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1.
侵权赔偿后能否再获工伤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在获得交通赔偿后,申请工伤待遇。经法院审理。认定工伤赔偿与交通补偿是不同范围的补偿,并非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3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防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产生的业内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涉及的所有领域,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虽然有很多企业开始不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但由于受企业本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及社会、法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存在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的现象,对企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安防企业能否突破被动维权的苦恼,寻找到有效维权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那些身受侵权危害的安防企业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3.
在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下,不同情形的工伤职工享受完全不同的工伤保险待遇,不同地域的工伤职工也是完全不同的赔偿标准。同是第三人侵权的工伤,有些职工享受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双重赔偿,有些职工则只能享受其中的一种赔偿。同是生产安全事故所致的工伤,同工(伤)不同权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公民的劳动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4.
正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智力劳动通常需要耗费比体力劳动更多的时间、物质成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楼宇对讲行业专利保护现状楼宇对讲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当时主要从国外引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对于安防  相似文献   
35.
2010年5月5日,晋江市磁灶官田村草山头路段,一辆小轿车和一辆货车相撞,导致小轿车上两人死亡。这起事故经晋江交警调查后做出事故认定,小轿车司机吕某负事故主要责任,货车司机侯某负次要责任,乘客张某和两名伤者不负责任。两名死者中,驾驶员吕某是农业户口,而乘客张某是城镇户口,由于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不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赔偿数额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根据  相似文献   
36.
37.
从环境侵权特点出发,找出传统侵权责任的缺陷,阐明损害赔偿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从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和利益平衡的需要两个角度分析了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理论根据,阐明了责任社会化的必然性.主张在现有基础上,构建我国的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38.
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包括其法律依据和救济途径。对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9.
略论环境侵权行为及其救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行为与通常侵权行为在概念、性质上有很大区别,其构成要件以致害行为、危害事实、致害行为与危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为内容.致害行为的认定不受行为的“合法性”限制.环境侵权行为的救济方式有预防性方式和补救性方式两类.救济途径包括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和自力救济三类.自力救济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实践上尚须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40.
杨朝霞  刘轩  高翔 《环境保护》2016,(16):61-65
同高度盖然性说、疫学因果关系说等的举证责任正置思维不同,《环境侵权解释》不仅确认了以举证责任倒置为基础的因果关系反向推定规则,还规定了原告关于排污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的初步证明责任。针对关联性的证明,原告可从时间先后的关联性、空间距离的关联性、环境接触的关联性、致害物质的关联性、生态作用的关联性、疫学原理的关联性和概率统计的关联性等方面入手。运用这一原理对中国垃圾焚烧致病第一案进行检视,发现该案原告实际上已完成关于关联性的初步证明责任,而被告却未能完成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最终证明责任,理应推定因果关系成立,判原告胜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