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臭氧过量条件下异戊二烯氧化生成羰基化合物的产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明  史飞  朱李华 《环境化学》2005,24(5):516-519
利用长光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LP-FTIR)原位跟踪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异戊二烯与过量臭氧氧化反应产生羰基化合物的过程.在反应温度(294±2)K,压力为1·01×105Pa空气,O3过量的条件下,异戊二烯很快反应完全,反应中生成的羰基产物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醛(MACR)、甲基乙烯基酮(MVK)、丙酮醛(MG)和甲醛(HCHO);产物中还包括甲酸(HCOOH)、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于MACR和MVK继续与O3反应直至完全,它们的产率随时间而变化,反应过程中观测到的最大产率分别为0·33±0·02和0·21±0·02;而MG,HCHO,HCOOH,CO和CO2不与O3发生反应,最终产率分别为0·48±0·03,0·87±0·03,0·49±0·03,0·60±0·03和0·65±0·10.异戊二烯臭氧氧化反应对大气羰基化合物特别是甲醛和丙酮醛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2.
随着改善环境的需求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处置已经成为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无论何种方式的污泥处置都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针对UNITANK工艺分析了工艺运行的操作特点,并根据SBR反应器中进水与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这一实验结论,论述了UNITANK工艺降低污泥产率操作的可行性.通过对UNITANK工艺进水和曝气阶段操作模式的选择确定工艺操作参数,并对生产采取过程控制,降低污泥产率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73.
考察沸石粉投加对活性污泥增殖及脱氨氮动力学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结论探讨了不同泥龄(SRT)条件下沸石粉的生物再生情况。结果表明,曝气池中投加沸石粉可明显提高活性污泥的产率系数和衰减系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投加沸石粉的试验组稳定运行后,污泥产率系数和衰减系数分别提高12.5%和16.7%;当泥龄≤10 d时,出水氨氮去除率提高10%~37%,继续增加泥龄,氨氮去除率提高不明显。通过对比试验结果的关联性分析,认为在低浓度条件下,沸石中铵离子的解吸速率是沸石生物再生的限制步骤,而且再生速率与泥龄呈正相关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4.
热处理对脱水污泥溶解特性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脱水污泥在100、130和170℃条件下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脱水污泥溶解特性的影响。此外,在半连续式完全混合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不同热处理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0、130和170℃条件下,污泥COD溶解率由处理前的5.23%分别提高至20.08%、22.50%和27.20%,脱水污泥热处理规律和效果与高含水率污泥(总固体含量<5%)基本一致。经130℃2 h和170℃30 min高温热处理后污泥甲烷产率显著提高,较原泥分别提高24.64%和38.61%,沼气中甲烷含量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新型工艺——侧流式旁路微氧污泥减量工艺在不同微氧污泥停留时间下的污泥减量效果,监测了COD去除率、污泥产率和污泥性能的变化,并探索了微氧污泥回流后曝气池内兼性菌溶胞过程。结果表明,新工艺COD去除率高于传统工艺,但随停留时间延长而降低,微氧污泥停留3 d时高达93.59%,11 d时降至89.25%;新工艺表观污泥产率(MLSS/COD)低于传统工艺,其降幅随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大,停留时间由3 d延长到11 d,降幅由50.14%升到58.59%;回流后第4小时,曝气池内COD骤然上升,MLSS和MLVSS都大幅度增加,推断此时为曝气池内兼性菌大量溶胞时间点;新工艺SVI值低于传统工艺,MLVSS/MLSS值高于传统工艺,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提高了污泥活性。综合考虑COD去除率和污泥产率等方面后,确定新工艺微氧池的最佳污泥停留时间为3 d。  相似文献   
76.
煤矸石型煤着火燃尽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开发适用于工业层燃炉和民用炉具的煤矸石型煤燃烧技术是解决煤矸石综合利用难题的一条新途径。通过对煤矸五型煤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得出煤矸五型煤着火燃尽特性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关联式,并分析探讨了CR助燃剂的助燃效果和助燃机理,对完善煤矸石型煤的燃烧理论和工艺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污泥臭氧化减量技术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作为剩余污泥的细胞裂解剂,并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结合进行污泥减量的实验研究,臭氧化后的污泥上清液回流入曝气池与污水合并处理。结果表明:在臭氧投量为0.05kgO3/kgMLSS,臭氧化污泥量为进水量的5%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对S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06%和84.80%,出水水质同对比实验相当;同时获得了0.054(gMLSS/去除1gSCOD)的剩余污泥产率,与对比实验相比降低了78.4%。  相似文献   
78.
采用稀土氧化物改性NaY型分子筛(Ⅰ型催化剂),100 gⅠ型催化剂中添加0.5 g CeO2得到Ⅱ型催化剂,100 gⅠ型催化剂中添加0.5 g La2O3和0.5 g CeO2得到Ⅲ型催化剂。分别采用Ⅰ型、Ⅱ型和Ⅲ型催化剂催化热解废轮胎(粒径0.2 mm),Ⅱ型和Ⅲ型催化剂的产油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均低于Ⅰ型催化剂。在催化剂加入量为2.5 g、废轮胎加入量为100 g 的条件下,Ⅲ型催化剂催化热解反应的产油率和油气总产率均高于Ⅰ型和Ⅱ型催化剂。Ⅱ型和Ⅲ型催化剂催化热解主要产生轻组分气体,Ⅱ型催化剂C4选择性最高,Ⅲ型催化剂C3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79.
人工湿地植物量及其对净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雷  杨璇 《生态环境》2010,(1):28-3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对污水净化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植物量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明确植物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2002--2008年期间,详细测定了芦苇(Ph.australisTrin)、再力花(Thaliadealbata)、荻(M.sacchariflorus)和美人蕉(Cannaindica)4种典型湿地植物不同年度的生物量、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量、生物量年产率,以及同期湿地COD、BOD5、TN和TP等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在栽植成活、稳定生长以后,至少要再经过1个以上的生长周期才能完全适应湿地环境,达到生物量的最大值,其中芦苇根系和茎叶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同种植物的植物量与COD、BOD5、TN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与TP相关性不强;植物量随生长周期的变化对湿地净化能力的影响显著,确定合理收割期有利于湿地的稳定运行;不同种类植物生物量年产率与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显著相关,芦苇、再力花和美人蕉均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年产率,污染物去除能力较好。在试验范围内,芦苇湿地的运行稳定性最好,再力花湿地具有最强的脱氮能力,美人蕉湿地能快速形成规模、实现稳定运行,这些为构建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的湿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0.
化学解偶联剂对污泥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比较了8种化学物质--邻氯苯酚 (oCP),间氯苯酚 (mCP),2,4-二氯苯酚 (DCP), 2,4,5-三氯苯酚 (TCP),对硝基苯酚 (pNP),间硝基苯酚 (mNP),2,4-二硝基苯酚 (DNP)和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对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化学物质都能有效地控制污泥产率,均可以做为解偶联剂.硝基酚类化合物比氯酚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要好,DNP和pN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9.16% 和83.77%.解偶联剂效果的差异与其酸性大小有关,其pKa越低,污泥的减量化效果越好.随着解偶联剂质量浓度的升高,污泥产率逐渐减小. 解偶联剂质量浓度固定不变时,随着污泥质量浓度的升高,污泥产率逐渐提高.高污泥浓度将弱化解偶联剂的效果,因此建议采用比解偶联剂浓度(解偶联剂质量浓度/污泥质量浓度)来选择解偶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