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722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298篇
综合类   2052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564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Micaps实时资料、CPAS卫星反演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PUP产品资料,对2015年12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沈阳地区罕见冬季降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及大气微物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并结合沈阳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得出本次降雨过程在厄尔尼诺正在发生的背景下,为常见的高空槽转东北冷涡型,水汽、动力等微物理作业条件也适合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给出了相应的作业指导参数,为沈阳地区今后在冬季降雨天气过程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为了提高故障预测的精度,针对支持向量回归SVR(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ession,SVR)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故障预测模型(ABC-SVR)。方法该模型先对样本数据进行重构,然后将故障预测误差(适应度)作为优化目标,通过ABC算法寻优找到最优的SVR参数,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模型的优越性。结果采用ABC算法优化的SVR故障预测模型进行时间序列预测,能够较好地跟踪发动机滑油金属元素浓度的变化过程,并且能够提前2个取样时间预测异常情况的出现。结论 ABC-SVR模型有效解决了SVR参数选择难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故障变化规律,提高了故障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3.
本文考察了微动力组合式生物滤池与潜流式人工湿地联合工艺对嘉应学院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水力负荷达到10 m~3/(m~2·d)时,滤池系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平均去除率为80%以上,COD去除效率稳定。同时通过更换滤池滤料,还可明显增强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后续搭配潜流人工湿地,出水可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4.
间歇曝气SBR与传统SBR处理养猪沼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IASBR)和传统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养猪沼液,研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比值(COD/TN)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约为2.2、氨氮负荷为(0.12±0.04)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97.2%±4.4%、81.5%±7.5%、88.5%±2.4%,优于SBR的78.3%±19.6%、79.8%±4.9%、86.6%±3.2%;当氨氮负荷提高至(0.18±0.02)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略有降低,分别为92.4%±7.3%、77.5%±5.3%、86.4%±2.2%,但仍然优于SBR中的相应去除率78.1%±15.4%、61.8%±11.2%、81.8%±5.6%.在氨氮负荷为(0.20±0.01)kg·(m3·d)-1下,提高进水COD/TN至约3.0,则IASBR和SBR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较进水COD/TN为2.2时有显著提升,IASBR中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2%、91.5%±2.9%和92.0%±0.9%,仍然高于SBR的90.2%±1.4%、83.0%±1.9%、90.2%±0.5%.总体而言,相较SBR,IASBR对TN和氨氮的去除更高效、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对养猪沼液等低碳氮比的废水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15.
两段式曝气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啸  卞伟  王盟  阚睿哲  赵青  梁东博  李军 《环境科学》2017,38(10):4332-4339
基于4个不同进水条件的小试实验探究,得出所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异养菌在曝气初期阶段大量消耗碳源,对于NO-2-N和NO_3~--N的反硝化效率较低.为此,实验在常温(20~23℃)条件下,在同一周期内先采用低曝气量曝气之后再用高曝气量曝气的两段式曝气方式运行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低曝气量时长分别取1、2、3 h这3个阶段分别运行,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颗粒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S粒径增大,反硝化能力提升,NO-2-N的反硝化速率(以LVSS计)在低曝气时长为2 h时升至最高,达9.66 mg·(g·h)~(-1).亚硝态氮积累率不断升高至77.84%,总氮去除率最高达70%.颗粒污泥内部孔隙增多,且细菌多以球菌、椭球状及杆菌为主,氨氧化菌(AOB)占总菌的比例由13.70%升至15.40%.因此,通过两段式曝气过程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16.
ASM1耦合曝气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模拟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曝气方式及溶解氧浓度,采用更加精确的曝气模型对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模拟研究.该模型考虑了污泥浓度、堵塞及温度等因素对氧传质的影响,并将该曝气模型与ASM1相耦合.首先,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对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影响较大的参数,分别为异养菌产率系数YH、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H、自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A及自养菌氧利用半饱和系数KOA.然后,测定部分灵敏度较高的参数并使用测量结果对模型进行校正,校正结果使用希尔系数表征.最后,使用另一批数据对校正参数进行验证.模拟的COD、氨氮、总氮和好氧池末端溶解氧的希尔不等系数分别是0.13、0.23、0.20和0.15,而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或理论氧转移效率模型模拟则出现氨氮、溶解氧、总氮及COD的希尔不等系数不同程度上升的结果.校验后的ASM1/曝气耦合模型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模拟当中,对于优化污水厂曝气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四环素抗性基因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及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加玉  刘琳  高大文  刘超翔 《环境科学》2013,34(8):3102-3107
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为试验装置,考察了猪场养殖废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etW、tetM和tetO)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及累积情况.结果表明,养猪废水中的3种抗性基因均有检出且含量较高,tetW、tetM和tetO的平均绝对含量分别为1.07×1010、4.03×1010和4.92×1010copies.L-1.通过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绝对拷贝数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etW、tetM和tetO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3%、92.21%和95.05%.在系统运行末期,湿地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中tetW、tetM和tetO的绝对拷贝数和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抗性基因在表层土壤中的累积水平高于底层土壤.因此,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降低养猪废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绝对及相对含量水平,系统的运行条件可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湿地系统中的积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8.
谭静亮  孙力平  李亚静 《环境工程》2013,(Z1):184-186,169
为考察曝气强度对SBR(A/O)系统N2O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合成废水长期驯化2个月后的污泥,分别考察了在0.2,0.4,0.6L/min三个曝气强度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及N2O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在三种曝气强度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95%98%,低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明显高于中等曝气强度,高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最大,0.4L/min曝气强度下污染物去除率最好N2O释放量低,因此确定为最佳曝气强度。  相似文献   
119.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并探寻一级动力学常数的空间变化情况,采用"厌氧调节池+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运行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13%,71.54%,57.26%和60.01%。通过湿地原位检测显示以上各类污染物在生物床内都有较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在床体的前半部分污染物的降解较快,后半部分相对缓慢。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生物床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Kv均值分别为3.048、2.469、1.625和1.695;二级生物床中Kv均值分别为2.542、1.946、1.383和1.453。生物床Kv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说明生物床前端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比后端快。生物床间的跌水池的复氧,增加了二级生物床前端的Kv,提高了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20.
采用陶粒滤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模拟废水,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EBCT)、温度对BBP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BBP在曝气生物滤池内降解的中间产物并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8 h时,BAF对BBP的降解效果良好,去除率达到95.7%;BAF对BBP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EBCT的增加而增大,EBCT为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BAF出水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以及邻苯二甲酸(PA)等降解产物,据此推测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生物降解途径可能为BBP的苯环先断裂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而后断裂一个酯键形成单酯,接着再断裂另一酯键形成邻苯二甲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