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67篇
综合类   1598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334篇
灾害及防治   2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资源所有权制度改革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资源的开采,西部许多地区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形成了资源富有与经济落后的强烈反差,出现了“富饶的贫困”现象。在资源所有权制度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益的多主体性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综合平衡,尤其需要考虑到资源所在地的利益问题,确立资源地区对属地资源的收益权,增强资源地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保证西部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2.
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实现西部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子庄严 《青海环境》2003,13(2):50-54,6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恩格斯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客观环境中 ,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 ,不断地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对自然界的影响力 ,成为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一面。前者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创造新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后者则因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 ,导致自然界的报复。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问题西部地区的地形架构 ,是漫…  相似文献   
903.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其在2l世纪的主要发展战略,随着这一战略开始实施,学者们对环境统计和环境经济核算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环境统计和环境经济核算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巴州地区为例,对环境经济核算中的环境防护活动经济核算进行了研究,给出一种粗略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04.
以安徽沿江为实证,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了高速公路网构建对节点区内联系及区外联系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节点总体可达性格局的变动;随后对总体可达性的变动幅度及其相对可达性变动格局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安徽沿江高速公路网络的构建显著提高了区域整体可达性,且促进了可达性的均衡化;区内联系可达性、区外联系可达性及总体可达性三者格局特征不同,路网构建所形成的影响也各有差别;东部及北部地区可达性变动幅度小于西南部地区;根据可达性系数的变化幅度及方向,可将节点归为相对可达性下降、相对可达性稳定及相对可达性上升3类。  相似文献   
905.
寒冷地区化粪池具有水温低,处理效果差的特点,针对哈尔滨市幸福家园化粪池的水质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化粪池的改造和优化提供依据,并对化粪池问题和技术进行探讨。在化粪池前后的检查井处进行取样,每隔1个小时取一个样,总共取24小时,然后对CODtot、CODss、CODcol、CODdis、NH3-N、总氮、总磷、SS、VSS、pH、水温进行测定。水温在14~17度下,平均去除率分别是16.9%、47.2%、26.4%、-49.1%、-39.3%、7.5%、12.4%、59.3%和59.5%,可见,污水的可生化性有明显提高,但是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不大。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评价寒冷地区化粪池的功能特征,进而为化粪池的取舍和改造提供技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6.
<正>新西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上经常受到东面太平洋板块的强烈冲击,因此地震成了这个国家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仅从1898年建国以来,新西兰在2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及海岸附近就发生了23次7级  相似文献   
907.
软土由于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型、低强度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往往会触发一些工程性地质灾害.以往在进行地铁建设的危险性评估是往往是针对单独的灾害类型进行评估.但是,根据经验,这些灾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呈链式发展,即一个重大灾害发生之后,会触发其他的次生灾害,并呈链式有序结构的传承效应,称为灾害链.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人口众多,灾害链一旦形成将导致地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受连续不断的打击,其影响远大于各灾害单独发生时的影响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908.
贵州地区在小冰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缺乏,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与地质记录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基于1470~1949年贵州地区旱涝历史文献资料重建该区干湿变化序列,然后运用互信息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此序列进行检验,再通过小波分析探究其干湿变化过程与周期。同时,结合高分辨率石笋δ18O序列、海洋热状况和国家与地方政权的动荡情况,讨论其控制因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贵州地区15世纪末期气候偏干,16世纪整体较湿润,在经历了17世纪前期的干旱期后,从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为一个长期较稳定的湿润期,与众多古环境研究记录较为吻合;(2)小波分析表明干湿变化具有128~155年、32~55年、11~20年的周期,反映其干湿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控制;(3)贵州地区湿润程度受南亚夏季风强度、ENSO、AMO等因素影响,且对当地政治活动和地表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09.
半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8年永登县5幅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盐度、沙度指数耦合构建半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SA-RSEI),并应用SA-RSEI指数对永登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2001—2018年间永登县生态环境质量由较差提升至一般,生态环境等级优良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逐渐上升,较差和差等级面积占比逐渐下降;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可知,GDVI和WET为正向指标,DI和SI为负向指标;通过LISA聚类图发现空间分布是聚集的,而不是随机的;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奖俊埠林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910.
珠三角地区水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水环境质量改善已进入攻坚期,而污染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通过系统分析近15年来珠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合区域水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源结构、空间布局、资源效率等因素,总结出水污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区域水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