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雷州半岛南部典型农用地土壤-作物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含量,探究8种作物对有机氯农药的生物富集特征,并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0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地检出,其中六六六(HCHs)和七氯是研究区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残留含量分别为23.83~111.51 ng·g-1和11.01~25.97 ng·g-1,在作物中分别为7.54~61.28 ng·g-1和3.96~30.97 ng·g-1,少部分土壤和作物样品中该两类OCPs存在超标情况.有87.50%土壤样品α-HCH/γ-HCH小于1,且β-HCH/α-HCH大于1,表明HCHs可能来源于近期林丹的使用和历史施用残留污染,而七氯推测主要来源于地下虫害和白蚁防治药剂的施用.不同作物对OCPs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蔬菜类作物的生物富集能力较强,水果类较弱,且鳞茎类蔬菜(韭菜)明显强于其他蔬菜类别.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与作物中OCPs对区域内人群基本不会造成明显的健康风险.但韭菜和辣椒作物复合污...  相似文献   
252.
酸雨和SO2复合污染对几种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采用模拟酸雨喷雾和SO2开顶式熏气,研究了酸雨和SO2复合作用对西红柿,胡萝卜和棉花等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通过模拟试验,发现酸雨和SO2使农物生产受阻,产量降低,其二者的昨合作用明显高于单一因素的作用,但其交互作用不显著。并通过模拟的盯关方程计算出农作物产量损失4的污染物阀值。  相似文献   
253.
害虫对转基因Bt作物的抗性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至今为止,已经有26种植物成功地转入了Bt毒蛋白基因,它们将在防治害虫中发挥重要作用.Bt作物释放的潜在风险是害虫的抗性进化.害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机制包括行为躲避、生理生化机制及遗传机制.抗性等位基因的初始频率和抗性的遗传稳定性等特性影响着抗性管理对策的实施和效用.抗性管理对策包括Bt作物的轮作、转入多个杀虫基因、Bt毒蛋白高剂量表达、低剂量表达和目标特异表达以及避难所策略等,它们是互为补充的.其中,“高剂量/避难所”策略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这些策略来自理论数学模型和实验室数据,其有效性尚需要田间实验的检验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54.
农田新兴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威胁人体健康,其中,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ionic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IEOPs)因挥发性较弱、极性强而具有更为复杂的环境行为,因此,了解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化过程及机制,对明确IEOPs在农田系统中的归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运过程,重点介绍了IEOPs自身理化性质与作物组成、转运蛋白、调控基因等因素对该吸收转运过程的影响;从器官、组织和亚细胞等不同水平分析了IEOPs在作物中的累积分布规律;介绍了IEOPs在作物体内的酶促转化机理;最后,从加强IEOPs吸收机理研究、完善预测模型和关注作物体内转化机制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55.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导致作物生物量增加和更多碳输入对土壤含碳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浓度高(即通过秸秆还田和根系进入土壤的含碳量增加)时,其显著影响碳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转化,粒径>53 μm土壤的含碳量增加,粒径<53 μm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在没有秸秆加入的常规氮水平下与有秸秆加入的低氮水平下,含碳量变化幅度较大;单位土壤各粒级的含碳量均有增加,有秸秆加入,活性碳(葡萄糖)量越大,含碳量增加幅度越大;没有秸秆加入,活性碳量越大,总碳含量增加幅度越小. 而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的分解代谢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56.
关于单株玉米耗水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株玉米一生究竟需要消耗多少水,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外许多著作中,一株玉米一生蒸腾耗水量常常引用"200kg"这一数据。在《中国玉米栽培学》中,则提出了蒸腾耗水量为80kg/株,两者相差2.5倍。文章通过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大量的玉米农田蒸发实验数据,分析了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单株玉米的蒸腾耗水量和玉米平均总耗水(包括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得到如下结果:①单株春玉米的总耗水量为100kg/株左右,蒸腾耗水量为60kg/株左右;②华北平原夏玉米总耗水量为50~80kg/株,蒸腾耗水量为30~40kg/株;③只要土壤水分不出现长期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不会对单株玉米耗水量产生大的影响;④种植密度对单株玉米需水量产生重大影响,当玉米种植密度由5.0×104株/hm2增至10.0×104株/hm2时,总耗水量仅增加13.18%,而单株耗水量减少了44.48%。这些数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7.
再生水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小麦、黄瓜、西红柿为供试材料,研究再生水水培对小麦、黄瓜和西红柿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西红柿种子无显著影响,而黄瓜种子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物种幼苗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再生水灌溉对小麦、黄瓜及西红柿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均无不利影响;作物各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可以替代自来水进行作物灌溉,但灌溉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再生水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58.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粮食中的铅和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并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粮食中铅和镉的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9.
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监测干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Y-1D/AVHRR数据通道1、2的反射率计算植被指数和通道4、5的亮温计算作物冠层温度,进而求出植被供水指数可监测干旱状况.本文简单介绍了利用FY-1D/AVHRR数据植被供水指数法监测生长季的干旱状况.研究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从总体趋势看,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因此,植被供水指数法适用于生长季大范围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260.
荧光法测定黄瓜中的谷胱甘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黄瓜中谷胱甘肽的方法。在荧光条件激发波长EX为340nm,发射波长EM为420nm时,其测定回收率为99.55%-99.95%,变异系数为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