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其对Cd2+、Pb2+、Cu2+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8.
以小球藻为材料,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60%的沼液作为培养基,研究沼液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以及小球藻对沼液中氮、磷和重金属铜(Cu~(2+))、锌(Zn~(2+))、镉(Cd~(2+))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小球藻的相对生长密度与沼液浓度呈负相关,小球藻油脂含量为17. 28%~32. 89%,其主要脂肪酸为C16和C18脂肪酸。小球藻TN去除率为39. 85%~73. 24%,TP去除率为86. 07%~93. 93%,Cu~(2+)去除率为17. 97%~36. 98%,Zn~(2+)去除率为12. 00%~44. 01%,Cd~(2+)去除率为32. 23%~78. 57%。在利用小球藻处理沼液时,可降低沼液中氮、磷及重金属含量,沼液浓度可影响小球藻的相对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沼液浓度为30%时小球藻对沼液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9.
供气条件对小球藻固定二氧化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不同的供气条件下,小球藻对CO2的固定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鼓泡系统供气时,在CO2浓度渐增的条件下比固定CO2浓度条件下小球藻对CO2固定速率高,用旁路中空纤维组件吸收供气系统供气时,CO2的传递率高于鼓泡供气系统;这两种供气系统中小球藻的生长模式和CO2的固定率相似。  相似文献   
90.
化感物质对小球藻抗氧化体系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李锋民  胡洪营  门玉洁  洪喻  郭美婷 《环境科学》2006,27(10):2091-2094
利用水生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是1种藻类控制新技术.研究了选择性抑藻化感物质EMA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抗氧化酶体系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化感物质浓度为0.25 mg/L时,2种藻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高于对照组.但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升高,蛋白核小球藻3种酶活性都逐渐下降,当化感物质浓度为4 mg/L时,SOD活性为0;而普通小球藻的酶活性随着化感物质浓度升高持续升高,都达到对照组的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