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371.
固体碱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CH3COONa为活性组分,Al2O3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Na2O/Al2O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用扫面电镜,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红外三种表征方法对此催化剂表面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结构和性能良好;用Na2O/Al2O3作为催化剂进行生物柴油合成实验,催化剂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醇油...  相似文献   
372.
γ-射线辐照法去除水中的六价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配制的含Cr水溶液[Cr(VI)=42mg/L]为研究对象,从动力学的角度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γ-射线辐照还原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Cr(VI)还原影响较大,酸性条件有利于Cr(VI)的还原,在15kGy的辐照强度下,pH2时,Cr(VI)的去除率达86.2%,而pH5和pH7时,Cr(VI)的去除率仅分别为36.3%和22.2%.乙醇的存在提高了Cr(VI)的辐照还原动力学常数.在乙醇添加量为0.1%(体积比),pH2的条件下,在较低的辐照强度(5kGy)下就可获得较高的Cr(VI)去除率(99.9%).中性条件下(pH7),添加1mmol/L的碳酸钠对Cr(VI)的还原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酸性条件下(pH2)则效果不明显.试验还考察了充N2或充O2对Cr(VI)辐照还原效果的影响,充N2气可增强Cr(VI)的还原效果,而充O2则抑制Cr(VI)的还原.  相似文献   
373.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后对陆生高等植物的生态毒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经过5a植物修复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柴油初始投加量分别为5 000,15 000,30 000 mg/kg),用重量法测定了土壤中残留矿物油含量,同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以种子发芽及根伸长试验、早期幼苗生长试验、叶片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对受试土壤进行生态毒理学综合评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的矿物油均  相似文献   
374.
柴油轿车颗粒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谭丕强  周舟  胡志远  楼狄明 《环境科学》2013,34(3):1150-1155
以一辆柴油轿车为研究样车,分别使用纯柴油、生物柴油掺混比例为10%的B10燃油,进行了NEDC整车循环工况试验,测取了该车HC、CO、NOx、颗粒等法规限制的排放,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采集的排气颗粒样品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颗粒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燃用B10燃油的HC、CO、NOx和颗粒等常规排放均有所降低;两种燃料产生的颗粒多环芳烃排放中均以荧蒽和芘最多,与纯柴油相比,燃用B10燃油产生的低环数PAHs排放略有增加,中高环数的PAHs排放降幅明显.苯并[a]芘等效毒性分析结果显示燃用B10燃油的BEQs值比纯柴油降低了21.6%,表明柴油轿车燃用生物柴油后,排气颗粒的多环芳烃毒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75.
成岳  李泳  余淑贞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5):1780-1786
采用环境友好型矿物材料硅藻泥(Diatom Mud)包埋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复合材料(D-nZVI),分别用XRD、SEM和TEM对样品分析表征.同时,通过考察D-nZVI中硅藻泥的用量、投加量、含Cr(VI)废水浓度、p H值、处理时间等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等.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D-nZVI中硅藻泥的用量为20%时,D-nZVI对Cr(VI)的去除效率要高于nZVI.p H值较低时D-nZVI的处理效果更好,并且含Cr(VI)废水的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投加量增多和反应时间越长,Cr(VI)的去除率越高.当D-nZVI的用量为16 g·L-1,Cr(VI)废水浓度为10 mg·L-1,p H=3时,Cr(VI)的去除率达99%.从SEM和TEM样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硅藻泥表面有很多小而均匀的小孔,较好地包埋或附着在纳米零价铁的表面上,起到了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为D-nZVI吸附、还原和共沉淀降解Cr(VI)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76.
红壤对铬(VI)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云南三类红壤对Cr(VI)吸附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对Cr(VI)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等温吸附曲线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最大吸附量为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酸度、温度和有机质对红壤吸附Cr(VI)均有影响。低pH值时吸附量随pH值升高略有增加,pH值超过某一限度,吸附量急剧下降,直至基本不吸附;温度低于40℃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温度高于40℃时,吸附量不再减少;随有机质加入量的增加,吸附量减少,其相关性红壤和赤红壤达显著水准,砖红壤达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377.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科学技术领域积极寻找碳减排的方法。随着二氧化碳的工业分离、管道运输、地质封存和工业利用等领域逐步形成成熟市场。科学家们经过潜心研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油田驱油和水污染治理,用微藻"吃掉"二氧化碳生产生物柴油,可谓一举多得。只要以科技创新推进二氧化碳"绿色利用",  相似文献   
378.
含氧柴油对柴油机排放及细颗粒物碳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缩醛(1,1-diethoxyethane)与柴油互溶性好, 可替代乙醇作为生物质来源的柴油含氧添加成分. 生物柴油掺混可以提高乙缩醛和柴油混合燃料的闪点及含氧量.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 考察柴油和2种含氧柴油(10%乙缩醛+90%柴油和10%乙缩醛+10%生物柴油+80%柴油)在2个固定转速不同负荷的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 分析了NOx、HC、CO和PM2.5排放情况, 并用DRI的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中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 与普通柴油排放相比, 含氧柴油对NOx排放速率的影响不大, 在某些工况点HC排放速率有较显著的增加. 含氧柴油降低了柴油机PM2.5排放速率, 最大降低幅度29%. 从碳质组成上看, 含氧燃料降低了PM2.5中总碳 (total carbon,TC) 的排放速率, 最大降低幅度24%. 含氧柴油的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排放速率普遍低于普通柴油; 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的排放速率在发动机高转速工况时明显低于普通柴油; PM2.5的OC/EC值在大多数工况下高于普通柴油. 3种燃料排放PM2.5的碳质组成百分比相似, OC和EC主要为OC1和EC1. 含氧柴油降低了柴油机PM2.5的排放速率, 颗粒物中OC的比例有所增加, 但对颗粒物的碳质组分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9.
以一辆国Ⅴ柴油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研究了纯柴油(D100),体积混合比例分别为5%,10%和2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即B5,B10,B20)的颗粒物(PM)碳质组分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Ⅴ柴油公交车尾气颗粒物碳质组分包括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OC占73%~82%,OC的主要组分是OC2和OC3,生物柴油对车辆尾气颗粒物OC组成比例没有影响;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加,公交车尾气颗粒物OC和OC+EC排放呈降低的趋势,EC排放增加,且B10的OC排放较高;PM0.05~0.1,PM0.1~0.5,PM0.5~2.5,PM2.5~18 4个粒径段颗粒物中,PM0.1~0.5的OC和EC排放最高,PM2.5~18的EC排放几乎为零,生物柴油可改善公交车尾气超细颗粒(PM0.05~0.1)的OC排放,对公交尾气颗粒物EC排放基本没有影响;公交使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尾气颗粒物OC/EC减小,且PM0.05~0.1和PM0.5~2.5OC/EC降低幅度明显,对大气二次气溶胶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380.
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闯  张全 《化工环保》2015,35(2):142-146
从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CY-1,考察了自然衰减修复、生物刺激修复、生物强化修复以及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等4种修复方法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能力及降解过程中几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假单胞菌属;采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初始柴油质量分数为2.70%的柴油污染土壤,经过31 d的降解,柴油质量分数降至1.09%,柴油去除率达59.6%;经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土壤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最高;通过生物刺激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