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32.
陈能场  郑煜基 《生态环境》2004,13(4):532-534
生态住宅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莞"森林·湖"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为实例,探讨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规划,特别突出目前楼盘建设中缺少考虑的水环境生态综合技术、中水回用问题、开发进程中的水环境变化及其相应的生态策略,为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建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33.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Ⅰ)背景、概念和要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34.
实施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首批启动的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于1995年3月由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启动。这个项目重在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住宅科技与住宅建设的全面结合,加速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步伐。一、实施小康住宅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35.
我国城乡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静  曲建升  韦沁  曾静静 《环境工程》2016,34(10):161-165
建筑作为三大高耗能产业之一,研究其碳排放对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农村人口数量、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发展趋势,对2012—2050年城乡住宅面积进行预测。结合国内外文献,将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源分为建材、运输、现场施工3个方面,得到剪力墙结构、钢混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在物化阶段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计算得到2012—2050年我国城乡新建住宅建筑面积及其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趋势。城镇新建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远胜于农村,其达峰节点迟于农村。合理控制住宅建筑增加速度、延长建筑使用年限可有效减少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使用绿色低碳建材和清洁能源,提高施工机械效率是低碳建筑物化阶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6.
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碳目标,在中国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然而低碳住宅在中国刚刚起步,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建设技术方法也未成熟,低碳住宅的普及率很低。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分析,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初步提出一套大众能够接受的低碳住宅的建设方案,为今后低碳住宅的建设评估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住宅建筑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环境影响主要来自物化环境影响和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其中建材的影响构成了建筑物化环境影响的主体。在北京市范围内,调查了多个样本建筑的环境影响数据。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依托已有的数据库和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计算并比较了这些样本的环境影响值。结果表明,高层和多层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有着明显差别,高层的较大;建筑物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远大于物化环境影响,但由于调查统计的困难,有关使用阶段环境影响的数据质量不高;气候变暖占了建筑物的环境影响的绝大部分,但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大气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38.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家居装饰也越来越趋向豪华。然而,由于装修队伍的参差不齐,一些家庭装修的不规范、不科学,致使居民住宅装修从一开始就埋下火灾隐患,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9.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家居装饰也越来越趋向豪华。然而,由于装修水平的参差不齐,一些家庭装修不够规范和科学,致使居民住宅从一开始就埋下火灾隐患。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0.
黄焕豪  陈白玉 《安全》2014,35(11):61-62
培训公寓作为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与住宅类公寓不同,其人员密集、流动大,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比住宅类公寓的消防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培训公寓与商务型或者酒店式公寓相比也有异同。相同的地方是一旦发生火灾,危害都会很大。一是因为公寓的装潢装饰、家具陈设以及床上用品大量使用木材、塑料和棉、麻、毛、丝等可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