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它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在公元10世纪即北宋时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矽肺是尘肺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粉尘引起的,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矽尘多在15?20年后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后即可发病,被称为“速发型矽肺”。也有个别接触较高浓度矽尘的工人在脱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但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相似文献   
172.
正尘肺(pneumoconi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它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在公元10世纪即北宋时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矽肺是尘肺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粉尘引起的,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矽尘多在15?20年后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后即可发病,  相似文献   
173.
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工作状况及污泥性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状况及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是影响EGSB反应器效能的重要参数,当进水COD为600~800mg/L时,较佳的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为1.5~4.5m/h,在此条件下,EGSB反应器COD负荷为24.5~25.7kg/(m3·d),COD去除率大于85%;同时还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沉降速度、胞外聚合物(ECP)等性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由0.85mm增加到1.78mm,平均沉降速度由41.2m/h提高到83.2m/h,而胞外聚合物(ECP)的含量则由接种污泥的32.5mg/g增加到57.8mg/g。   相似文献   
174.
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于较难处理的低浓度、大风量和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的处理,主要介绍了吸附-解吸-催化燃烧法、生物法及脉冲电晕放电法3种新方法,并简要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5.
通过试验研究了表面改性方法、焙烧气氛和气相水分对颗粒活性炭(GAC)吸附低浓度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HNO3浸泡改性可增加GAC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显著改善GAC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并延长吸附穿透时间;O2气氛下焙烧所得GAC的吸附效果优于N2气氛下焙烧的GAC;反应气体含水1.5%时,GAC对甲醛的吸附性能明显降低。另外,分别采用低温N2吸附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表征了3%NHO3浸泡改性前、后GAC的孔结构和孔表面化学性质的差别,从而揭示了GAC的吸附性能与孔结构、孔表面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6.
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成本高、膜污染严重的问题,构建了以不锈钢丝网作为膜材料的新型厌氧膜生物器并将其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水,探究了其稳定运行以及耐温度波动的能力。同时,对甲烷产量、跨膜压差(TMP)以及反应器出水中的COD和挥发性有机酸(VFAs)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污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器的COD去除率稳定在93%以上;出水中的VFAs仅可检测到乙酸,且平均浓度低于10 mg·L~(-1);甲烷平均产率为0.28 L·g~(-1) (以COD计);当温度由35℃降到25℃时,反应器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66 d的运行期间内,TMP从0 kPa增长到20 kPa,膜阻最高为4×10~(12) m~(-1)。以不锈钢丝网为膜材料构成的新型AnMBR,出水效果良好、产能高、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77.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探讨了不同污泥负荷对运行效果及污泥性质的影响。通过考察有机物去除率、有机酸积累、污泥粒径、污泥比产甲烷活性、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等生化指标,得出如下结论:在受试条件下,污泥负荷率的升高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有机酸特别是乙酸的积累,以及受基质缺乏及污泥洗脱限制的污泥积累,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稳定阶段污泥的胞外聚合物以紧密附着型EPS为主,污泥负荷升高将导致其浓度升高,而对SMP和松散附着型EPS没有显著影响,EPS的浓度及其组成不影响污泥性质。高的污泥负荷下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较高。在本实验中,F/M=0.4 g COD/(g MLSS·d)是最佳的污泥负荷条件。  相似文献   
178.
在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因为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栖息其上而表现出与其它无机吸附剂不同的吸附特性。这些微生物种群随着具体工艺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污泥吸附的主要优点是:吸附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可选择性强、去除效率高、运行简单。是低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9.
王照龙  姚梅 《干旱环境监测》2000,14(4):247-248,F003
应用差示光度法的有关原理及朗伯比耳定律的最佳适用范围,在光度计测量误差较小的最佳测量范围内测量样品的吸光值。结果表明对地表水挥发酚的检测,本法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萃取光度法相比准确度达到95%,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180.
《化工环保》2008,28(3)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污染低浓度废酸的回收利用方法。将含有硫酸的废水经过多效浓缩、过滤除杂后加入无机盐MX与硫酸进行反应,生成气体和酸性的混盐,酸性的混盐经中和、除杂脱色后直接利用或去精制、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