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第三代新烟碱类农药呋虫胺作为超高效、广谱性杀虫剂在水稻、蔬菜和水果上广泛应用,因其水溶性高,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不容忽视。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为对象,参考OECD标准,在胚胎受精后30 min内,采用静态法染毒,观察其24 h、48 h、72 h、96 h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死亡数计算呋虫胺对斑马鱼96 h-LC_(50),采用吖啶橙染色(acridine orange fluorescent,AO-F)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2种方法,检测其对斑马鱼96 hpf(hour post-fertilization,hpf)幼鱼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呋虫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为10.36 g·L~(-1)(95%置信区间为7.76~12.93 g·L~(-1)),属于微毒;较高浓度的呋虫胺能使斑马鱼的摆尾数、内心率、孵化率降低,对生长发育有延迟的作用,可导致部分斑马鱼色素褪去,出现心包囊肿、卵黄囊肿和尾部畸形的现象。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在斑马鱼头部、腹部、尾部均有明显的细胞凋亡情况加重,其中以心脏和内耳尤为明显,呈规律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2.
为探讨HgCl2对不同季节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太湖不同季节优势藻——舟形藻(冬季)和惠氏微囊藻(夏季)为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HgCl2对2种优势藻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藻对HgCl2的吸附能力. 结果表明:舟形藻对HgCl2暴露刺激比惠氏微囊藻更为敏感,在c(HgCl2)为1×10-9~1×10-7 mol/L的范围内,HgCl2对惠氏微囊藻的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而对舟形藻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着c(HgCl2)的升高而更加明显. 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惠氏微囊藻对HgCl2的吸附率为88.4%~98.8%,舟形藻为87.1%~97.5%,并且吸附率和吸附量均随着c(HgCl2)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说明这2种藻对HgCl2都有极高的吸附效应. 吸附了HgCl2的藻成为一个潜在的汞蓄积库,可对水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3.
植物与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两者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了密切的相互关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了初级生产和高级消费,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态中心。植物叶片的虫食特征是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表征。选取福建梅花山和浙江天童两地76种常绿阔叶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植物叶片的虫食率和虫食频度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所面临的食叶昆虫取食压力。结果表明:76种植物平均虫食率为7.21%,虫食频度为32.95%。多数植物的叶片虫食率低于10%,叶片虫食频度主要分布在10%-60%之间。乔木种与灌木种、优势植物与伴生植物之间的叶片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过60%的叶片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发生在展叶期。福建梅花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虫食率(P=0.012)和虫食频度(P=0.74)均高于浙江天童。植物幼叶的虫食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虫食强度介于热带雨林(11.1%)和温带森林(7.1%)之间,展叶期是叶片虫食发生的主要阶段,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叶片的虫食在不同生活型和优势程度的植物间存在差异;叶片虫食率随纬度的升高和海拔的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4.
吴文铸  郭敏  孔德洋  石利利  许静  单正军 《环境化学》2012,31(11):1730-1735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噻虫胺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移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噻虫胺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与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0.49、1.99和4.42,Kd值大小次序依次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影响噻虫胺土壤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薄层层析试验显示,当溶剂展开至12.0 cm处,噻虫胺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最远移至10—12 cm、8—10 cm、4—6 cm处.土柱试验表明噻虫胺在红壤淋出液中质量分数为56.04%,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噻虫胺最远已移至20.0—25.0 cm和15.0—20.0 cm处.影响噻虫胺在土壤中吸附性和移动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噻虫胺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性,特别是在红壤环境下使用噻虫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5.
不同虫压下转Bt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了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196.
稻田样品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田环境样品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方法,即:稻田水样品以二氯甲烷萃取,水稻土样品以丙酮提取后再经乙酸乙酯萃取,稻株样品以乙腈提取后用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稻田水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0.01 mg·L-1,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目标物最低检测质量含量为0.015 mg·kg-1。在该方法条件下,当添加水平为0.05~1.0 mg·L-1(或mg·kg-1)时,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9.2%,变异系数为1.0%~7.9%。  相似文献   
197.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江苏南京、江西南昌和福建永泰3地稻田施用乙虫腈农药后,乙虫腈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在水稻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消减动力学规律,以及在水稻植株、土壤、稻壳和糙米中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乙虫腈母体在南京、南昌和永泰3地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消减半衰期分别为3.0、4.1和8.3d,9.2、16.9和9.9d,2.8、6.9和10.9d;母体和代谢产物总量在南京、南昌和永泰3地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消减半衰期分别为8.5、8.2和4.0d,37.1、58.2和20.2d,4.4、8.2和10.8d。在稻田中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1.5倍施用乙虫腈,施药1~2次时,在收获的糙米中乙虫腈的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98.
陈洁  熊贞晟 《环保科技》2004,10(3):27-31
红斑顠体虫是活性污泥中最高等的生物之一.对比试验表明,红斑顠体虫接种到污泥中作间歇式培养,其生长规律和纯种微生物的间歇培养很相似.考察污泥的内源呼吸耗氧速率和其中的红斑顠体虫密度发现,污泥的内源呼吸耗氧速率最快并不是在虫体密度最大时,而是在虫体密度快速增加时.  相似文献   
199.
研究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的TOC和总P去除率分别为76.7%和68.9%;TOC饱和吸附量为5.27mg/(g·L),总P饱和吸附量为0.486mg/(g·L);"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最佳处理量为35mL/g,最佳吸附流速为5mL/min,在此条件下对TOC和总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8.7%和20.3%。综上所述,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整体吸附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0.
正氯虫·噻虫嗪是新一代高效、广谱复配杀虫剂,由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和噻虫嗪(Thiamethoxam)复配而成,已被广泛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欧盟、美国、中国等地区均对两种药物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残留分析方法主要是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性差,灵敏度低;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仍要复杂的净化过程以降低基质效应,影响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在线净化技术可简化前处理过程,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已成功应用于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