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5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3630篇
废物处理   298篇
环保管理   1266篇
综合类   3734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266篇
评价与监测   184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49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975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704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随苯醌浓度的增加,其紫外光下光解还原聚合硅酸铁并释放Fe2+的程度增大、H2O2分解速度加快、产生·OH浓度峰值增高且出现的时间提前;苯醌增效体系释放于溶液中的Fe2+可以通过Fenton反应转化成Fe3+,反应结束后聚合硅酸铁能重新吸附Fe3+并使其浓度降低,避免了增效体系铁离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将为多相催化剂催化过程的调控提供新的视角,为多相光助-芬顿反应在有机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生态缓冲带能够有效减缓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涉及的生态缓冲带位置选择、缓冲体系所占最低面积比率、宽度划定等一些基本的原则要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汇水单元的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文水系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进行布局.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内林草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62.46%,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地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带,在人口密集、农田密集的区域分布偏少;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土壤类型空间差异显著,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省大部分区域的土壤多是黏性比较大,污染物迁移能力较低;而污染物迁移能力较强的砂质土或者土层较薄的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西北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均有分布,且以水力侵蚀为主,建议在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域尽量减少污染源,重点布置缓冲带,增加该区域的缓冲力度.③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中小型湿地、小型河流支浜的面积至少有1.4×104 km2,再结合林草缓冲带,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缓冲体系.④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结果基础上,叠加土壤侵蚀强度和水系分布,将污染源区、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水体区作为缓冲对象,建立缓冲体系的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26×104 km2,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6.95%.对照欧美地区的研究,6.95%的缓冲体系面积占比是偏低的,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开展深入研究来确定适宜的缓冲体系面积比,推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3.
封志明  江东  雷梅  李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817-1829
资源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多学科横向发展的新学科领域,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等学科特点。研究适应新时期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资源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在梳理资源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研究领域、学科体系建设、课程及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我国资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就与不足,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24.
25.
大伙房水源地担负着辽宁省7个城市、2300多万人口的供水任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文针对调整后保护区区划方案环境风险防控尚存的薄弱环节,全面排查保护区内环境风险源,采用"风险值定性评价"方法进行分类、评估、分级,确定最大风险源类型,进而提出"一堵、二封、三隔、四消"的隔离防控工程建设方案,为消除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确保水质安全提供工程保障。  相似文献   
26.
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财务风险、造价预测偏离风险、征地困难风险、施工事故风险以及后期质量可靠性风险等,根据风险因素构建评价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模型,结合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方法进行风险预测评估,采用分组样本检验方法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水环境质量可靠性检验,实现风险有效评估和预防。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进行模板数据分析,提高对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27.
环保型民用建筑墙体节能工程施工的材料、设备、工艺复杂,需要进行建筑施工优化管理和质量监督,从而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对环保型民用建筑墙体节能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墙体施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对建筑项目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的风险预估,结合材料和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工程质量技术指导和风险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的动态过程控制,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环保型节能建筑墙体施工质量的量化管理,使得建筑施工质量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8.
输变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对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输变电项目环境风险中包括物质风险和设施风险,风险种类有泄漏、火灾和爆炸三类,笔者主要针对交流输变电工程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对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29.
2004年12月18日-20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团对国家二噁英监测华东分中心所在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现场调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李国刚向专家组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背景、必要性及总体规划,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宋跃进向专家组汇报了该站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0.
文中介绍了环境会计体系评价方法和研究动向,为探讨和研究环境会计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