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29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1259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313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1.
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我国北部海河流域典型人工河流滏阳新河沉积物磷形态.结果发现,滏阳新河沉积物中共检测出6类磷化合物:正磷酸盐(Ortho-P)、磷酸单酯(Mono-P)、磷酯(Lipids-P)、DNA磷(DNA-P)、焦磷酸盐(Pyro-P)、膦酸盐(Phon-P).滏阳新河沉积物中的生物质磷包括膦酸盐(Phon-P,0.11%~1.57%)、磷酸单酯(Mono-P,8.96%~29.58%)、磷酯(Lipids-P,0.28%~2.66%)、DNA磷(DNA-P,0.75%~2.03%)、焦磷酸盐(Pyro-P,0.22%~0.86%),其中,磷酸单酯是生物质磷的主要组成部分.沿艾辛庄闸坝水流方向,磷化合物含量差异明显:闸坝附近TP和生物质磷含量最高,分别为6804.1 mg·kg~(-1)和1709.58 mg·kg~(-1);沿河流流向,TP变化率分别为84.97%、-24.11%、32.84%和-0.11%,生物质磷变化率分别为93.15%、-58.83%、42.65%和18.99%.上覆水中TP和SR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 mg·L~(-1)和2.6 mg·L~(-1),分别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0.4 mg·L~(-1))7.5倍和6.5倍.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对人工河流水体磷的分布与传输有了全新的认知.因此,本研究可为深入认识磷在典型人工河流沉积物-水体系中的转化提供支持,有助于深入研究典型人工河流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同时为多闸坝人工河流的水流量调度与水生态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12.
煤层气产出水的人工湿地构建与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层气田产出水排放所存在的环境隐患,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建立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比产出水经该系统处理前后的水质,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煤层气产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产出水中污染物发挥了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人工湿地对于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悬浮物去除率达99.13%,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对产出水的pH值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出水水质趋于中性。研究人工湿地系统的沿程水质变化,发现悬浮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阶梯式人工湿地,湿地系统对全盐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该湿地系统由于处理成本低廉,可为野外处理类似高盐度的采矿废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13.
在太湖竺山湾缓冲带选取两种人工草林(杨树灌木混合林和纯杨树林),对其林床地表径流、林下土壤水和林下地下水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比较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①两种人工草林林下土壤生化性质、w(有机碳)以及各形态氮质量分数在1 m深度内垂向剖面上的分布大致相同;②两种人工草林内地下水中的ρ(NO3--N)在1 a之内都没有明显升高趋势,显示反硝化作用在土壤水的入渗过程中有效削减了NO3--N,并阻止了其向地下水的迁移;③在垂直剖面上,两种人工草林土壤水中ρ(NO3--N)在40 cm深度处出现峰值,同深度处的ρ(DO)(低至0.08 mg/L)、Eh(氧化还原电位,0~18 mV)也较低,说明40 cm深度附近可能发生了耦合的硝化-反硝化作用;④在垂直剖面上,两种人工草林土壤中反硝化势和反硝化菌数均在40 cm深度附近出现峰值,虽然杨树灌木混合林土壤反硝化势[2.1 mg/(kg·h)]是纯杨树林[1.1 mg/(kg·h)]的2倍,但两种人工草林土壤中实际的反硝化速率受ρ(NO3--N)的限制,没有明显的差别.研究显示,两种人工草林土壤都在40 cm深度附近存在反硝化活跃带.   相似文献   
714.
为考察盐度对人工渗滤系统填料理化性质和除磷效果的影响,首先选用煤渣和陶粒为填料构建了4个人工渗滤系统,系统进水盐度分别为0、0.5%、1%、1.5%。然后利用SEM、XRF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运行前及处理不同盐度污水后的填料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比表面积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填料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陶粒上出现了一些体积较大的孔,而煤渣的层状结构表面上附着了一些球形颗粒;陶粒和煤渣的比表面积均随盐度的升高而减小;陶粒中Ca元素有所减少,且在1.5%盐度下减少最多,煤渣中Ca、Al、Fe等金属元素的变化并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同进水盐度条件下系统运行稳定后磷的去除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15.
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人工替代栖息地是恢复和重建生物栖息地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于滨海河口区修复或重建滩涂湿地等栖息地的一种替代方法。人工替代栖息地构建出了接近自然原貌的人工系统,创造一种湿地植被和湿地动物可以协调共存的生境,不仅可以为鸟类资源和渔业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多样化组合的植被群落在滨水景观、水质净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口自然湿地的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在迁徙鸟类重要中转驿站,珍稀或者经济鱼类的洄游通道,特殊价值的重要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域中布局人工替代栖息地,可以发挥其对长江口湿地的补充作用,使高度开放而又极为敏感的长江河口地区循着生态健康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716.
考察两组微氧水解强化复合型人工湿地(MA-HCW)组合的中试反应器,对城市黑臭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两组反应器分别种植风车草和菖蒲两种植物,运行的水力负荷为0.2 m~3/(m~2·d)。结果表明,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系统(A系统)的总体净化效果略优于种植菖蒲的人工湿地系统(C系统)。A系统的COD、BOD5、TN、NH_4~+-N、TP、T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65%、75.2%、58.33%、38.46%、59.8%、82.1%。研究表明,微氧水解功能段有效降低了进水中TSS的浓度,起到预防湿地系统堵塞的作用。数据分析显示COD、NH _4~+-N和TN的去除率与溶解氧和温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17.
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和环境的保护起着很好的发展效用。在人工湿地的建造与发展中,应该注重其发展功效,同时也应该兼顾其环保效用的可行性。本文从人工湿地的类型、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功效和可行性,以期对污水处理方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18.
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溶解性有机物在生态修复系统中的降解与残留,构建石英砂、焦炭及曝气焦炭系统的人工湿地,比较填料及强化曝气对DOM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充焦炭的反应器处理COD、NH~+_4-N、DOC、蛋白质、多糖和UV_(254)的效果明显优于填充石英砂的反应器;表层连续曝气能有效地提高对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平均最优去除率分别为89.58%和51.15%,与未曝气组相比分别平均提高了4.22%和14.79%,COD和NH~+_4-N的去除与DOC中HPI组分的降解成相关性;系统表层进行曝气大大提高了系统对TPI-A中溶解性蛋白质的降解,降解率为65.9%,而对多糖中TPI-A组分的降解与未曝气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19.
采用OECD标准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3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Hmim]Cl)、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Omim]Cl)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致死作用,并测定亚慢性暴露试验下蚯蚓的体重变化.滤纸接触法测得[Bmim]Cl、[Hmim]Cl、[Omim]Cl对蚯蚓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9.60、50.38、7.94μg.cm-2;48 h的LC50分别为98.52、39.14、3.61μg.cm-2.人工土壤法得到[Bmim]Cl、[Hmim]Cl、[Omim]Cl对蚯蚓7 d的LC50分别为447.78、245.56、180.51 mg.kg-1,14 d的LC50分别288.42、179.75、150.35 mg.kg-1.蚯蚓在3种离子液体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3种离子液体对蚯蚓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重随着浓度增加而下降.离子液体对蚯蚓毒性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20.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工湿地植物类型、常用植物、植物选择、去污机理、去污作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净化作了简要综述,并从6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