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32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环境科学学报》1979,(1):1057-1065
按照现行的《污泥农用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锌超标问题是限制我国城市污泥农用的首要因素。本文从环境保护、土壤、植物营养、农业生产、人体营养及锌污染风险等角度综合分析了该标准中锌限量值的不合理性。我国的土壤普遍缺锌,是世界锌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人们在食品中也添加锌或用药物补锌;但我国现行的污泥农用标准中污染物控制对锌的控制过于严格,已成为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羁绊,因此该标准中关于锌的限量值应该重新修订。修订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还需要考虑锌的土壤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962.
测定生产力中"叶绿泰a"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大英  魏蓓  杨馗 《环境工程》2000,18(3):52-53
对测定生产力中"叶绿素a"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与改进,并进行了方法的验证.本方法的精密度范围为6.1%~8,4%,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3.
基于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玉米估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遗传算法 (GeneticAlgorithm )与误差反传 (BackPropagation)网络结构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 ,设计了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权重的新方法 ,并对吉林省梨树县的玉米进行了估产研究 ,同时与BP算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经检验 ,计算值与实际值接近 ,并优于灰色理论模型 ,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从而为农作物估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4.
喀斯特地区地表地下的二元储水结构导致地表水渗漏严重,而土被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蓄水量不足,易导致作物出现缺水。以贵州省为例,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资料,估算了贵州省1961~2014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_O,在此基础上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贵州省ET_O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贵州省ET_O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贵州省ET_O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西部地区的ET_O高于中、东部地区;1年之中ET_O主要集中于夏季和春季,冬季最少;60年代的ET_O高于多年平均值,70年代之后逐渐降低,90年代达到最低值,2000年以来ET_O急剧升高;从年际变化看,贵州省年平均ET_O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61~2002年持续降低,2003年以后显著升高;年际变化中秋季ET_O变化最大,其次为春季、夏季,冬季变化最小;影响贵州省ET_O的主导气象因素是日照时数,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地理纬度与ET_O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贵州省ET_O的时空特征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将为其他喀斯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5.
海南钢铁公司在以传统方式进行绿化复垦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在排土场进行热带高效作物的种植,如果项目完成后产出效益能达到预期目标,则加大投入,以实现排土场垦产业化,为矿山谋求二次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66.
UV—B辐射对田间春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 ̄315NM)增强对春小麦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及评估。UV-B辐射导致叶、茎、根、穗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累积降低,生物量分配改变,籽粒产量降低。5.31kJ/m^2UV-B辐射处理还明显降低收获指数。模型分析表明,UV-B辐射降低总生物量累积速率,总生物量随UV-B辐射增加而降低。预测模型表明,10%和20%的臭氧衰减导致的UV-B辐射  相似文献   
967.
多重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干湿交替对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土壤矿化作用和微生物生长代谢有重要影响。文章以表层土(020 cm)为受试土壤,通过室内孵育试验,模拟自然的干湿交替循环,同时设置恒定含水量的对照试验,重点研究了缓慢干旱和快速复水的处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恒定含水量的对照组相比,多重干湿交替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矿化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复水后的24 h内迅速增加,4个干湿周期使得总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增加了50%左右。土壤中部分溶解性有机碳在复水后被微生物利用,降低幅度为10%20 cm)为受试土壤,通过室内孵育试验,模拟自然的干湿交替循环,同时设置恒定含水量的对照试验,重点研究了缓慢干旱和快速复水的处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恒定含水量的对照组相比,多重干湿交替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矿化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复水后的24 h内迅速增加,4个干湿周期使得总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增加了50%左右。土壤中部分溶解性有机碳在复水后被微生物利用,降低幅度为10%20%。但是在没有外源碳供给的情况下,4个干湿交替使得土壤总有机碳较原始水平降低了21%。  相似文献   
968.
余勇 《环境》2009,(12):60-63
剑麻,一种叶纤维作物,原产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主产国家有墨西哥、巴西、坦桑尼亚等。1901年引入中国台湾,1928年传至海南省,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雷州半岛及广西地区。剑麻纤维因拉力强、坚韧耐磨、环保而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优质的植物纤维,在国防和生产生活上都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剑麻产业也逐渐暂露头角,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剑麻纤维也成为纺织业的另一“风景”。  相似文献   
969.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源旱情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GIS技术,提出了用集遥感图像、图形、数据为一体的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监测黄淮海平原旱灾的方法。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从点到面各种形式的黄淮海平原旱情分布结果均与实际吻合,基本上达到了实时监测旱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0.
以炼山和不炼山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阳网地表覆盖的方法,在炼山和覆盖后第60天(d 60)、d 150和d 300动态采集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及其格局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炼山对覆盖后d 60、d 150和d 3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21%-63%、63%-108%、52%-97%.遮阳网覆盖可以明显增加炼山和不炼山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但并不能完全改变炼山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负面效应.较之遮光率100%的遮阳网,遮光率85%的遮阳网覆盖更有效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可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同时,炼山和遮阳网覆盖均不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P0.05).此外,炼山和覆盖后d 60时3个土壤层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d 150和d 300,15-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土层(P0.05),且以无遮阳网覆盖处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