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758篇
基础理论   230篇
污染及防治   161篇
评价与监测   25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为了研究不同好氧预处理方式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通过建立3个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了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C1、上层好氧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C2和底部好氧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C3 3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甲烷过程.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酸的累积使C1始终处于产甲烷滞后阶段;而C2、C3的好氧预处理通过加快易水解酸化组分和过量挥发性有机酸的好氧降解,有效缓解了酸性抑制,产甲烷滞后时间明显缩短至10 d内.第32天C2停止上层曝气后,在27 d内甲烷浓度达到了50%以上,同时,产甲烷速率迅速上升,并在第81天可达到峰值773 mL/(kg·d).C3在第11天停止底部曝气后,虽然经过22 d的时间甲烷浓度即上升至50%,但之后产甲烷速率经历回落阶段后再次逐渐上升,在实验结束时仅达到517 mL/(kg·d).上层曝气的好氧预处理方式所需曝气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产甲烷启动快,与底部曝气相比,其后期的甲烷化过程更稳定并可达到较高的产甲烷速率.  相似文献   
122.
青藏高原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持续汇聚伴随着高原的南北向缩短和东西向伸展,精细的地壳结构将有助于认识和理解高原内部变形以及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基于高原中部流动地震台阵SANDWICH提供的观测数据,整合地震台网固定台站数据,开展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高原中部地壳瑞雷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中地壳低速异常广泛分...  相似文献   
123.
苯甲地那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苦味剂,近年来被发现在欧洲水体中普遍存在。建立灵敏可靠的环境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对评价其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关键前处理过程参数,建立了水中苯甲地那铵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检出限以及线性范围。研究表明:当调节水样pH至8以上,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小柱(200 mg, 3 mL)富集水样,采用含体积分数2%甲酸的甲醇溶液洗脱时,该方法可获得最佳回收率;纯水和环境水样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5%和89%~11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基质效应均在24%以内;方法检出限为0.07 ng/L,线性范围为0.01~50μg/L。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水体中苯甲地那铵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4.
该研究在饱和二维砂箱中开展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物入渗试验,目的是探讨粗砂透镜体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影响。试验过程中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污染物的入渗过程,根据照片绘制出污染物入渗锋面图。试验结果表明:(1)受到局部介质非均质性的影响,DNAPL呈现“指状”入渗现象,污染物入渗过程受到粒径尺寸影响,在粗砂透镜体中存在加快DNAPL入渗的“优势通道”;(2)污染物的入渗速度范围在0.05~0.46 cm/min之间,对比砂箱中DNAPL垂向入渗速度和横向扩散速度可知,其垂向入渗与横向扩散相互影响,垂向入渗受到阻碍后,横向扩散速度相应增大。(3)粗砂透镜体顶部高渗透性的“中砂-粗砂”界面,加快了污染物入渗速度,底部低渗透性的“粗砂-中砂”界面,阻碍了污染物的垂向入渗,两侧“粗砂-中砂”界面阻碍了污染物横向扩散。试验结果提供了直观基础的图像数据,有助于理解饱和粗砂透镜体非均质条件下DNAPL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5.
陈侠  李瑞宁  陈丽芳  袁青彬  王利莎  刘迪 《环境化学》2011,30(10):1725-1730
运用Kondo模型,研究了在激发剂硫酸钠作用下盐石膏废渣的水化过程.盐石膏废渣的水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第3阶段受扩散作用控制;第2阶段受相边界反应控制.分别研究了激发剂溶液浓度和温度对相边界反应阶段水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60 mol.L-1范围内,增大激发剂溶液浓度可使水化速率常数k增大,在12℃≤...  相似文献   
126.
吴力斌 《四川环境》1993,12(1):70-71
本文荟萃了荷兰、美国、德国、法国许多学者对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研究,强调了颗粒化的机理仍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尚存在许多未知数的领域,并介绍了颗粒污泥的贮存。  相似文献   
127.
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养殖水体中炔雌醇(EE2)的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成和淋洗液体积是影响EE2固相萃取回收率的3个主要因素;EE2的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水样pH值为3,进样流量为3.0 mL/min,淋洗液为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醇水溶液,淋洗液体积7.0 mL,洗脱液为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为9∶1),洗脱液体积12.0 mL。该条件下养殖水样中EE2固相萃取回收率为81.6%~86.7%。  相似文献   
128.
20世纪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在这100年中年能源供应量增长了10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在现有技术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不是取之不尽的能源资源库,也不是可以随意排放废物的垃圾场。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人类因使用能源时伴生的大量有害物排放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科技界。  相似文献   
129.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北纬40度线绵延不绝横亘于美国、日本、地中海地区和中国大陆。在形似雄鸡的中国版图上,北纬40度线地区穿越首都北京,贯通祖国最辽阔的东西疆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地理带、经济带、文化带。在地震科学的视阈中,北纬40度线附近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人类历史上难以抹去的惨烈记忆:美国旧金山大地震,葡萄牙里斯本大  相似文献   
130.
为了研究皂素水解废液在离子交换膜中的渗析规律,实验考察了废液中电导率、含盐量、氢离子浓度、硫酸盐浓度、Ca离子浓度、Mg离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随渗析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渗析时间进行100 h后,处理效果达到稳定状态;废液与渗析液的电导率几乎相等;含盐量、H+浓度、SO2-4浓度的分离效率分别为71%、62%、78%;Ca去除效果优于Mg去除效果;大部分有机物无法通过离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