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84篇
安全科学   129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228篇
综合类   1323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365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环境保护》1994,(2):30-31
包兰线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主要铁路干线,全长909km,1950年8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银川铁路分局共管辖包兰铁路正线352.6km,其中中卫至甘塘段55km穿越腾格里沙漠东南前沿.因这里沙丘高大、流动性强、危害严重,这一险恶地段被古人称为“魔鬼的城堡”.我分局所属的中卫固沙林场治沙工作者们就生活和工作在这里.40多年来,他们为了治理沙漠,确保铁路畅通,离家舍业,风餐露宿,与甘、宁、蒙三省区人民协力奋战,前赴后继,在密集的格状流动沙丘地段,用青春和生命建立了“五带一体”的铁路治沙防护体系.它不仅确保了这条铁路干线的畅通无阻,为铁路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60亿元;而且,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为世界沙漠铁路树立了典范,为铁路和国家赢得了声誉.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人与自然抗争,改造利用自然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92.
《环境保护》1994,(2):32-33
“天一样辽阔”的腾格里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180mm,蒸发量300mm,沙漠表面最高温度达74℃,沙害尘暴频繁发生,年风沙天数高达300天,最大风力11级,植被自然覆盖率不到1%.新中国成立前,腾格里沙漠的前锋已逼近中卫县城西5km处.沙漠东南前缘的高大格状流动沙岭——“沙坡头”,又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域的“黄祸之源”.它给这里带来凄惨、荒凉和“天浑地暗”.1950年中卫固沙林场成立,开始致力于治理沙漠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工作.5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从这里穿过.中卫固沙林场又承担了该段铁路的固沙护路任务.经过林场工人和我区各族人民40多年的实践和创造,“麦草方格”固沙法把疯狂暴虐的“黄龙”锁住  相似文献   
93.
李伟 《环境科技》1996,9(4):46-48
对于起伏不大的交通噪声及其它平稳噪声源,使用自动监测系统与人工读数得出的监测结果误差仅在1dB(A)范围之内,可使数据库在仪器更新换代之后不构成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人工淹水草地氮素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
人工池塘中的氮持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97.
2005~2006年,在蓄水初期的大房郢水库采用投放滤食性鱼类鱼种、移殖螺、蚌、浅水区移植沉水植物、上游湿地扩大香蒲生长面积、消落区以上范围栽培杨树林和防护带等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该水库未再出现过蓝藻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质已基本稳定在中-富营养型水平。由此认为,利用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结合为改善大房郢水库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污泥干化芦苇床是人工湿地和传统污泥干化床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湿地植物芦苇种植于人工湿地的填料层中,周期性地将污泥布向芦苇床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污泥层渗透后,通过集水管排出;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床体表面,通过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作用进一步脱水和稳定。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其使用周期可达810年,其后可清空稳定化污泥并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经芦苇床稳定之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含固率可达到20%10年,其后可清空稳定化污泥并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经芦苇床稳定之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含固率可达到20%65.7%,综合性能优于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污泥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氮磷等指标受污泥来源、运行方式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去除效率差异较大。污泥经稳定后,有机质去除率最高可达66.8%,氮去除从负去除到最高去除65.5%,磷去除从负去除到最高去除81%。经芦苇床稳定后,污泥中的有机有害物质多环芳烃可被有效去除,其去除率高出传统污泥干化床29.86%。在对相关文献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
生物除锰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的研究、生物滤池运行模式的研究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生物除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0.
芦苇根际微环境对潜流人工湿地氮与COD去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戴媛媛  杨新萍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8,29(12):3387-3392
构建了3个小型潜流人工湿地,一个不种植物作为对照;另2个栽种芦苇,其中一个湿地在芦苇根部埋设300目尼纶网制成的根袋,以区分根际与非根际环境.采用人工配水,研究了稳定运行期的人工湿地对COD、N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个湿地对COD、N的去除场所主要位于湿地前端,且COD与N的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在进水C/N=5时,对照湿地、芦苇湿地和根袋湿地对NH+4-N和T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6.2%、94.2%、82.2%和67.2%、90.7%、76.1%,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对CO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6.2%、80.9%、72.7%.试验中,3个湿地沿程水样的C/N值均大于5,表明碳源供应较充足.通过在湿地中预埋铂电极和土壤溶液采样器的方法,测定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体土壤ORP以及土壤溶液中的有机物含量(以TOC表征).结果表明,湿地前端根际土壤ORP明显高于空白湿地和湿地土体土壤,差值分别为11~311 mV、62~261 mV.根系分泌物显著增加了植物湿地中有机碳的供应,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体土壤中TOC含量分别为21.3~54.6 mg·L-1和6.65~12.0 mg·L-1.正是湿地植物根际环境中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充足的碳源供应,使得植物湿地的脱氮效果好于对照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