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461.
基于MODIS叶面积指数的大渡河流域作物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渡河流域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最新修订的Penman Monteith方程计算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同时获取大渡河流域2007年内45期MODIS LAI数据,根据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的经验关系得到作物系数2007年年内的变化情况,利用GIS中的Zonalmean函数对大渡河流域平均作物生态需水量年内变化进行估算。在根据年干燥度进行干湿区划的基础上,对作物生态需水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2007年内生态需水总量为6188 mm,月平均值为516 mm。其中作物生态需水量年内变化过程为夏季最高,占全年总需水量的357%,春季、秋季、冬季生态需水量逐渐减少分别占全年总量的304%、201%和138%。在雨季,降水完全可以满足流域生态需水量,降水是这一时期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在旱季,半干旱区的生态需水来源受区域干燥度的影响较大,越干燥的地区降水占作物生态需水百分比就越高;半湿润区作物生态需水来源仍以降水为主,但降水占作物生态需水百分比除了受区域干燥度影响之外,可能还受到其它因素如: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2.
赵春雨  王颖  张玉书  严晓瑜 《灾害学》2009,24(4):102-106
利用辽宁省35个气象观测站点1956-2005年的逐月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年的农业气候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省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每10年减少29.4 h;生长季日照百分率减少也很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1.2%;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蒸发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17.3 mm。潜在蒸发量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生长季≥10℃界限温度的积温值在近50年明显增加,且全省≥10℃界限温度开始的日期明显提前,大部分地区近50年提前6 d左右。辽宁省生长季3 350℃积温等值线在最近的10年里有明显的北移和东移。  相似文献   
463.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2.82和32.98d;水稻对绿磺隆及敏感,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0.1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64.
持续10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供给力设计化肥施用量,可以在实现作物高产的同时,平衡土壤养分收支,从而避免土壤中肥料养分(主要是氮)过剩而进入环境。  相似文献   
465.
CO2倍增对黄淮海气候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CO2倍增后GCMs的输出结果输入到ARID CROP模型,模拟了CO2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后,黄淮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南部升高。北部降低,总体平均下降8.7%左右;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与目前状况相比则普遍表现为降低,平均比目前下降30%-45%。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后,降水减少是引起冬小麦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黄淮海地区温度升高,引起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进而导致干物质减少,则是夏玉米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模拟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66.
转基因逃逸是伴随着工程作物释放的一种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基因逃逸的途径,并讨论了影响转基因逃逸的因素,对我国主要农作物中逃逸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一些农作物中存在较大的转基因逃逸风险,最后探讨了避免和减小逃逸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67.
镉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亮  李强 《环境科学》1991,12(6):29-31,7
  相似文献   
468.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469.
氟乐灵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除草剂氟乐灵在两种土壤中可提部分的消失动态,研究了土壤组分、水分状况及微生物活性对~(14)C-氟乐灵结合残留形成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结合残留物对小麦、黑麦草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能结合较多的~(14)C-残留物.对含结合残留物的土壤进行高温馏出处理,馏出物的GC检定结果显示除少量母体结构外,氟乐灵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与土壤结合的.盆栽试验表明,氟乐灵结合残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