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安全科学   242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239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72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81.
Chromium and/or arsenate removal by Fe(II) as a function of pH, Fe(II) dosage and initial Cr(VI)/As(V) ratio were examined in batch tests. The presence of arsenate reduc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chromium by Fe(II), while the presence of chrom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arsenate by Fe(II) at pH 6–8. In the absence of arsenate,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increased to a maximum with increasing pH from 4 to 7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pH. The increment in Fe(II) dosage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in chromium removal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remarkable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was reduced to a larger extent under neutr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arsenate. The presence of 20 mol/L arsenate slightly improved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at pH 3.9–5.8, but had detrimental e ects at pH 6.7–9.8. Arsenate removal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pH 4–9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chromate at Fe(II) dosages of 20–60 mol/L. Elevating the chromate concentration from 10 to 20 mol/L resulted in a further improvement in arsenate removal at pH 4.0–4.6 when Fe(II) was dosed at 30–60 mol/L.  相似文献   
882.
对几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从《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出发,探讨了多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应用。利用具体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在目前报告书中宜采用最大值法和算术平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全国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国外环境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报告书的评价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83.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总氮测定常用的方法,控制总氮测定过程中的空白值对提高水质总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实验用水、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保存条件、实验室环境、消解时间、冷却时间等总氮测定实验条件的验证与探讨,结果表明,使用新制备的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严格控制实验环境无氨干扰、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盛装在聚乙烯瓶中于4℃冷藏保存,可以控制总氮测定的空白值,延长消解时间和冷却时间,对总氮测定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84.
针对大唐户县热电厂1号机组正常运行中,炉水pH值出现频繁超标的现象(维持10.0左右变化不大),通过试验和分析,找出炉水pH频繁超标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高速混床树脂除去阳离子的能力减弱,导致Na+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泄漏严重,为游离碱NaOH生成创造了条件,导致炉水pH值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85.
北京PM2.5背景值定值方法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团识别方式,确定了较强气团判别指标,定量评估了较强气团对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PM2.5浓度影响.结果显示,偏北风过程中PM2.5的背景值介于10.3~13.5μg/m3,平均值为(11.7±1.3)μg/m3;偏南风过程中PM2.5的背景值介于60.2~92.6μg/m3,平均值为(76.2±12.8)μg/m3.偏北风过程中,PM2.5背景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偏南风过程中,PM2.5背景浓度呈线性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5.5μg/(m3×a).2009~2012年期间,区域本底站观测到的PM2.5年均值变化不大,这与北京地区的局地产生的二次PM2.5逐步增大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区域背景值下降的影响.当出现系统性偏南风时,北京以南区域输送对北京当地PM2.5浓度增加的平均贡献接近60%,但是自2009年开始逐步下降,截止2012年该贡献降低到44%.  相似文献   
886.
xDLVO理论解析微滤膜海藻酸钠污染中pH值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定量解析不同pH值下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过程中的界面相互作用,评价范德华力(LW)、双电层作用力(EL)、极性力(AB)对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pH5~9范围内,AB相互作用能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总界面相互作用能的性质与强度.不同pH值下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趋势(K)为pH 5 > pH 7 > pH 8 > pH 9. 由于与海藻酸钠之间的界面作用为引力,疏水性膜在过滤初期膜污染更为严重;污染后期亲、疏水性膜污染行为差异不明显,因为此时海藻酸钠之间的排斥性界面作用为主导.初始、后期阶段K值分别与膜-海藻酸钠界面自由能、海藻酸钠-海藻酸钠界面自由能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说明xDLVO理论可以有效预测不同pH值下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行为.  相似文献   
887.
为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可能性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应用轨迹交叉理论分析管道失效可能性因素的耦合作用机理;基于N-K模型对2011—2014年所发生的1 127起城市燃气管道事故进行耦合分析,计算不同耦合方式发生的概率和耦合值。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过程中,参与耦合的因素越多,管道失效的概率越大,但耦合发生的频率却随耦合因素的增加逐渐减少;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参与耦合时,管道失效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888.
湖泊水体悬浮物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在悬浮物和水相中的分配是水体重金属形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追踪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重金属生态与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水中砷元素以其极强的毒性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痕量悬浮物中砷测定的前处理过程及室内分析的方法与质量控制的叙述不够详尽,有必要对此做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悬浮物较少的水域,选用7个滇池水样,采用不同滤膜、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消解用酸及消解时间,测定并比较砷空白值,试图通过改变实验条件降低空白值,探索前处理的最佳条件及步骤.结果表明,对于悬浮物较少的湖泊水域,采用预称重的醋酸纤维膜过滤水样、载有颗粒物的滤膜冷冻干燥、HNO3-HCl O4加热共消解36 h,消解上清液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空白值低于悬浮物一个数量级以上,膜空白砷相对标准偏差为2.80%~11.38%,膜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3%~103%;与滇池5个实际样品验证误差范围0.27%~6.92%.此方法可以可靠地获得悬浮物中的砷含量,在砷含量较低的水体悬浮物测定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89.
及时发现空洞隐患、确定空洞大小,准确评估不良病害的危害程度对指导施工和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空洞尺寸的量化,对试验模型中的模拟空洞进行地质雷达检测,应用基于SVD-TLS方法的ARMA功率谱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区域覆盖的空洞范围越大,空洞信号越明显。基于SVD-TLS方法的ARMA功率谱分析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识别异常反射信息,判断空洞在测线方向的范围;功率谱参数期望值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当参数期望值在-0.160以下时,可以基本确定为空洞区域。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地质雷达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分析方法为研究混凝土构件内部空洞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空洞尺寸的量化。  相似文献   
890.
以大型溞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pH值和硬度对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对大型溞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实验pH值范围内(6~10),随pH值升高,两种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迅速降低,对不同pH值下两种氯酚在水中的形态分布与其毒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H值对毒性的影响机制与氯酚在水中的存在形态有密切关系,氯酚类物质的毒性主要由其分子态贡献,而pH值的升高促使分子态向离子态转化从而使其毒性降低.与pH值相比,硬度虽然对两种氯酚对大型溞急性毒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因此,在制定该类污染物的基准和标准时水体硬度的影响可以不作为关键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