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6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Bisphenol A (BPA) is a chemical with high production volume and wide applications in many industries. Although BPA is known as an endocrine disruptor, its toxic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fully characterized. Due to its structural similarity to thyroid hormones thyroxine (T4) and triiodothyronine (T3), one possible mechanism of BPA toxicity is disruption of hormone transport by competitive binding with the transport proteins. In this study, the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BPA, T4, and T3 with three thyroid hormone transport proteins,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transthyretin (TTR), and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TBG)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Using two site-specific fluorescence probes dansylamide and dansyl-L-proline,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BPA with HSA at drug site I and site II were determined as 2.90 104 and 3.14 104 L/mol, respectively. By monitoring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tryptophan, a binding constant of 4.70 103 L/mol was obtained. Similarly, by employing 8-anilino-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as fluorescence probe, the binding a nity of BPA with TTR and TBG was measured to be 3.10 105 and 5.90 105 L/mol,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BPA showed lower binding a nity with the proteins than T3 did, and even lower a nity than T4. Using these binding constants, the amount of BPA which would bind to the transport proteins in human plasma was estima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BPA commonly found in human plasma are probably not high enough to interfere with T4 transport.  相似文献   
62.
从水泵系统振动噪声传播途径控制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水泵机座二次隔振系统、水泵接管隔振、隔振系统位移限制、管道支架减振、管道穿墙隔振、管道阻尼隔声包扎等水泵系统振动固体传递途径的控制,消除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刚性连接。分析了振动噪声空气传播的阻隔与吸收。  相似文献   
63.
结构韧性性能的目标是:在极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不发生严重破坏;地震结束后,结构能恢复预期状态,进而恢复建筑功能的性能。隔震是结构韧性性能实现的关键技术,然而,结构隔震层位移响应超过允许值,引发隔震支座破坏,导致其减震性能失效,成为制约该类结构韧性性能目标实现的关键难题。本文以结构层作为滑动面,主体结构整体或滑动面之间的部分结构作为滑动块,提出大位移摩擦摆新型结构,通过隔震层的不同位置以及数量,构建大位移摩擦摆底层和多层隔震结构体系。分别建立该统一分析模型、探明其减震机理证明其良好减震性能,实现韧性结构性能目标。开展结构设计实现和韧性性能评价研究,表明了主体结构、非结构构件和大位移摩擦摆(支座和结构层)等地震损伤和恢复能力。本研究为韧性结构发展提供了结构新体系和关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综掘巷道的掘进效率、改善支护工艺,设计一种用于综掘巷道迎头顶板支护的迈步式超前支护装备。通过对装备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其三维模型。为检验装备的支护效果,设计了支护特性实验方案,构建实验平台,基于实验平台进行了双组支撑状态下的支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顶板上离固支边越远处动态位移变形量越大,接触力波动也越大; 在双组支撑状态下,顶板变形量最大达到9 mm,接触力最大幅值达到5.84 kN,位置均为顶板纵向中线位置处,在被支护后,该位置最迟趋于稳定; 在双组支撑状态下,顶板变形及接触力经历2~3 s波动后都将趋于平稳; 超前支护装备对顶板的稳定性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能提高顶板的安全性,为后续产品研发及工业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尾矿库坝体形变位移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尾矿库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提高尾矿库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尾矿库工程溃决的预报预测水平,将尾矿库坝体形变位移作为研究重点,以在线监测技术测得的数值为原始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以时间为主线,建立尾矿库坝体位移数学模型.最后,进行了工程实际坝体形变位移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可以排除天气、人工、现场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人工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6.
苍头赤泥灰渣堆场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苍头赤泥灰渣堆场情况,从坝体位移观测、环境安全、防洪方面对该堆场进行了分析。认为苍头赤泥灰渣堆场处于安全状态,并对坝体管理提出建议。该分析方法对同类尾矿库的安全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顾及模型误差的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基坑地质及观测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处理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模型之间存在着模型误差。若模型误差显著,则所得位移拟合模型的精度较差,将影响后继变形分析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顾及模型误差的最小二乘配置法,并指出在考虑观测值中可能存在粗差的情况下应进一步采用稳健估计法改善基坑监测面的拟合精度。推导了顾及基坑位移模型误差的最小二乘配置法的计算公式,说明了计算步骤。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计算分析可知,该方法对基坑监测面拟合模型的精度增益能达到35%~48%,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
安全阀整定压力是安全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国内安全阀检验机构主要通过压力曲线拐点法或听声音法判定安全阀整定压力,国内外型式试验机构通过开高位移判定安全阀整定压力。通过比对试验发现:压力曲线拐点法或听声音法容易受到安全阀结构形式、是否有前泄及安全阀校验台试验容器和储气罐容积不能满足法规要求等因素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开高位移判定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9.
饱和土中排桩对入射S波隔离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就饱和土体中排桩对入射S波的隔离效应进行了三维分析。使用坐标转换和Graf加法定理,将某一桩体附近的总波场构造为入射波和所有桩体的散射波之和,通过施加桩土界面处的边界条件,利用不同阶三角函数的线性无关性,得到了问题的解析解。数值算例对排桩后面的饱和土体的竖向位移振幅衰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入射波频率和桩土弹性模量比等参数对饱和土中排桩隔离效果的影响。与弹性土中的相应结果比较表明:频率较低时,饱和土中排桩的隔离效果和弹性土中较为接近;频率较高时,两者之间的差别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70.
冷轧时轧件塑性变形热和摩擦热是导致轧件温度升高的两个主要原因。采用包含滑动摩擦和粘着摩擦在内的预位移 滑动摩擦模型较准确地计算了轧制区摩擦热 ,并综合考虑轧件塑性变形热 ,推导了冷轧薄板温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