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1167篇
综合类   2390篇
基础理论   456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554篇
灾害及防治   20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801.
厘清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成因对于实现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LWM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基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效益溢出三个维度对2010—2019年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QAP方法全面揭示和识别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样本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各个区域及省域间存在显著差距,粤港澳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黄河流域处于较低水平;(2)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整体差异较大,总体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3)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呈多级分化状态,黄河流域大体上分化为两极;(4)知识扩散是影响地区绿色低碳创新差异的主导力量,其次为技术转化、生态建设和人才支撑,创新载体与财政支持的影响较弱。在新时代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结...  相似文献   
802.
美国农业在其建国后两三百年里完成了由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转变,美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在全世界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完善的,其农业发展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美国的农业安全管理主要集中于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农业安全生产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803.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总体上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净碳汇净增93.7%;2)我国农业碳汇结构相对比较稳定,稻谷、小麦和玉米三者共同占到了80%左右,而碳源结构则在1991—2011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由1991年农药为主,化肥、牛为辅转变成为化肥为主,农药、地膜、牛为辅的结构;3)空间分布方面,我国县域农业净碳汇量地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存在4种农业碳生态类型区;4)1991—2011年间净碳汇为负值的县级单元数量增多,并且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农业种植量相对较小,作物生长碳吸收不明显,单位产量农业投入要素多以及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是这些地区农业净碳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4.
论文针对西藏水电开发及外送在我国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调整能源结构和控制CO2排放中的重要地位,综合考虑受电区火力发电的供电煤耗、CO2排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开展西藏地区水电开发的化石燃料替代、CO2减排等低碳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2006—2012年西藏水电开发的化石燃料替代效应和CO2减排效应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2)不同技术水平下西藏水电开发的化石燃料替代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华中电网技术水平下西藏水电开发的化石燃料替代量最大,西北、西藏电网技术水平下次之,全国电网技术水平下最小;3)不同排放水平下西藏水电开发的CO2减排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西藏电网排放水平下西藏水电开发的CO2减排量最大,西北、华中电网排放水平下次之;4)西藏水电未来开发的化石燃料替代潜力和CO2减排潜力突出,2030年西藏水电开发的化石燃料替代量超过2012年西北电网5省区火电燃料消耗总量的75%;与其他排放水平相比,2030年华中电网排放水平下西藏水电开发的CO2减排量相对较小,但仍然超过2013年阿根廷、巴基斯坦、越南等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因此,西藏水电开发及外送对于我国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行动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5.
邬舒静 《灾害学》2016,(4):65-69
根据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安徽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粮食生产的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的交替发生,是导致安徽省粮食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的两个最主要因素;②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但安徽省粮食产量依旧保持着持续上升趋势;③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每扩大1000hm2,全省粮食产量将会减少370kg,并且各地级市的粮食安全自我保障能力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六安市、滁州市、安庆市、合肥市、淮南市、阜阳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池州市、宣城市、铜陵市、黄山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北市、宿州市。  相似文献   
806.
农业活动干扰下地下水无机碳循环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识别浅层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过程,选择我国北方某集约化蔬菜种植基地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水化学组成、氢氧同位素以及溶解性无机碳(DIC)碳同位素组成,探讨浅层地下水来源以及DIC来源和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沿地下水流向,水化学类型由HCO3?-Ca2+-Mg2+型转变为HCO3--SO42--Mg2+-Ca2+型;浅层地下水δD组成范围为-69.6‰~-52.7‰,均值为-63.5‰,δ18O组成范围为-9.29‰~-6.80‰,均值为-8.45‰.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重要补给来源,靠近河水的浅层地下水还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浅层地下水δ13CDIC组成范围为-11.76‰~-5.85‰,均值为-10.43‰.浅层地下水DIC来源包括土壤CO2、碳酸盐矿物以及有机质分解.河水DIC侧渗对局部浅层地下水DIC碳同位素造成影响,化学肥料引起的酸性物质参与碳酸盐矿物风化作用以及浅层地下水CO2去气作用对地下水δ13CDIC组成产生影响,在利用DIC碳同位素识别地下水污染来源时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07.
正日前,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传来消息,经33个成员国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组织已正式通过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专家称,此次立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掌握了物联网这一热门新兴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是物联网和顶层架构国际标准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国际标准竞争日趋激烈。而自2009年起,中国已将物联网纳入国  相似文献   
808.
《民防苑》2014,(12)
正"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又至岁末,冬季的劲风撼动大地,寒冷的夜晚大雪漫天。它似乎在提醒着我们,一波波的寒潮将和着劲风、寒夜的节奏侵袭地球的北部。影响中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极,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  相似文献   
809.
龙凤娇  罗小锋 《灾害学》2014,(4):204-208
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揭示旱灾成灾机理和灾害风险机制的关键,从农户家庭的微观视角出发,以西南地区的210户受灾农户的调查为基础,采用排序选择模型,研究由农户家庭特征整合而成的五大农户生计资产对农户家庭的旱灾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然、人力、金融、物质资产对农户家庭的旱灾脆弱性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自然、人力和金融资产对农户家庭旱灾脆弱性有显著负效应,而物质资产与农户家庭旱灾脆弱性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10.
齐琪  钱静  张杰  杨殿海 《环境工程》2014,32(1):25-28
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上流式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好氧池+二沉池"工艺对低碳源南方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该生物反应器采用上向流形式,综合了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的功能。结果表明:新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出水COD、TN和NH+4-N可稳定达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效果可通过增大处理规模、控制规律排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