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319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91.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2)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3)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92.
僵尸企业是产能过剩和污染排放的重要源头,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该研究采用最新公布的2006—2014年中国工业污染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匹配数据,在测算微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僵尸企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及微观机制。为缓解数据迟滞问题,同时,基于2004—2018年上市公司僵尸企业的识别以及省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数据进行了交叉验证分析,结论稳健。研究发现:(1)僵尸企业不仅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正常企业7.9%,还表现出显著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外部性,僵尸企业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正常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降低2.733%,最终僵尸企业的存在使得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绝对水平损失3.27%,相对水平下降22.4%。(2)异质性分析中,僵尸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外部性对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融资约束强的企业更为显著。(3)微观机制检验方面,僵尸企业通过阻碍正常企业技术进步、抑制规模效率提升而不利于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对纯技术效率(管理效率)反而表现出一定的短期促进效应,而且微...  相似文献   
693.
探究制度性网络空间与功能性地理空间的交互关系有利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对区域合作与城市要素集聚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岭回归等方法刻画城市要素集聚与区域合作的交互作用特征,主要结论有:(1)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网络渐趋复杂,合作节点以港深两地为偏好依附对象,表现出珠江两岸“东密西疏”、西岸合作领域同质化、肇惠边缘化等特征。(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要素集聚水平高,已形成人口集聚区、经济增长极和产业高峰地,表现出珠江两岸“东强西弱”、相邻城市互联、行政边界模糊化等特征。(3)区域合作与城市要素集聚存在双向交互作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合作对城市要素集聚具有局地“溢出效应”;岭回归结果揭示城市要素集聚对区域合作的驱动作用,人口、资本要素集聚成为促进区域合作的主要动力,公共要素集聚对区域合作产生负效应。(4)城市要素集聚将促成共享型网络治理下的网络式结构;要素分散形成领导型网络治理下的“核心—边缘”极核式结构。在区域要素集聚且非均衡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关系面临重构。随着港珠澳大桥以及要素流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一是务实人口、资本、土地...  相似文献   
694.
“十三五”以来,我国垃圾分类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地区与社区的情况复杂多样,现有垃圾分类模式的优缺各异,仍然缺乏可推广、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投放、源头减量与资源化模式。文章根据市场化程度梳理了现有的典型模式,总结了14个分类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量化分析了分类要素在发展阶段前期和后期的综合评价值,在前中期,物质奖惩、桶站指导人员和撤桶并站等较为有效;在中后期,以社区物业或管理组织作为责任主体、精神奖惩、按类计量收费和定时定点等措施相对适用。最后,该研究构建了4个动态发展的垃圾分类主型模式。  相似文献   
695.
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考虑“水—土—能—碳”关联,使用全局共同前沿下三阶段超效率EBM-GML模型,测度2000—202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现实情况下粮食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1.007,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东北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明显高于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后发现,外部因素较大程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整体存在着34.98%的潜力未得到释放,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分别存在43.14%、24.01%和39.96%的提升潜力;粮食主产区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在收敛,三大地区收敛性存在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各项收敛程度最大。各地结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方向和潜力进行调整的同时,通过降低各地区间的外部环境差异是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96.
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进步,各大危险化学品企业趋于集约化,在日常监管和检查中发现,一些危险化学品企业存在管理不系统、不全面,无法依据企业现状划分企业等级,不利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督管理,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现有设备的完整性评估,建立以设备完整性为基础的分级系统迫在眉睫。该系统的建立依托相应领域专家经验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客观公正地给出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管理得分后,辅助企业分析出相对薄弱环节,通过分值拟合以及斜率变化,将危险化学品企业划分成4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监控调整措施及建议,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97.
农业环境规制促进了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8~2016年中国小麦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环境约束下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小麦GTFP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表明:(1)小麦GTFP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环境规制能够促进本区域的技术创新,从而带动小麦GT-FP的增长,同时邻域通过环境规制所实现的技术创新对本区域小麦GTFP的增长有正向溢出效应;(2)环境规制强度和小麦GTFP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处于拐点左侧,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处于右侧,说明中国小麦产业中强“波特假说”具有阶段性;(3)由于小麦GTFP显著低于传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小麦产业存在着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  相似文献   
698.
王子峤  李叙勇 《环境科学》2022,43(2):867-877
了解城市基础要素与街尘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关联特征有利于城市非点源污染源区的定量解释及精准控制.为探究城市基础要素与街尘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以武汉市汉阳区为案例研究区,选取总氮(TN)、总磷(TP)、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钙结合态磷(Ca-P...  相似文献   
699.
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旅游地形象的宣传、旅游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共享、旅游产品的促销、旅游服务的完善与提高等,对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的功能、类型、解说效果、相关因素、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的4个功能、2大类型,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旅游解说设施的解说效果、解说设施及其相关要素的循环关系,以及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的规划流程。  相似文献   
700.
根据北京市多年水生态监测的经验,确立了典型地表水体水生态监测的水文地貌、理化指标和生物要素。其中,生物要素评价因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并依据2014年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将水生态状态等级分为5级。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典型地表水体水生态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中处于"中等"级别的监测断面数量为7个,占监测总数的41.2%,生物要素对最终评价结果影响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