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67篇
综合类   1598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334篇
灾害及防治   2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推动城镇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将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对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2.
7Be是研究大气科学与地球化学的核元素之一,对研究短期过程的地表土壤颗粒迁移具有较大价值。为了解南京地区利用7Be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研究的合适时机,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南京地区各月的7Be沉降样品,经实验室化学实验处理和γ谱仪测量,计算7Be沉降通量,并分析7Be大气沉降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平均7Be沉降量为1 62178 Bq/(m2·a),沉降通量为066~1449 Bq/(m2·d),平均沉降通量为444 Bq/(m2·d);7Be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冬末春初和夏季是两个高值区;7Be沉降的а值冬春季较大,夏季最低;降雨量大小与沉降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3.
李波 《防灾博览》2012,(2):62-64
民族地区一般都处于地广人稀、老少边远的地域,也大多都是地震多发的地方,比如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地震的了解相当肤浅,甚至是空白.他们对地震科普知识的知晓、掌握也是相当的匮乏和缺少,他们往往把地震灾害与宗教、神灵联系在一起,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有凭天由命的传统思想.地震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954.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影响的程度和趋势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学术界称之为"迁移谜题"。国内学者们大多数更倾向于认为人口迁移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并因此可以促进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不这样认为,单就劳动力投入要素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将最终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本文基于人口迁移提出了一个对人均产出进行剥离的分析框架,考察在去掉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前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产出及总产出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以及三大地带间增长差距的变化。结论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显著地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中部地区的内部差距、三大地带间差距、以及中国整体的地区差距,只有西部地区的内部差距因为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而显著地缩小了。  相似文献   
955.
整合新经济地理学、现代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地方化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初始因素、增强因素和扩散因素在内的非均质空间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采用历史归纳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影响苏锡常地区制造业集聚、扩散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及其变化过程。认为,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历史积累的地方化因素、接近外部市场是苏锡常地区产业集聚初始向心力;地方政府的作用、集群和网络效应成为外资快速集聚的增强因素;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素价格上涨、区域开发重点转移导致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微妙变化,导致近年来苏锡常地区部分产业呈现扩散趋势,并使得苏锡常地区制造业步入产业升级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56.
针对泉州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及海水入侵的程度,以泉州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为依据,提出了该地区海水入侵灾害的防治措施,即将含水层存储与恢复技术(ASR)与地表蓄水体相结合。分析得出,采用该措施可以将泉州地区丰水期降水及其它可用水源通过人工补给存储在含水层中,并在枯水季节抽取使用。这样,既能减缓枯水季节的供水压力,又可以提高地下水水位,防止地下漏斗面积的不断扩大,从而达到防治海水入侵的效果。所提供措施可为该地区防治海水入侵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对于解决过高的环境治理成本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总结了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梳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交易模式、组织过程和主要方法,以期推动中国排污权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进而推动符合国情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的构建.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各试点地区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环境管理的精细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最后还指出,中国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中仍存在政策制度建设支撑不足、交易市场活跃度不高、后期监管不力等问题,今后应依法依规,始终坚持由易到难、积极稳妥、重点突破的原则,由点到面、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58.
蓝楠 《绿色视野》2012,(2):45-49
【案情】 2002年湖北省被列为全国8个农业面源污染高风险地区之一,农村面源污染成为威胁农村地区环境的主要因素。2007年,湖北农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过全省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仅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6%的农村地区排放了超过全省50%以上污染物。全省化肥施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3倍,  相似文献   
959.
《绿色视野》2012,(9):20-22
皖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安徽省的1/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70立方米左右,只有安徽省平均水平的1/2,不及全国的1/4……今年1月,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皖北水资源总量少,是极度缺水地区。这道出了一个令人堪忧的不争事实:皖北“口渴”!  相似文献   
960.
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来自10个地区不同生产原料的118个商品有机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1)商品有机肥样品中的Cd、Hg、Pb、Cr、As、Zn、Cu、Ni的平均值分别为0.600、0.120、7.34、84.30、9.45、202.91、91.06、11.01 mg/kg.(2)河南、湖北、上海的商品有机肥中8种重金属平均值均较高;内蒙古的商品有机肥中Cr平均值为20.32 mg/kg,广西的商品有机肥中Zn平均值为51.36mg/kg,远低于所有样品中Cr和Zn平均值.(3)以猪粪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平均值最高.(4)Cr超过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欧盟生态标志法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和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B级);As、Cd超过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欧盟生态标志法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Cu、Zn超过欧盟生态标志法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Hg超过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Pb超过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Ni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