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41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田伟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4,(12):5458-5462
以次硫酸氢钠甲醛副产锌泥和钛白废酸为原料,经高剪切乳化、酸浸、锌粉置换、除杂、碱锌合成等工艺制得碱式碳酸锌,再经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制备活性氧化锌。考察了浸取工艺液固比(硫酸与副产锌泥的质量比)和硫酸质量分数对锌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活性氧化锌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锌泥酸浸工艺的最佳液固比4,硫酸质量分数30%,在此工艺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5%。活性氧化锌的最佳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240 min,在此条件下测定产品质量,氧化锌质量分数大于96%,比表面积大于50 m2/g,堆积密度小于0.35 g/m L。  相似文献   
592.
做好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与负荷评估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达国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经验来看,扎实的环境监测和科学的污染负荷评估是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对中国目前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负荷评估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中发现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与负荷评估工作的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93.
为了研究厌氧发酵启动阶段微生物菌群结构、数量变化情况与沼气产量的关系,分别对蔬菜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单一物料发酵进行分析,并测定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氧化还原电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比蔬菜废弃物的启动时间长,但产气持久。蔬菜废弃物中细菌达峰值的时间早于餐厨垃圾,说明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质更利于微生物降解利用。两种原料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一致,启动阶段初期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属优势菌,其中产酸菌增殖速率高于氨化细菌,是启动阶段降解有机质的主要菌群。随后厌氧细菌快速增殖,日增殖速率由不足20%增长到近100%并保持稳定。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在启动阶段增殖较慢,原料中纤维素降解在厌氧发酵后期。原料液VFA中丁酸含量最多,最高浓度4.7 mg/mL以上,占有机酸总量总量的46%以上,厌氧发酵类型为丁酸发酵型。  相似文献   
594.
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氢余物进一步产甲烷,产甲烷量比污泥与餐厨垃圾单独或直接联合厌氧发酵产甲烷大.研究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氢余物产甲烷过程中产甲烷量与底物指标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整个消化过程中,累积产甲烷量为613 L,最大产气速率和产甲烷速率分别为2.12 L/(kg·d)和1.46 L/(kg·d),最大甲烷含量为72.5%,消化系统的pH在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以及氨氮、CO32-和HCO3-等碱度的共同作用下基本维持在适宜产甲烷的范围内,在不同的消化阶段,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不同,先后顺序依次为糖类、蛋白质和TVFA,并且累积产甲烷量与COD、总糖、总蛋白质的显著相关性大小依次为:COD>总糖>总蛋白质,COD去除率高达79.54%.  相似文献   
595.
选取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数、住院人数和住院天数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分级确定医疗废物产污系数,对2018年各省市医疗废物实际产生量进行测算,计算了医疗废物实际处理率,绘制了全国医疗废物处理市场竞争格局气泡图。结果表明:2018年医疗废物实际产生量约为134.4万吨,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200个样本城市产生量多了52.7万吨; 2018年全国医疗废物经营单位实际处置量为98万吨,实际处理率约为72.9%;根据气泡图划分的四个市场区域,企业应优先在"市场待开发区域"内新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相似文献   
596.
硝基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是制药、染料等行业废水达标的重要基础。以浓度梯度升高法筛选到一株硝基苯厌氧降解菌Klebsiella oxytoca NBA-1。考察了该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在厌氧条件下,温度、pH值、外加葡萄糖及硝基苯初始浓度等环境因子对菌株降解硝基苯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菌株对氯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比好氧条件下慢,但降解速度更快;厌氧降解硝基苯的最佳pH值和温度和分别为8.3和30~35℃;加入0.3%~0.5%的葡萄糖可促进降解,且对300mg/L以下的硝基苯均有降解能力;该菌能将4-氯硝基苯转化为4-氯苯胺,并进一步脱氯为苯胺。研究结果可为硝基苯及含氯硝基苯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7.
研究以碳纤维毡为阳极,采用不同的表面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塔菲尔曲线(Tafel)和慢速扫描循环伏安法(SSCV)研究了碳纤维毡表面经不同改性处理后作为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碳纤维毡经丙酮浸泡(CZ—C)和热处理(CZ-H)后,最大输出功率从763mW/m2上升到896mW/m2,提高了17%;电化学测试证实碳纤维毡热处理后阳极交换电流密度提高,且氧化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大。  相似文献   
598.
构建一种新型三室微生物脱盐电池(MDC),研究其脱盐产电并同步处理污染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极室为葡萄糖溶液,中间室盐溶液浓度5 g/L,阴极室为铁氰化钾溶液,闭合体系瞬时获得最高电压650 mV,同时脱盐效果良好,该MDC成功启动。其后,阴极室以重金属铬(200 mg/L)废水作为电子受体,中间室初始盐浓度为20 g/L、35 g/L,Cr(Ⅵ)平均还原率分别为1.06 mg/(L.h)和0.64 mg/(L.h),两者Cr(Ⅵ)的去除率均能达到80%以上,脱盐率分别为81.64%(20 g/L)和88.95%(35 g/L)。中间室盐浓度20 g/L时,获得最大输出电压466.6 mV,最大体积功率密度98.6 mW/m3,最佳内阻655.8Ω,库仑效率1.16%。表明该MDC系统具有良好的脱盐效果和处理废水效果。  相似文献   
599.
研究了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AFB-MFC)除碳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AFB-MFC对NH4+-N的去除不起作用。电压下降主要是由于进水有机基质浓度下降造成。(2)不添加NO3--N时,在满足AFB-MFC脱氮所需的电子供体条件下增加进水COD/TN有利于AFB-MFC产电。(3)3种无机氮共存下,AFB-MFC在进水有机碳与无机氮质量比(C/N)不低于1.37时,对COD、NO2--N和NO3--N具有理想的去除效果。AFB-MFB在一定进水C/N范围内(1.37~2.50),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4)固定进水C/N时,AFB-MFC在高碳氮负荷下仍能得到较理想的NO2--N、NO3--N、COD去除效果,AFB-MFC对NH4+-N去除效果不明显;增加碳氮负荷,AFB-MFC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没有明显的改变。(5)有机基质浓度不变下,AFB-MFC中充足的电子供体可保证较高的NO3--N、COD去除率。AFB-MFC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随着时间延长而先增加至稳定值后下降。  相似文献   
600.
发酵产氢已经建立和应用了一些动力学模型.对描述批次发酵产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描述各种因子对其影响的动力学模型,以及探讨基质降解速率、产氢细菌(HPB)生长速率和产物形成速率关系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综述分析.分析表明,改进的Gompertz模型被广泛用于描述批次发酵产氢过程;Monod模型则广泛应用于描述基质浓度对基质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