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603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以活性嫩黄K-4G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软锰矿与电化学协同法,分别在不同软锰矿加入量、电流密度、pH值、电解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条件下进行电解实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软锰矿的用量、增大电流密度、降低pH值、延长电解时间都能提高脱色率,染料初始浓度对脱色率影响不显著。溶液中溶解态锰的浓度的变化表明,Mn(Ⅱ)在处理过程中表现出催化作用,外加电压可强化软锰矿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汽油车冷起动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即将实施密耦催化剂的国家第3阶段排放标准,汽油车排气冷起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如低起燃温度催化剂、密耦催化剂、HC捕集器、二次空气注入和电加热催化剂等在内的排气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尤其是HC的排放。多种处理技术的结合和系统优化能够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3.
在SBR反应器中对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和半亚硝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低DO和适宜的pH值在短程硝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当DO为0.5~1.0 mg/L、pH值为7.5~8.0时,在SBR反应器中很容易实现短程硝化;当DO>0.3 mg/L时,DO越低,出水NO2--N积累率越高;当pH值>6.8时,不会影响系统NO2--N积累的稳定性.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控制DO和pH值可以实现半亚硝化.本试验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20 mg/L时,控制DO为0.3~0.4 mg/L可实现出水半亚硝化;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00 mg/L时,控制DO为0.5~0.6 mg/L或pH值为6.8也可以实现出水半亚硝化.  相似文献   
144.
根据A/O脱氮工艺的运行状况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应用在线传感器连续测定曝气池中DO浓度、氨氮浓度和硝酸氮浓度 ,并据此调节供氧强度、内循环回流量、有机碳源的投加以及硝化区和反硝化区的大小 ,这是保证A/O脱氮工艺良好处理效果的重要控制策略和思想。同时对近年来国外A/O脱氮工艺自动控制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45.
以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解放溪流域高密度居民住宅区为例,针对不同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和雨峰系数的降雨情景,利用PCSWMM模型模拟该地区的雨洪情况,并运用模型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块,研究7种不同LID用地布局情景对研究区内涝节点的雨洪控制效果.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情景下,各LID用地布局情景会使节点的洪峰流量减小、积水时间减少、积水深度变小;植被浅沟措施和植被浅沟&绿色屋顶组合措施会使节点SS峰值浓度高于现状用地,其余布设情景下,SS峰值浓度均减小.LID措施对节点流量和水质的控制效果在低降雨重现期和长降雨历时的降雨情景下较为有效.在单个LID布设情景中,渗透铺装措施控制最佳,而组合LID布设情景中,渗透铺装&植被浅沟&绿色屋顶是最佳的组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城市居民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地方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提高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脱氮性能及稳定性,采用SBBR反应器,通过连续试验及间歇试验研究了曝气量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效率及脱氮负荷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器内不同曝气条件下氨氮降解特征、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与氨氮降解速率的关系,并探讨了污泥的亚硝酸盐氧化活性与SBBR反应器稳定性的关系。连续试验结果表明,曝气量从48 L/h提高到88 L/h,总氮平均去除率由72.46%增长至93.00%,总氮平均去除负荷由0.29 kg N/(m3·d)提高至0.57kg N/(m3·d)。间歇试验结果表明:氨氮降解速率随曝气量增加而提高,出水氨氮及总氮质量浓度随曝气量增加而降低;同时曝气期DO质量浓度随曝气量增加而有所升高;在整个SBBR周期内未出现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亚硝酸氮质量浓度一直较低(低于2.00mg/L),向反应器中添加亚硝酸盐可以促进氨氮的降解;随曝气量增加,由于污泥的亚硝酸盐氧化活性较低,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并未大幅增长,系统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氨氮未完全降解时,反应器内DO质量浓度曲线缓慢下降或基本保持不变,当氨氮完全被去除时,系统不再耗氧,DO质量浓度迅速升高,曲线出现拐点,DO拐点对单级自养脱氮控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差,且炸药爆破增透存在危险性大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实验等方法,分析了液态CO_2致裂增透煤层原理及煤层损伤,计算了液态CO_2致裂当量,模拟优化了关键部件释放管几何类型及参数,研究了相变致裂点数对致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相变致裂利用高压气体冲击破碎煤岩体,增强了煤岩层的裂隙发育及透气性;1 kg液态CO_2相变致裂爆炸的当量相当于398 g TNT炸药;关键部件释放管最优结构为空心圆柱结构,最优长度18 mm,最优直径24 mm,最优压力276 MPa;瓦斯抽放影响半径与致裂管数满足三次函数关系,单孔一点致裂方案能够实现增透促抽;致裂后增透促抽瓦斯效果显著,为安全高效抽采瓦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8.
为减轻碳税开征的改革阻力,根据国外碳税实施中的经验,我国开征碳税时,一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先开征低税率水平的碳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税率:二要在开征碳税的同时,注意通过其他税种的改革为碳税留下税负空间,从而基本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三要协调碳税与其他对化石能源征收的税种之间的关系,避免相关税种之间相互重复和冲突。  相似文献   
149.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在A/O中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A/O系统中验证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A/O系统在微膨胀运行期间SVI值能稳定维持在150~230 mL/g之间,单纯低溶解氧不会造成污泥沉降性能的严重恶化.相对于高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的运行情况,微膨胀期间COD和总氮去除率略有升高,分别为86%和63%,氨氮去除率略有下降,平均为70%,且约有10%~25%的氮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丝状菌的网捕作用使出水的SS浓度明显减低,出水浊度低于3 NTU.维持DO=0.5 mg/L所需的理论供气量相对DO=2.0 mg/L时可节约17%,对实际的小试结果比较发现可节约57%的曝气量.  相似文献   
150.
贵州省遵义市龙坑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0 000m3/d.采用水解+滴滤床污水处理工艺,现已建成投产.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出水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