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4-二氯苯降解菌的疏水性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2株能以1,4-二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DEB-2和DEB-3,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据细菌在有机相-水相两相体系中的细胞数量研究了DEB-2和DEB-3的表面疏水性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同时对菌株DEB-2和DEB-3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降解不同初始浓度的1,4-二氯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EB-2和DEB-3的表面疏水性随培养时间、温度和pH值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细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与其在水环境中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呈一定的相关性,疏水性大的菌株DEB-2对疏水性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较疏水性小的菌株DEB-3要强。  相似文献   
162.
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与水流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再生水回灌农田所引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01、0.01和0.1倍临界胶束浓度)、灌水频率(1d1次、2d1次、3d1次)、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受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比、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斥水性、地表入渗性能和入渗水流运动非均匀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和灌溉频率的增大,受灌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斥水性增强、地表入渗能力降低、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增大,从而也增大了农田灌水管理难度;当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中的清水淋洗频率增大时,受灌土壤容重增大、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但却降低了土壤的斥水性、增大了地表入渗能力并降低了土壤优先流运动的非均匀程度,有利于节省灌水时间、提高灌水效率.  相似文献   
163.
研究了预制的不同形态钛盐混凝剂对污泥的调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碱化度[B值,即n(OH)/n(Ti)]聚合氯化钛(PTC)单一调理污泥时,在相同投加量时,PTC_(0.5)调理后污泥比阻、可压缩性以及EPS中有机物含量均低于其他形态钛盐,其最佳投加量以TSS计,为0.005 g·g~(-1),该投加量远低于传统的铁盐和铝盐混凝剂.不同B值PTC调理污泥脱水能力的强弱顺序为:PTC_(0.5)PTC_(1.5)Ti Cl_4PTC_(2.5).同时分析了调理过程中污泥絮体粒径(d_(0.5))和分形维数(D_F)的变化特征.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解析了钛盐混凝剂对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分布和组成的影响,EPS蛋白峰的荧光强度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峰分布变化规律与污泥比阻、可压缩性和脱水能力变化规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4.
比较了干燥后真菌Ophiostoma stenoceras LLC和细菌Pseudomonas veronii 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不同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并利用BET、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细胞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LLC和细菌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8m2/g,11.57m2/g,真菌菌体细胞表面介孔较多,可以更有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真菌LLC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hydrophobic,CSH)始终要大于细菌ZW;采用α-蒎烯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真菌和细菌的CSH均有不同提升.干燥后真菌LLC菌体对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能力为乙酸乙酯> α-蒎烯>正己烷,即疏水性相对较低的化合物更容易被吸附.通过XPS和FTIR表征发现菌体LLC吸附有机化合物后,菌体表面的官能团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该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65.
目的将纳米SiO_2空芯微球加入水性丙烯酸成膜物中,制备出一种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涂料。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氙灯加速老化试验、酸性盐雾试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常规力学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 SEM形貌表明,添加的玻璃微球与成膜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改性后的涂层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附着力。盐雾试验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改性后的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在酸性环境下有着较好的耐蚀性能。从电化学交流阻抗对比结果可明显观察到添加微球的水性丙烯酸涂层耐腐蚀性能提高了50%。结论将纳米SiO_2微球加入水性丙烯酸成膜物中,可有效改善水性丙烯酸涂料的环境适应性,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其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166.
有机负荷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OLR)至好氧颗粒污泥解体,分析OLR对系统运行特性、污泥表面特性及胞外蛋白和多糖的影响.进水OLR在4~8 g/(L·d)、污泥负荷(SLR)稳定在0.42~0.77 g/(g·d)、污泥龄为17.8~60.0 d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于最优运行阶段.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随着进水OLR的提高,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胞外蛋白分泌量逐渐减少,而多糖分泌量呈相反趋势,导致蛋白/多糖(PN/PS,质量比)值从4.8降至0.9左右.当进水OLR从4 g/(L·d)增至12 g/(L·d)时,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从75.8%降至38.5%,这可能与胞外蛋白分泌量减少及多糖分泌量增加有关.PN/PS值的降低可能是好氧颗粒污泥在高OLR下解体的内在原因.因此,微生物分泌的胞外多聚物(EPS)中较高的PN/PS值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7.
藻细胞不同生长阶段的海泡石凝聚除藻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陈灏  潘纲  张明明 《环境科学》2004,25(6):85-88
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469)的4个不同生长阶段:延迟末期,对数中期,对数末期和衰老初期的表面疏水性(疏水分配法)和表面电性(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并利用0.2 g/L的海泡石进行了凝聚除藻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以上4个生长阶段的藻细胞表面疏水性平均为:64%, 48%, 58%和70%,而凝聚沉降60 min后的藻细胞去除效率为:97%, 87%, 81%和99%,表明藻细胞表面疏水性与粘土凝聚性能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7~0.8),但与表面电性的关系不大.M.A.469各个生长阶段的表面疏水性和凝聚性能的强弱顺序可依次确定为:衰老期>延迟期>对数增长期.  相似文献   
168.
丙烯酸/硅溶胶复合比对复合涂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乳液、硅溶胶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偶联剂、闪蚀抑制剂等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涂料,结合复合基料的微观结构,探讨了丙烯酸/硅溶胶的复合比对复合涂料的耐温性、耐有机溶剂性、耐盐水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膜的耐盐水、耐有机试剂、耐热性能均比纯丙烯酸涂膜大幅度提高;丙烯酸/硅溶胶复合基料固化膜随着其中硅溶胶含量的增加,硅溶胶成分有在涂膜表面富集的倾向,硅溶胶在涂膜表面的富集倾向及网状结构是上述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9.
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假单胞菌GP3A生长情况、降解芘(初始浓度为15 mg·L-1)性能以及降解过程中菌体表面性质(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体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明显促进了GP3A的生长,当鼠李糖脂浓度为200 mg·L-1和500 mg·L-1时,72 h时菌体的生长量比未...  相似文献   
170.
以硅橡胶为主的复合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电压外绝缘领域,因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能有效提高线路绝缘子污闪电压。但是,运行多年后硅橡胶材料会发生局部老化,表面憎水性不均匀下降,这种情况下线路绝缘子的防污效果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复合绝缘子沿串憎水性以及RTV涂料绝缘子上、下表面憎水性的不均匀分布特点,应用人工污闪试验和饱和受潮试验表现其防污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憎水性下降对绝缘子整体防污性能影响较大;而悬垂绝缘子上下表面的饱和受潮时间和污秽流失情况决定了整体受潮状态,其中下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对其防污效果至关重要。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运行状态评价中,复合绝缘子高压端以及悬垂绝缘子下表面的憎水性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