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21.
基于稻草还田的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环境下施N模式对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量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配施N肥能显著提高水稻N素吸收转化功能,且高量常规N处理下尽管水稻N素吸收量增多,但只有一定量N素能转移到穗部,其余则仍然留存在营养器官中.所有处理N肥的吸收利用率为26.7%~30.7%、农学利用率为10.5~12.2 kg·kg-1,N肥利用率较低,且随着施N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与稻草配合施用,N肥利用率各指标中除吸收利用率略有下降外,其他各指标(包括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根据稻田作物N素吸收转化状况与N肥利用率,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 500 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建议全年适宜配施N量为185 kg·hm-2.  相似文献   
322.
典型污灌区土壤与作物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选取了国内外9个典型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重金属在土壤及作物中的污染情况,评价了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同一灌区重金属在小麦中富集浓度高于玉米.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德国柏林(BL)地区的Cd,在玉米和小麦中浓度分别为1.62、7.50mg/kg,分别是WHO/FAO标准的8.1和37.5倍,这和BL灌区土壤中Cd浓度高有关.口食小麦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分别在10-6~10-4a-1之间.致癌性重金属Cd通过口食小麦途径对成人和儿童健康造成的风险分别占总风险的61.75~99.93%、60.78~99.84%.重金属在各种暴露途径下对儿童产生的风险大于成人.BL、津巴布韦的Harare(HR)、墨西哥的Mezquital(MQ)和沈阳珲浦(JP)灌区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健康造成的总风险分别为5.12×10-5~7.53×10-4、5.71×10-5~8.37×10-4,超出USEPA和ICRP相关规定,其中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BL.  相似文献   
323.
基于CWSI的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左  王芳  张运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5):853-866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因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旱灾频发。论文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结合气象数据和MOD13数据,分析2000—2014年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基于MOD16产品计算的作物缺水指数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的监测。2)2000—2014年间安徽省CWSI多年均值为0.524,最大值在2011年(0.569),最小值在2003年(0.458),整体上呈现弱增加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南部湿润、北部干旱。各市多年CWSI年均值相差不大,但变化趋势各异,淮北平原地区和江淮之间地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皖南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3)安徽省CWSI年内月变化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型趋势,1—6月和10—12月CWSI值较高,最大值在3月,为0.66,7—9月CWSI值较低,最小值在8月,为0.27,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淮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秋旱和冬旱,江淮丘陵易出现春旱及秋旱,沿江地区易出现春旱。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WSI年内变化特征差异明显,林地和草地整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趋势,其月均最大值在3月,城镇和耕地则表现为多峰趋势,最大月均值在6月。5)CWSI与降雨、温度以及植被的关系密切,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温度较低,植被指数较高,CWSI值较小,干旱程度较轻,说明降雨对CWSI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24.
基于岭估计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ET_0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利用青海东部农业区内的12个气象站2003—2005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各站逐旬的ET_0值,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高程(DEM)、地表温度(LST)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3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取遥感数据并耦合到时间分辨率为旬,空间分辨率为1 km,将其与计算所得ET_0建立多元反演模型。由于3个自变量因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LST与NDVI间判定系数R2平均在0.7左右,不能直接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模型。为有效避免自变量间相关性对模型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岭估计方法建模。结果表明,通过岭估计建立2003年10~33旬区域二元模型反演最低精度达76.19%,区域三元模型反演最低精度也有83.54%。与传统方法所建模型相比,检查点均方根误差减小约1.1,反演最低精度提高11%左右,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25.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营不再受食物需求的限制,在种植结构选择方面自由度更大。论文通过农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农户作物选择机制:作物本身的投入产出效益、农地地块的差别、农户资源禀赋与家庭特征。研究发现,在劳动力普遍非农务工的背景下,劳动力约束成为农户作物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作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农户倾向于在质量较好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在农牧交错区,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养殖业的强烈影响,兼有饲料用途的莜麦得到普遍种植。  相似文献   
326.
《世界环境》2011,(2):95-95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月24日公布的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培养转基因(GM)作物的耕地面积去年增长约10%,生物技术种植总面积现已超过1亿公顷。其中巴西增长最快,欧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27.
23种常见作物对镉毒害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枫华  刘术新  罗丹  王果 《环境科学》2011,32(1):277-283
通过水培苗期毒性试验,研究了9个科23种常见作物幼苗对镉毒害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供试植物在0.1~0.25 mg·L-1镉浓度条件下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不同种类作物所表现的毒害症状有较大的差异.作物地上部鲜重对较低浓度镉(0.1~0.5 mg·L-1)胁迫的响应比其他生长性状指标更加敏感和稳定.可作为植物对...  相似文献   
328.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树干液流密度及其周围环境因子进行长期同步测定,同时辅以树干解析、枝条解析等树木生长量调查方法,以期探索不同尺度上湿地松水分耗失与碳蓄积特征。结果表明,液流密度与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总量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液流密度与上述3个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湿地松日均耗水量与边材面积间线性相关性显著。处于低龄期的湿地松,边材面积与胸径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拟合。根据2004年湿地松树干液流观测结果和生物量调查结果,推算出湿地松在生长过程中每形成1.773 1g干物质需要消耗约1kg水分。文末还根据生物量数据推算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  相似文献   
329.
水稻、小麦籽粒砷、镉、铅富集系数分布特征及规律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收集现有文献资料,统计土壤、稻米/小麦籽粒As、Cd、Pb含量的污染数据,将数据分为污染调查数据和添加盐作物栽培试验两类,分别计算其作物富集系数(PUF),并对PUF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污染调查数据计算稻米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26(0.004~0.090)、0.150(0.014~1.470)、0.005(0.001~0.031);添加盐试验数据计算稻米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3~0.033)、0.360(0.056~1.700)、0.002(0.001~0.019).污染调查数据计算小麦籽粒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1~0.110)、0.190(0.030~2.110)、0.017(0.001~0.075);添加盐试验数据计算小麦籽粒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3~0.028)、0.150(0.055~0.730)、0.001(0.001~0.014).添加盐试验数据与污染调查数据得出的PUF跨幅有明显差异.PUF数值受土壤污染程度、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多重影响而不易精准预测,但ln(PUF)符合Gaussian概率分布(R2在0.38~0.94之间).PUF概率模型用于一般风险评估及土壤环境基准制定的保守风险概率计算的条件是,目标污染场地污染程度等参数取值必须在PUF概率模型推导时对应参数取值范围以内,且土壤基本性质及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30.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generally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hazard of altered patterns of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plant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eavy metal amendment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Cd, Cu, Pb and Zn in a Bt transgenic rice Ke-Ming-Dao (KMD) and its wild-type Xiushui 11 (Xs11). In control soils, significant di erence was only found in contents of Cu (p < 0.01) and Pb (p < 0.05) in straw between KMD and Xs11. At three levels of Cd amendments (5, 10, and 20 mg/kg), the Cd contents in grain and straw of KM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Xs11, and all grain Cd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Criteria (0.2–0.4 mg/kg) as specified by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These results implied that it may be unsafe for growing Bt transgenic rice in heavily Cd-polluted areas. No significant di erence in Z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variet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roots at Zn amendment level of 600 mg/kg, while Pb contents in KMD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straw at the lead amendment level of 1000 mg/kg and in the root at 250 mg Pb/kg. Data on the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patterns for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may be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growing areas as well as for plant residue management for Bt 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