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2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55篇 |
综合类 | 490篇 |
基础理论 | 63篇 |
污染及防治 | 111篇 |
评价与监测 | 67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采用短波紫外光激活过硫酸钠(UV/SPS)对水中三氯生(TCS)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紫外光波长、紫外光强、过硫酸钠(SPS)投加量、pH值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CS去除的影响,计算了自由基(·OH、SO_4~(·-))与TCS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及其对TCS去除的贡献值,鉴定了反应中主导自由基,对比了UV254/SPS和UV254/H_2O_2对天然水体中TCS的去除效果,GC/MS分析了TCS降解的中间产物及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SPS能有效去除TCS,紫外光波长为254nm,光强为11.5μW·cm-2,SPS浓度为1 mmol·L~(-1)时,100s后初始浓度为275μg·L~(-1)的TCS去除率可达98.15%,TCS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常数K=0.039 2 s~(-1).实验范围内TCS去除的速率常数随紫外光强(I)和SP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波长对TCS去除影响不显著,中性条件不利于TCS降解,HA对TCS去除具有抑制作用.·OH和SO_4~(·-)与TCS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7.62×109L·mol~(-1)·s~(-1)、9.86×109L·mol~(-1)·s~(-1),UV254/SPS中主导自由基为SO_4~(·-),其对TCS去除贡献率为97.63%.UV254/SPS工艺更能有效地去除TCS,其拟一级动力学常数K值是UV254/H_2O_2工艺的4.13倍.TCS降解过程中主要生成了2,4-二氯苯酚(2,4-DCP)、苯酚等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02.
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作为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组分,影响着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形态特征和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以及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岗南水库自入库河口到坝前主库区四季演变过程中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分布、光谱特征以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相对浓度a254、a260、a280和a355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并且相对浓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E2/E3、E3/E4、E4/E6以及S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秋冬季的E2/E3以及E3/E4明显高于春夏季,并且秋冬季的E3/E4大部分均大于3.5,表明秋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低的腐殖化程度;三维荧光光谱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酪氨酸(C1)、短波类富里酸(C2)和降解的腐殖类物质(C3),并且3种荧光组分间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103.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空白用水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实验证明,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用重蒸馏无氨水、新鲜一次蒸馏水、去离子水测得空白值均符合试验要求,实验者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空白用水,方便实验。同时本文对标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及火点图,研究了重庆2013年夏、冬两季雨水DOM光谱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雨水DOM与水体、土壤DOM具有类似性质光谱特征,证明降雨DOM也是陆地及水环境中DOM地化特征的重要贡献者.雨水DOM中DOC含量为0.88~12.80 mg·L-1,CDOM含量在3.17~21.11m-1之间,夏、冬两季降雨DOM差异明显(P0.05).与夏季相比,冬季降雨DOM分子量较小,芳香性程度较低,腐殖化程度也更低,输入主要以本地和短距离输送为主;而夏季DOM来源较分散.尽管吸收和荧光光谱可用于解析雨水DOM组成和来源,但在光谱特征的解析和来源识别上与其他来源DOM有所区别,传统"内、外源区分"并不适用于雨水DOM. 相似文献
105.
川西高原部分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极高,因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其光降解特征与规律对于分析高寒区天然水体DOC动态及区域水-陆碳循环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本文选取川西高原两种主要地貌类型的河流共5条,即高山峡谷区河流杂谷脑河、抚边河及岷江,丘状高原区河流白河、黑河,对河流水体CDOM三维荧光光谱(EEMs)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采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与二维相关光谱(2D-CO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白河和黑河CDOM的5 d降解率分别为64. 85%和63. 43%,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 167 d-1和0. 173 d-1;抚边河CDOM浓度低(0. 71 m-1)光降解现象不明显,杂谷脑河和岷江CDOM光降解行为较为复杂;②在光降解过程中,除岷江外其余4条河流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内源特征(FI)逐渐减弱,黑河和白河CDOM芳香性、疏水性特征(SUVA254和SUVA260)及腐殖化程度(HIXa)逐渐降低;③川西高原5条河流中FDOM组分均呈2类4个组分,即C1(275/310 nm,类酪氨酸)、C2 [280(250)/400 nm,UVA类腐殖质]和C3(255/440 nm,UVA类腐殖质)、C4[270(360)/492 nm,UVA类腐殖质],类腐殖质FDOM较易光降解;④5条河流中UVA类腐殖质FDOM(尤其是500 nm发射波段)光降解反应先于类酪氨酸物质;丘状高原河流中UVA类腐殖质FDOM对于光照的敏感度大于高山峡谷区河流;⑤白河的主成分分析中识别出了2个因子,解释了这些参数变化的87. 28%,反映了光降解过程对于CDOM特征、荧光组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天水市紫外吸收性气溶胶时空动态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MI传感器的气溶胶产品,分析了2006—2015年中国西部城市天水市对流层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十年间天水市的吸收性气溶胶表现出从中部向周围依次减弱的南北向带状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呈现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的规律;时间上,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I)从2006年的0.075增至2015年的0.506,年均值为0.28,年均增长率为57.5%;十年间出现2次阶段性增长和2次阶段性减小;AI年际变化与天水市地方总产值相关性为0.902,第一产业对其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7.
108.
以3种常见食用油的蒸馏抽提冷凝物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食用油烟气浓度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油烟标准品和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64nm;标准管油烟含量为0 ̄100μg围时,吸光度与油烟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4 ̄0.999);该法测油烟含量的准确度即变异系数(CV%)为1.3% ̄8.5%(X=3.9%),回收率为90.83% ̄106.69%(99.4%),检测下限0.1μg 相似文献
109.
Fenton试剂预处理提高钻井废水可生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预处理钻井废水,研究了Fenton反应中各影响因子对废水COD去除率、 BOD5/COD值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确定了最佳条件,即初始pH为4.0, H2O2/Fe2 (摩尔浓度比, c∶c)=20, H2O2/COD (质量浓度比, w∶w)=1,反应时间为2 h.在该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约为40%, BOD5/COD值从0.002~0.003提高至0.15~0.2,可生化性得到很大提高,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条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可生化性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0.
上海人工绿地群落UVB屏蔽效应与冠层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气污染等人为因素,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逐年增强,而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憩场所,营造健康的绿地辐射环境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上海人工绿地典型群落内UVB辐射的日进程,并以全光照旷地为对照分析比较群落UVB屏蔽效率,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群落UVB屏蔽效率和群落叶面积指数、枝下高等冠层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总结影响屏蔽效率的群落结构因子,以期为营造健康的绿地休憩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2007年7月6-8日期间对上海植物园8种类型群落和旷地2 m高处UVB辐射进行同步观测.对观测数据分析表明:1)所测定人工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91.1%,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通量仅为全光照旷地的14%.毛竹群落和女贞群落屏蔽效率最高,分别为98.5%,97.8%.2)不同植物群落UVB屏蔽效率在冠层特征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叶而积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群落高度和枝下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植被覆盖较少且紫外辐射地面反射较为强烈的游憩场所,可考虑种植叶倾角较小且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如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丹桂(Osmanthus fragrans)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