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春来榆钱暖     
正"又是一年春来早,柳絮满天飘,暖风轻扬桃花红了,榆钱儿串上了梢……"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榆树破寒,未长出绿叶之前便形成了花,这种花就叫榆钱儿。榆钱儿一串一串的,像古时候穿在一起的铜钱,是以得名。榆树是一种耐贫瘠的树,故乡村落房前屋后,除梧桐和柳树之外,种的最多的就是榆树了。它的名字不仅吉利,榆钱,余钱,而且还是农人春荒时的救命粮。旧时民间有"一树榆钱半月粮"之说,一棵树上  相似文献   
312.
将底泥有机物原地稳定化处理技术中药剂投加法和帽封法结合,研究以煤渣为帽封材料,苏州河底泥中分别投加零价铁(Fe0)及硝酸钙的实验里各体系上覆水体及底泥的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含量在60 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渣帽封下,底泥中投加Fe0或硝酸钙后上覆水体pH均在8左右,Eh呈下降趋势,投加Fe0后对上覆水体COD的影响较硝酸钙小,但均不会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持久、较大的影响。从底泥有机质的去除率上来看,Fe0-煤渣帽封体系在反应周期里有机质的去除率约55%,而硝酸钙-煤渣帽封体系底泥有机质的去除率在27%左右。以Fe0-煤渣帽封材料复合体系运用在底泥原地稳定化帽封技术中降解有机物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13.
研究了"引江济太"河段(长江—望虞河—贡湖段)孔隙水、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推测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太"河段的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较轻,6种重金属(Cd、Pb、Zn、Cu、Cr和As)平均值大多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且低于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持续浓度。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Cd,其中Cd平均值分别为2.20、1.78μg/g,为中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的16、13倍,且达到加拿大淡水沉积物保护准则最初影响水平的3倍左右。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引江济太"河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经过再悬浮过程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14.
为探明生长季不同时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芦苇湿地的芦苇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主要从0~15 cm土壤吸取N元素,从15~40 cm土壤获取P、K元素,而从40~60 cm土壤吸收N、P、K元素量都较少。芦苇-土壤之间营养元素关联度排序为:4月为N>K>P;5月为P>K>N,6~8月为K>P>N;9~11月为N>K>P;12月为P>N>K。同一营养元素不同时期芦苇-土壤之间关联度也存在差异,芦苇与土壤营养元素N、P、K元素关联最密切时期分别出现在9、12与6月,均与上层土壤营养元素关联最密切。9、12与6月分别为芦苇-土壤之间N、P、K元素迁移、转化与循环的活跃时期,上层土壤是其活动相对重要的场所。芦苇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营养元素均存在时空差异,不同时期芦苇对不同深度土壤的营养元素吸收强度也不尽相同。芦苇地下部分不同部位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种类的关联度排序相同,而芦苇地上部分的排序则不同。  相似文献   
315.
1996~ 1998年 ,在北纬 30°15′~ 30°30′ ,东经 115°5 5′~ 117°15′之间的中国安徽升金湖 ,我们对来此越冬的白头鹤 (Grusmanacha)进行了越冬期环境容纳量研究 ,结果表明 :白头鹤在升金湖上湖越冬期的主要食物苦草及蚌类的储藏量 ,经初步测算两者共有 5 9.2t ,折算能量分别为 1.5 11×10 8kJ与 1.6 95× 10 8kJ ,折算总能量为 3.170× 10 8kJ按每只白头鹤在升金湖越冬期为 145d ,越冬期日粮为 6 95 g ,折算消耗能量72 2 1.7kJ计算 ,上湖可容纳白头鹤种群数量的理论值是 30 2只。同时 ,环境因子的变化 ,如降水量、湿度及人为活动是影响白头鹤在升金湖越冬种群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控制人为活动 ,保护适合的水位是稳定白头鹤越冬种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16.
城市居住区设备噪声频率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杭州市噪声污染影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居住区配套设备噪声源进行分析,选取供电系统、地下车库、电梯设备、供热系统、排水供水系统、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中的12种典型噪声源,采用VS302USB双通道实时分析仪调试并记录以上设备正常运转状态的数字声信号.此外,通过声信号处理分析这些噪声源的频谱及低、中、高频段的能量比率.结果表明,各声源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以低频段最多(12种典型噪声中9种),最大能量分布频段也是以低频段最多(12种典型噪声中的7种),因而低频噪声已经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  相似文献   
317.
我们在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山地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进行了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季节动态的测定(一年连续),并据此对其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这种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质地主要为壤质粘土和粘壤土,容重小(0.88—1.29),孔隙度大(51.7—65.4%),透水速度快(17.4—142.8ml/min),最大持水量高(占容积50.6—58.2%)。土壤排水良好,水分充足。水分含量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在30%以上。变动范围:0—15cm土层,26—56%;15—30cm土层,26—45%;30—50cm土层,26—45%。我们用透水速度和最大持水量来分析其水源涵养能力,并与丘陵红壤进行比较。结果是:土壤的透水能力为丘陵红壤的3—5倍;贮水能力为丘陵红壤的138—145%;吸收雨水能力为丘陵红壤的219%。  相似文献   
318.
我国农村河道底泥氮磷元素蓄积严重,物化修复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不彻底、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等问题。采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抑制底泥污染释放,还能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强化水体自净功能。构建了由"玉米秸秆生物炭固定化脱氮菌-苦草/伊乐藻-中华田园螺"组合的泥水界面复合微生态系统,并探究了该系统对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系统能有效降低底泥中的氮磷污染,运行62 d后底泥OM、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5.41%、77.40%和54.98%,可将OM、TN、TP严重污染水平的底泥分别修复至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清洁水平;同时微生态系统对上覆水氮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上覆水NH4+-N、TN浓度均达到GB 3838—20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微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了河道底泥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底泥污染的Chloroflexi (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高。  相似文献   
319.
何露露  杨平  谭立山  仝川  黄佳芳 《环境科学》2019,40(4):1788-1796
2015年秋季,采集福建省福州市沿海兴化湾(福州一侧)、福清湾、闽江口、敖江口和罗源湾5个海湾和河口分布的潮汐沼泽湿地的上覆水,并测定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他水体理化指标,探讨不同海湾和河口潮汐沼泽湿地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形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①不同海湾和河口潮汐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福清湾氮、磷营养盐浓度均较高,兴化湾氮营养盐浓度最低,敖江口磷营养盐浓度最低,其中福清湾上覆水营养盐浓度主要受区域水产养殖、陆源污染、地形的影响,而兴化湾主要受潮汐影响显著;②植被类型对沼泽湿地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有一定影响,南方碱蓬群落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氮营养盐浓度较高,互花米草群落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较低;同一海湾或河口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不同,且规律复杂.潮汐、地表径流、植物群落、地形、人为活动均会对海湾和河口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20.
藻类聚集区春夏季易发生黑臭(俗称"湖泛",也称"黑水团")现象,而在太湖北部区域趋向常态化发展现象。该文主要利用室内实验装置,通过设置高中低3种藻华聚集程度(处理1、2、3的藻细胞添加量分别为2 000、5 000、8 000 g/m~2)模拟实验研究了动态条件下黑水团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重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3d后上覆水体中溶解氧(DO)含量降低到2 mg/L以下,高藻华聚集模拟水体中NH_4~+-N含量增加到14 mg/L以上,PO_4~(3-)-P含量增加到0.20 mg/L,TN、TP含量分别高达15 mg/L、2.0 mg/L,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实验进行到3d后,其含量下降为1 500 mg/m~3,水体浑浊度增加,COD含量从50 mg/L快速上升为120 mg/L。表明大量藻细胞在聚集后受温度等影响下出现快速死亡、水体缺氧,造成藻华聚集区易出现黑水团现象,对水体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