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31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30篇
综合类   956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539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01.
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把碳减排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地区将是制定碳减排政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发现,江西省逐渐处于高碳锁定的趋势。在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下,从碳减排的无偏好、经济能力、减排责任、减排效率原则方案对江西碳减排目标进行分解表明,萍乡、九江和新余通过碳强度目标的分解能较好地兼顾经济能力、减排责任与效率,但按照效率原则将导致这些地区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02.
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环境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浪费和后备资源储备匮乏等现状分析,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走环境资源集约化的道路;以产值、速度为导向的粗放经营是我国经济增长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世纪之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903.
利用协整理论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这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GDP和能源效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GDP在长期内存在较强的双向正向效应;中国GDP在长期内对能源效率将会产生较强的正向效应,而能源效率则对GDP存在微弱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904.
为了探明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处理规模的影响因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29个国家级餐厨垃圾处理试点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考察人均GDP水平、服务人口、处理工艺以及地理位置对餐厨垃圾处理规模的影响,并建立相关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处理工艺和地理位置对项目处理规模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人均GDP水平和服务人口会显著影响餐厨垃圾的处理规模(P分别为0.007和0.013),其中,服务人口对处理规模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为确定合理的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应重点考虑服务人口和城市人均GDP水平。基于此,建立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规模的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准确性检验可达到75.86%,对于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决策分析及合理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05.
近年来O3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利用2015—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O3地表监测数据,通过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成渝城市群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空间插值和LandScan人口格网分布数据,基于人口暴露风险模型对该地区的O3人口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O3浓度总超标比例为6.9%,年际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逐月变化呈"双峰型",5月和8月达到峰值,12月最低,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日变化呈"单峰型",8:30左右开始升高,16:00左右达到峰值;②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O3浓度呈现出由成都及周边城市为污染中心向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首尾的"带状"污染空间格局发展的趋势,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逐步形成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双中心的高浓度集聚特征;③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平均O3人口暴露风险指数处于较低风险,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人口暴露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成都市、内江市、自贡市、德阳市、泸州市北部及重庆市主城区,低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东西片区、绵阳市北部及成渝城市群边界,中部高风险区域有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重庆市南部有高风险向极高风险转化的趋势,同时,成都市和重庆市存在显著的高风险指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906.
高效代谢解偶联剂的筛选及对SBR系统综合运行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但它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和处置.活性污泥的解偶联代谢能有效地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比较了5种代谢解偶联剂,即2,4-二硝基苯酚(DNP)、邻氨基苯酚(AP)、2,4,6-三氯苯酚(TCP)、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丙二酸的污泥减量效果和对COD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它们在各自的最佳质量浓度20、1 5、4、1.2、15 mg/L时,污泥的表观增长系数分别降低了62.39%、63.75%、59.40%、34.58%和53.75%,而COD去除率仅有轻微下降.重点研究了15 mg/L的丙二酸和4 mg/L的TCP对SBR系统运行效能和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发现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两者都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污泥产量,而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较低,但使用丙二酸6 d后极大地影响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TCP对污泥的沉降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07.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作为废弃物,在环境中已成为公害,加上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发酵分解,向大气扩散恶臭,排出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有必要调查、考察我国主要典型城市垃圾填埋场及处理厂等的概况,了解、掌握对来自生活垃圾中甲烷的排放量,尤为重要。通过对典型城市(46个主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统计、调研,及其垃圾中有机物种类和排放系数的初步确定,结合城市的人口数,初步确定按人口分担的排放量。本报告通过对46个主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甲烷的排放量统计、调研,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来自废弃物的甲烷排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同时,为非工业源甲烷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与评估,获得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8.
南湖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面分析南湖湖泊系统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南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力试验结果确定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南湖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9.
在"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现实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碳排放行业的环境公共支出力度。本文根据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政府支出和碳排放的双向作用机制,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联立方程模型中引入政府公共支出变量,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既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能够发挥减排效应,又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发挥间接作用,间接效应的强弱和方向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均值收入水平下,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正向的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总效应为正,不具有减排效应。此外,我们计算得出CO2倒N型曲线的转折点为720元和271 445元,到2011年我国所有省份都处于CO2倒N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人均收入提高会直接增加碳排放,并且离跨越转折高点还有较远距离。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均物质资本、经济开放度和产业结构都对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会加剧地区的碳排放污染;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下会增加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从而减缓碳排放进程。因此,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亟待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支出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10.
特大城市是城镇化的客观必然。尽管特大城市容易滋生大城市病,但是如果规划和管控得好,特大城市不仅可享受更高的城镇化质量,而且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特大城镇化的本质是人口的调控和人口再分布。因此从特大城市入手更容易发现人口调控的内在规律。在世界上众多特大城市中,东京的特大城镇化战略无疑是目前世界比较具有代表性、较为成功的特大城镇化案例。本文将深入剖析东京特大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并总结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调控经验,最后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特大城镇化进程及其人口调控提供政策参考。本研究发现,东京都市圈进程中的人口调控经验可以归纳为六个点:一是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中心区高端化;三是引导城市由单一中心型向多核心型城市结构转型;四是建立都市圈;五是便捷的交通设施网络;六是提高核心区生活成本,生活成本阶梯化。本文认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特大城市化人口分布规律,充分调动市场在人口调控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在人口调控中的引导性作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人口调控的根本,以完善城市科学管理为关键;以国家层面调控为大背景,以区域层面的合作和分流调控以及城市层面的调控为重点;以产业等经济性手段调控为主,以技术性手段和行政性手段为辅;以企业调控为主,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主的管理调控为辅,做到标本兼治,努力实现多层面协作、多主体调控、多手段并用、多部门合作的人口调控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