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621.
为了改善生物柴油的品质,文章将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油生物柴油按体积比1:1混合,评价其对生物柴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BHT(二叔丁基对甲酚)和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对混合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混合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过氧化值和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生物柴油混合可以调和两者之间的性能,降低桐油生物柴油的粘度,提高地沟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TBHQ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和BHA,TBHQ能够延长混合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且对生物柴油其他性能影响较小,当桐油生物柴油与地沟油生物柴油以1:1混合,TBHQ添加量为1%时其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粘度和过氧化值增加,TBHQ的加入减轻了氧化前后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22.
基于PEMS的柴油公交车排放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车载尾气检测技术PEMS对一辆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了实际公交线路运行时的气态污染物排放测试,统计得出了车辆运行速度、加速度、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平均速度为18 km/h,96.9%的速度点落在0~40 km/h的区间段,99%的加速度点落在-1.5~1.5 m/s2的区间段。随着车速的增加,排气污染物排放速率增大,其中NOX排放速率增大显著。车速增大,污染物排放因子降低;低于30 km/h时,车速增大,排放因子降低显著,高于30 km/h时,排放因子随车速增大变化变缓。排放因子受排放速率和车速共同影响。污染物排放速率随加速度增大而增大,加速时的排放速率显著高于减速时的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说明,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减少急加速,可以有效降低公交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23.
本文采用半静态暴露实验法,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不同组织对船舶常用燃料油0#柴油分散液和乳化液的富集及其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生物放大效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浓度柴油分散液和柴油乳化液中,扇贝暴露8 d后不同软组织对柴油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均表现为鳃(889.40~127.92 mL·g~(-1)、830.80~123.43 mL·g~(-1))内脏团(293.80~58.46 mL·g~(-1)、184.00~130.53 mL·g~(-1))肌肉(147.60~39.68 mL·g~(-1)、149.80~62.40 mL·g~(-1)),腮和内脏对石油的富集能力强于肌肉,各组织对柴油分散液的富集能力强于柴油乳化液;(2)用石油烃(TPH)浓度分别为1.74×10~(-10)mg·cell~(-1)、4.44×10~(-10)mg·cell~(-1)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喂养扇贝后,扇贝体内石油烃(TPH)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和藻体浓度的上升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到第8天实验结束时扇贝体内TPH浓度达到7.79 mg·kg~(-1)和9.61 mg·kg~(-1),表明TPH通过浮游植物的摄食在扇贝体内造成累积,通过食物链进行了传递。  相似文献   
624.
柴油污染包气带的气相抽提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相抽提(SVE)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为了研究介质、介质含水率和通风方式对SVE去除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实验运行过程中包气带不同深度柴油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利用了有机玻璃柱模拟包气带环境,开展柴油污染的SVE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介质,SVE去除粗砂中柴油的效率高于中砂;不同含水率,含水率为1%的粗砂中柴油的去除率大于含水率为12%的粗砂;不同的通风方式,连续通风的效率大于间歇通风。此外,不同深度介质均出现柴油浓度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5.
基于COPERT模型的重型柴油货车排放因子敏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分析了COPERTⅣ模型中不同污染物排放因子计算结果对主要输入参数的敏感性.以COPERTⅣ模型为平台,以重型柴油货车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了不同行驶速度、排放标准、燃料含硫率、累计行驶里程、车辆负载、道路类型、道路坡度、是否执行I/M制度等情景下的排放因子,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CO、VOC、NOx、PM、SO2等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0~45 km/h为速度变化的敏感范围,国2及国4排放阶段相较于前一阶段排放因子有较大幅度下降等.  相似文献   
626.
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是石油燃料的理想替代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提取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甘油易回收和无废物产生等优点。综述了脂肪酶与固定化脂肪酶、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应用的新进展,并对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27.
以某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为试验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研究试验样车燃用B10生物柴油时,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Continuously Regeneration Trap,简称"CCRT")对其运行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下颗粒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样车连接CCRT后,CCBC循环的总颗粒数量排放因子数量级由连接前的1014下降到了1011;连接CCRT前,不同工况段内的颗粒粒径分布均呈现一个核态与两个聚集态峰值,而连接后只有一个明显的核态峰值,且CCRT对聚集态颗粒的降低效果要优于核态颗粒。此外,连接CCRT后,不同工况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对CCBC循环整体排放的贡献率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628.
基于DOC+CDPF后处理技术的公交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柴油公交车安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前后的实际道路工况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安装DOC+CDPF前后,稳态工况下,颗粒物数量排放(PN)、质量排放(PM)分别在车速为25,30 km/h降幅最大;瞬态工况下,随着加速度的增加,PN、PM排放率降幅逐渐增大;颗粒粒径分布规律不同,安装前呈单峰或双峰分布,而安装后呈三峰分布,粒径124.1 nm左右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629.
生物柴油的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生物柴油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使用生物柴油可以在降低CO2排放,降低发动机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增加国土绿化面积方面,发挥其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发展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石油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刺激油料林业发展;转化餐饮废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乡镇企业财源;促进西部开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630.
生物柴油排放微粒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1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和柴油的排放微粒特性试验.用80 L/min定量泵和装有直径90 mm的玻纤滤膜采样器在排气管内采集微粒,利用激光粒度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微粒的粒径分布和微粒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以及16种多环芳烃.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排放微粒的体积粒径呈单峰分布,其平均直径d32.和中位直径d(0.5)都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少.高转速时生物柴油排放微粒的d32d(0.5)均高于柴油,而低转速时均低于柴油.生物柴油的SOF排放质量浓度为12.3~31.5 mg/m3,占微粒质量的38.2%~58.0%,均明显高于柴油.生物柴油排放微粒中的总多环芳烃排放浓度为2.9~4.7 μg/m3,与柴油相比下降29.1%~9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